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分析
時間:2022-08-14 02:33:21
導語: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企業有能力利用國際游戲規則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企業必須積極進行商標國際注冊,主動進行自我保護,避免面對搶注陷入困境。知識的保護以及其遵守與執行的方式,都是國際貿易與經濟關系中意義重大且漸趨重要的議題:國際間商品貿易已逐漸包含國際間技術、有創造力的活動以及其他知識產權的交換,但是由于國際上保護與貿易有關知識產權的范圍、效益不足及缺乏有效的程序和補救辦法,知識產權貿易問題便產生[2]。對于當時既存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中,關于新科技保護不足以及缺乏爭端解決機制,更成為談判小組成員強調與討論的共識。在知識產權爭議的情況中,通常隨著個案的不同牽涉數個國家,包括擁有知識產權的國家、非法拷貝制造所在地國家、提供仿冒品銷售的國家等,造成的國際貿易損害也常涵蓋數個國家,并各有其特殊形態:1、未經授權的拷貝取代了合法商品的出口貿易、或銷售未經許可的盡快商品;2、缺乏充分保護從事研究開發者,與缺乏保護貿易、投資行為中擔任發明創造者,而產生抑制知識產權的效果;3、某些例子中,蓄意以知識產權保護來減少進口,以促進當地生產,通常這種受保護的生產其本質上是缺乏效率、規模較小的;4、因為在不同法律規定下保護知識產權,其間的奇異性造成對國際貿易的抑制效果。在WTO的規范下,對于產業損害的認定方法并無明確的規定,故各國在衡量產業與損害的指標上也不盡相同,且對于同類產品的界定、產業范圍的判別,以及進口與產業受損關系的認定上也不一致,常常引起爭論。
二、研究建議
(一)對政府的建議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進而觀察其是否是一個有效的貿易保護措施。依據研究結果可發現,反傾銷調查確實會導致涉案國對控訴國出口減少,降低控訴國國內產業面臨來自控訴國廠商的競爭壓力且可能提高控訴國國內消費者對其國內特定產業的需求,故反傾銷制度應為政府針對特定產業提供貿易保護的有效工具。反傾銷可有降低國內產業所面對的外來競爭,提供國內特定產業緩沖空間,使其獲得短暫保護,但該產業所獲得的保護乃可能是建立于國內消費者額外支出的成本上,故政府相關單位于反傾銷調查中,應深入了解其對整體社會福利影響為何,而不應只以單一面向作為考慮,即做出后續裁決。回顧美國、加拿大等反傾銷制度先行者的經驗,可發現當某一特定產業獲得反傾銷保護時,其他產業亦會跟隨其腳步,要求政府給予相同待遇,到時政府將同時面臨國內產業壓力及國外政府要求開放市場之壓力,故反傾銷雖是一有效貿易手段,但政府在使用它時應考慮其可能帶來的長期成本,而非僅注重于其眼前利益。綜合上述的論點,本研究認為政府相關單位應視反傾銷制度為一偶發性措施而非經常性政策,針對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提供暫時性緩沖,以避免扼殺其未來成長空間。
(二)對企業的建議
我國目前為世界各國反傾銷調查的主要目標,依據WTO統計自2001年至2011年全球WTO會員國共提出3044件,其中我國被列為涉案國之反傾銷案件共有536,為各國之冠。世界貿易組織烏拉圭回合談判后對于傾銷及補貼的定義與計算已逐漸形成國際間共同信守遵行的指導原則,但是對于產業損害的認定始終是缺乏具體的規范,且看各國產業損害調查認定機關的做法,而我國通常認定產業損害成立的要件有二:一為根據產業遭受損害的事件所得的各項產業資料,證實產業確實遭受損害;二為產業所受損害與傾銷進口具有因果關系。WTO成立后,各國市場開放程度雖有提高,但是傾銷等控訴案件也有明顯增加。近年來,各國利用貿易救濟制度達成保護國內產業發展的情形已經日漸明顯,依國家統計局子了,我國出口產品受各國控告傾銷、反補貼或進口補助等案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3]。所以國內產業如何因貿易糾紛控訴案件及吸收處理貿易救濟案件的經驗,將成為企業經營策略重要思考方向。由于我國產業,多是以出口導向為主,不論是傳統工業如鋼鐵,還是新興工業如高科技、半導體等,都不可避免遭到反傾銷控訴波及。業者必須及早將反傾銷的防備措施納入企業發展策略中,以利于產業的長期發展。
(三)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
1、采取“走出去和迎進來”措施,選拔一批優秀的青年執法者,并通過赴知識產權保護先進國家留學或者去國內知名的高校進修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或者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對執法工作者傳授有關理論知識等方法。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相關執法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從而擴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2、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公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同時,使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外資的進入和當地經濟的發展,進而有利于打破在執法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3、不同執法部門相互之間的溝通渠道也需要加強。在執行上更要使行政、刑事和民事三種機制相互協調,加大對外資企業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僅僅要加強例行檢查,突擊檢查也可以提高知識產權的執法能力。
本文作者:劉治山工作單位: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進出口部
- 上一篇:數學教學的研究與創新意識
- 下一篇:數學教學學生的實踐活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