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單證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1-22 09:56:34

導語:國際貿易單證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單證課程教學研究

1概述

1.1國際貿易單證課程的特點。國際貿易各環節都涉及單證,懂得單證才能真正做好貿易,才能勝任單證員、跟單員等職業崗位。單證課程有如下顯著特點:專業性強,單據種類內容繁多,涉及復雜的專業術語和知識;實踐性強,處理的從買賣合同簽訂開始到合同履行結束期間每一個環節的具體業務,對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國際性強,單證工作依據國際慣例和規則,使用國際通用語英語處理單證,對英語實用能力要求較高。國貿等專業都開設了單證課,但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具有更好的英語基礎;因此教學應側重于培養用英文進行貿易溝通的技能,并強化英文思辨能力。1.2國際貿易單證課程的教學現狀。我校國際貿易單證課程現行方法是課堂教學加實訓環節。課堂教學的具體方式是:講授基本貿易流程、結算方式、信用證和各種單據的要點及規范,然后分析案例和單據樣張,講解難點、突出重點,通過課后練習,鞏固所學,教會學生如何審核、修改和繕制單證。實訓環節包括兩部分:在實驗室用教學軟件模擬實訓;去企業實習,實踐操作單證業務。目前課堂教學存在著不可回避的問題:以講授為主,師生互動少;學生被動接受,思辨過程欠缺;對各種單據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不透徹,對單證的處理工作不系統,整體性不強。實訓環節困難重重,學生在實訓中常常出現各種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課堂教學沒有為實訓環節打下良好基礎。為了給后續的實訓環節奠定更牢固的基礎,有必要改善單證課程教學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國際貿易單證課堂教學的SSCT方法。1.3國際貿易單證課程教學相關研究現狀。近十年來,國內學者不斷探索單證課程教學。一類研究嘗試從宏觀上指明單證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如:張帆[3]分析了外貿單證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幾個普遍性問題并提出改進思路;倪琳[4]從教學方法和內容、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單證課改革的方向。另一類研究從微觀上闡述單證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張淑欣[5]介紹了單證課程改革過程中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具體做法,指出其教學方法深受02至05級四屆學生的喜愛;劉興[6]基于合作學習理論,提出SWCPR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倡導情境案例導入、強調工學結合、推動小組互助、滲透雙語教學、貫穿前續課程。以上兩類研究論述透徹,但缺少實證,本文將在構建SSCT教學方法之后進行實證研究,用數據說明教學效果和學生接受程度。華坤[7]引入項目任務式教學法,通過對比外經外貿系08與09級學生的期末成績,發現該教學法可以加強學生操作能力,提升教學效果。但該研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兩屆學生學習單證課之前的整體專業水平是否有顯著差異;學生期末備考的努力程度以及考試當天的狀態對僅有的這一次成績是否有影響。此外,教學效果評價因素中除了考試成績,其它一些因素是否也很重要,比如:09級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項目任務式教學法的認可度或滿意度等。鑒于此,本文在項目任務式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以國際貿易流程階段為導向的SSCT教學方法,并在兩組學生實驗前專業水平無顯著差異的前提下,對比三次測試成績,并調查實驗組對SSCT教學方法的認可度。

