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匯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1 08:19:00

導語:對外貿易匯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匯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

摘要:我國企業對外貿易匯率風險的形成主要緣于匯率波動引發匯兌風險、利潤風險和折算風險等。盡管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并未對我國外貿總體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但風險已客觀存在。企業應有選擇地采取匯率風險控制的措施。

關鍵詞:對外貿易;匯率風險;防范

進出口貿易是典型的涉外經濟活動,企業在外貿業務中要收付大量的外匯或擁有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和債務,故涉及外貿活動的企業受匯率變動的沖擊更為顯著和直接,面臨的匯率風險也更大。

一、匯率風險的形成機理

(一)匯率波動引發匯兌風險

在外貿業務中,從最初的合同訂立到最終的貨款交付,一般都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在此期間若外幣升值,進口企業支付既定的外幣數額要付出更多的本國貨幣;而若外幣貶值,則出口企業收進既定數額外幣結匯時可得的本國貨幣更少了。雖然以外幣表示的款項數目沒有變化,但反映到企業的收益水平上,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可能遠遠超過企業進出口業務所獲得的利潤。

(二)匯率波動產生利潤風險和市場占有率下降風險

當人民幣升值時,在匯率完全傳遞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商的外銷價格如果與貨幣升值上升同等幅度,在國際市場上此商品價格需求彈性較大的情況下,那么出口的數量就會銳減,進而導致出口企業喪失市場份額,收益下降;如果出口商自己承擔一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利潤成本,只部分地提高出口品價格,則會直接導致其出口利潤下降。他們只有自己承擔大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成本,而無法向外國進口商轉嫁,因此,當前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現實背景加劇了出口廠商的利潤風險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下降的風險。

(三)匯率波動導致折算風險

在我國,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賬面資產上不僅有人民幣資產而且有外幣資產,但其綜合財務報表上的資產和負債都要統一折算為人民幣來表示。由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資產負債表中某些項目的價值也會相應改變。目前我國規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遠遠小于兌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日波幅,對于最終財務成果以人民幣結算的我國企業而言,如果他們使用非美元貨幣計價結算,則其面對的匯率風險要高于用美元計價結算。

(四)匯率變動將強化企業預期并影響其業務拓展

現實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對出口企業的預期產生很大影響,并進而影響其業務拓展。在企業預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其可能會通過提價來確保正常收益,但當進口國的貨幣購買力保持穩定或出現對內貶值時,提價的結果將使得企業損失大部分客戶,進而導致經營困難。

(五)匯率變動可能導致企業價值變動

人民幣匯率改變有可能會導致企業價值發生變動。比如,對于我國外貿企業而言,如果基于公司價值的層面,在人民幣匯率的單邊升值走勢下,以未來美元現金流的現值衡量的企業價值,將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水,從而

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融資能力及投資價值。

二、人民幣匯率風險的衡量

在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之后,人民幣就走上了逐步升值的道路,且升值幅度呈遞增態勢,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的匯率風險因此逐漸積累和放大。

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程度可由方差計算的波動率和幣值變動幅度來綜合反映。從圖1可以看出,經過匯改初期的微幅波動之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程度逐漸上升趨勢。2005年匯改至年底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間波動率僅為0.0001,人民幣匯率僅升值0.5%;2006年的波動率迅速上升至0.005,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3.4%;而2007年的波動率進一步擴大至0.017,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6.9%。這就意味著,在2007年,如果企業沒有做任何匯率風險的防范措施,僅人民幣升值一項就使其利潤率減少6.9%以上。而從2007年末到2008年2月底,人民幣兩個月升值幅度就達到2.1%。對于那些習慣了在國際市場上靠薄利多銷維持生存的國內企業而言,這種匯率變動的風險已經對其敲響了警鐘。

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單邊升值相比,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呈現出雙向波動的走勢。在2005年初至2007年末這段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07,而對歐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15,可見國內企業對歐洲貿易的匯率風險程度更高。另外,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的方向并不固定,匯率風險更難確認。在2005年11月16日之前,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由10.98升值到9.43,但此后人民幣對歐元朝著貶值方向演變,至2007年末,已貶值到1歐元兌換10.65元人民幣,貶值幅度高達13%。這就意味著,那些以歐元作為結算貨幣的國內進口企業,匯率變動已經使進口成本上升了13%。表1反映了這幾種匯率的統計性質。

從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會持續擴大,升值速度也將繼續加快。一方面,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將繼續增加。盡管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但受到社會保障、教育以及體制方面的約束,國內需求提升乏力,加大出口是消化國內產能的主要方式,貿易順差的擴大必然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我國持續施加升值壓力。歐美等國為保護本國利益或轉嫁國內危機,通過各種途徑要求我國放寬匯率波幅,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人民幣匯率很難維持小幅微升的走勢。此外,國內的緊縮貨幣調控以及由此引發的升值預期,也會促使人民幣匯率繼續走高。因此,未來的匯率風險程度還將有所上升,成為企業外貿活動中面臨的首要風險。

三、匯率風險的后果評估

從目前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并未對我國外貿總體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2005年至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了52.9%,進出口貿易盈余更是增長了157.4%,這說明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還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匯率波動的影響。盡管人民幣相對美元持續升值,但我國企業的成本優勢仍然較為明顯。而且很多企業以加工貿易為主,人民幣升值在增加出口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原料進口成本,兩相折中后并未受到多大影響;另一方面說明我國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所增強,可以積極采取合理措施規避匯率風險。

但是總體的波瀾不驚并不能掩蓋局部的負面沖擊。由于特定行業的貿易模式區別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的行業而言是長期利好,但對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中,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低附加值、低利潤出口行業將受到影響。紡織企業對于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斷減弱。然而,對于那些技術和資本門檻較高的行業而言,如電子、機械、冶金等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利潤率相對較高,且議價能力較強,能夠在合同中增加合適的價格條款規避風險,人民幣升值對其的沖擊相對緩和。

此外,近年來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增長也比較快,在我國對外經濟合作關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已有相當大規模,2007年末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189多億