2SSCT教學方法的框架及內涵

SSCT方法是指以學生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為基礎,以國際貿易流程階段(Stage-based)為導向,以案例分析(Case-based)為核心,以分組討論(Team-based)為特征的教學方法。2.1以學生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為基礎信息化社會知識更新快,各國貿易往來頻繁,學校所學知識不可避免會過時,擁有過硬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隨時適應不斷繁榮的貿易市場,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SSCT教學方法從以下三方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思考自我價值,樹立目標,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單證課課前自主學習行為的重要性,并漸漸內化為內部動機,促進學生學習單證課程內驅動力的形成。其次,構建自主學習環境:分層分類提供自主學習材料。分層材料是指不同難度層級的自主學習材料,包括入門型材料(如:單證業務基本要求、國際貿易必備環節)和提高型材料(如:單證繕制技巧);分類材料是指提供給學生的應該是不同類別的自主學習材料,如:國際慣例(UCP600等)、計算方法(出口報價核算等)。最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提問或填表等方式確定目標任務,要求學生一邊閱讀學習材料一邊思考,在不斷提取知識的同時鍛煉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任務完成之后,要求他們自我判斷、自我反思。自主學習是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不斷互動中進行的,確保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是SSCT方法的堅實基礎。2.2以單證流程階段(Stage-based)為導向以流程階段為導向就是以實際的單證工作流程為主線,分解成不同階段,把每個階段的單證串起來,作為該課程的具體內容。讓單證業務不同階段的各個要素滲透在教學中,使每個階段的教學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最后將各個階段整合起來,融合在一起,使整個業務流程的學習過程具有不可分割的整體性。SSCT教學方法中除了教學內容以單證流程階段為導向之外,考核測試評價也以單證流程階段為導向,根據不同流程階段的難度高低和專業性強弱設定加權平均成績。讓學生以直接經驗的形式自然地學習應用英語,獲得單證業務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實現知識與實踐的統一。2.3以案例分析(Case-based)為核心SSCT是以案例分析為核心,側重案例品質和深度,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有其顯著特點。從內容上來看,案例應該具有時效性和本地性。SSCT方法中的案例除了來自經典教材、專著、單證員或者跟單員考試真題,更多的來自本國或本地業績較好的外貿企業和媒體報道,真實鮮活,具有本土色彩當地特色。通過隱去或調整合作企業的公司名稱和品名規格的方式確保企業的重要信息不被泄漏,同時保留案例的關鍵點供學生深度探究,讓學生學習間接經驗、提高思維能力。案例還應該具有連貫性和層次性。連貫性是指同一筆交易在整個流程的不同階段都可能會發生問題,展示案例時要注意內在關聯性,通過分析討論具有連貫性的案例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單證業務流程,明確流程的整體性。層次性是指同一個流程階段的問題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展示案例時要注意分多個層次,由易入難,由簡單到復雜,供學生研究探討。從形式上來看,傳統單證課堂是由教師自己分析案例,輔以少量提問,而SSCT方法中的案例分析強調學生的參與度,分組自由討論,相互啟發,充分調動學生熱情,教師只是案例探討的引導者和管理者。2.4以分組討論(Team-based)為特征分組討論是SSCT教學方法的一個顯著特征。有效討論的前提是科學合理分組。國際貿易單證課程的教學班通常為四十人,主要根據前期商務課程成績的優良中低,性格內外向,處事沉著或急躁,以及其它特質搭配;盡可能使每組成員之間能夠優勢互補,同時保持組與組之間實力大致相當。分組討論圍繞案例分析展開。在課前自主學習相關國際慣例的基礎上,各小組成員先按照案情簡介分飾不同角色,從不同角度各自思考同一案例,然后課上討論:在教師的引導與監控下,在組長的協調和參與下,各抒己見、相互協商,最終達成小組共識。在按照流程階段進行探討和學習之后,小組成員分飾進口商、出口商和銀行,從申請開證開始,到審核修改信用證,再到繕制審核單據,模擬真實單證業務。在本組發言完畢,別組提問講評完畢之后,教師集中點評,引導學生積極運用發散思維、批判思維去認識、解決問題。

3SSCT教學方法實證研究

3.1研究問題側重回答如下問題:國際貿易單證課程SSCT教學方法是否切實可行?相對于傳統單證課程教學,SSCT教學方法的實際效果如何?學生對單證課程SSCT教學方法的認可度如何?3.2研究對象以安徽工程大學80名商務英語方向學生為研究對象。該80名學生為2013級兩個自然班的學生。語言類和商務類前期課程種類相同,商務類各前期課程期末總體成績無顯著差異,單證課所選教材相同,教學大綱和教學學時相同。為了反映SSCT方法的教學效果,在兩個自然班中隨機抽取一個班(40人)為實驗組,另一個班(40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SSCT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講授加課后練習),教學內容為《國際貿易單證實務》[8],每周2學時,15周共30學時。3.3研究方法采用階段測試和問卷調查相結合輔以訪談的方法。按照國際貿易單證工作流程階段,總共進行三次測試,分別在第5周、第9周和第13周進行。測試不提前通知學生,只在開學第一次課說明本學期將隨機隨堂測驗,分數計入平時成績。測試由同一教師按照相同客觀標準評閱。問卷調查于第15周課后進行,采用匿名方式,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共80名學生當面發放,問卷包括三部分:個人簡況、看法感受、經歷行為[9],后兩部分均采用Likert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測試結果和問卷調查結果均使用SPSSStatistics17.0進行統計分析。測試及問卷調查之后,輔以深入訪談,訪談對象是在兩組學生中各抽取6名,共12名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生(如:課上活躍度高中低、考試成績好中差)。

4研究結果與分析

4.1國際貿易單證流程階段測試結果按照國際貿易單證工作流程階段進行的三次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單證流程第一階段學習結束后,實驗組有效測試38人,平均成績為94.3947分,對照組有效測試36人,平均成績為92.1111分,獨立兩樣本t檢驗結果為0.034,小于0.05,表明兩個班這一階段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在第二階段的測試中,實驗組平均成績(94.3421)高于對照組平均成績(92.0556),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學生階段二測試成績呈顯著性差異(0.013<0.05)。第三階段實驗組和對照組有效測試均為36人,實驗組平均成績96.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平均成績91.9444,t檢驗結果為0.001(小于0.05),組間差異是顯著的。兩組標準差明顯不同,實驗組三個階段標準差分別為3.83821,3.10428,3.81257,均低于對照組(5.17565,4.44615,7.29753),說明實驗組分數的離散程度低于對照組分數的離散程度,即實驗組班上的成績差異更小,對照組班級成績相對參差不齊。商務英語方向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一定的國貿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使SSCT教學方法得以順利在國際貿易單證與流程課程中實現。本學期該課程30學時的教學實踐證明了SSCT教學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同時,表1的數據分析結果表明,SSCT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本課程考試成績具有積極影響:實驗組的平均成績更高,實驗組班上的成績差異更小。SSCT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4.2SSCT教學方法認可度問卷調查結果為了檢驗SSCT方法的實際實施情況,了解學生對該方法的認可程度,在學期結束前,對兩組80名同學發放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72份,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問卷中關于學生實際學習經歷和行為的題目共8題,滿分5分(1.非常不認可,2.不認可,3.不確定,4.認可,5.非常認可),從答案來看:實驗組同學比對照組同學能夠更頻繁地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更多地以單證工作流程階段為導向來學習;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頻率更高。而且,這些差異都是顯著的(t檢驗結果分別為0.008,0.037,0.038均小于0.05)。問卷中關于學生實際學習觀念和看法的題目共8題,滿分5分(1.非常不認可,2.不認可,3.不確定,4.認可,5.非常認可),從答案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t檢驗結果為0.575,0.863,0.670均大于0.05),也就是說,兩組同學的學習觀念是相似的,他們普遍認為課前自主學習會提高學習效果,按照單證工作流程階段來學習更有效,參與小組討論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對自己的學習更有幫助。另外,問卷中關于案例分析的題目共4題(經歷行為2題,觀念看法2題),滿分5分(1.非常不認可,2.不認可,3.不確定,4.認可,5.非常認可),從答案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際行動和思想觀念兩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t檢驗結果為0.891,0.347均大于0.05),即兩組同學觀念上都認為案例分析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同時實際行動中也都是以各種案例作為學習和探討的對象。除了調查SSCT教學方法四個組成部分的實際實施狀況之外,本次問卷還調查了學生對本學期單證課程教學方法的總體認可度(共1題,滿分5分,1.非常不認可,2.不認可,3.不確定,4.認可,5.非常認可),結果如表3所示:單證課程教學方法的總體認可度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選擇4.認可的有19人,選擇5.非常認可的有16人,即:對SSCT教學方法的總體認可度為97.2%(其中非常認可44.4%);對照組選擇4.認可的有25人,選擇5.非常認可的有8人,即:對傳統教學方法的認可度為91.6%(其中非常認可22.2%)。相對于單證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更加認可SSCT教學方法。4.3后續訪談結果問卷調查之后深入訪談的結果同樣顯示了實驗組學生對SSCT教學方法的認可。受訪的12名學生中有10人明確表示喜歡SSCT教學方法,其中6人提出希望推廣該教學方法。訪談過程中,學生也指出了SSCT教學方法目前存在的兩個問題:課前自主學習給學生帶來了時間方面的壓力,大四學生需要準備各種面試,考研的同學時間更是緊張,沒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充分的課前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過程中用全英語交流的難度較大。

5結論

國際貿易單證課程的SSCT教學方法是可行的,對提高成績有積極作用,能夠切實提升教學效果,獲得了學生的普遍認可。該方法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深入把握貿易單證流程各階段工作,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各工作環節之間如何高效銜接,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有明顯優勢的同時,SSCT教學方法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對教師的組織能力、引導能力、應變能力、課堂掌控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對案例庫建設提出了高要求,案例要定時更新,案例教學安排要有連貫性和層次性;對學生的課前努力提出了高要求,學生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協調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對師生雙方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目前只是中英雙語教學,要真正實現全英文教學任重道遠。由于時間篇幅有限,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使用的教學方法有限,只使用了SSCT教學方法,而國際貿易單證課程可以使用的其它教學方法,如:商務語篇教學法、機輔商務英語教學法等,都沒有涉及,今后可以采用其它教學法來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單證課程教學效果;其次,本研究提出的SSCT教學法目前只在單證課堂做了實證研究,該教學法是否適用于其它課程,如國際營銷、商務談判等,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翁鳳翔,裴妍莉.論宏觀商務英語研究[J].外國語文(雙月刊),2016,32(4):75-82.

[2]張武保.商務英語專業與學科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1-2.

[3]張帆.“外貿單證”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與改進思路[J].教育與職業,2013,(5):152-153.

[4]倪琳.高職院校外貿單證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市場,2011,(49):204-206.

[5]張淑欣.進出口單證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7,(20):190-191.

[6]劉興.基于SWCPR合作學習模式的國際貿易專業單證實踐教學探究[J].職教論壇,2011,(27):80-82.

[7]華坤.高職外貿單證課程項目教學法探究[J].經濟師,2011,(11):133-134.

[8]吳國新,李元旭,何一紅.國際貿易單證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267.

[9]文秋芳,俞洪亮,周維杰.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80-82.

作者:黃邵娟 蘇 濤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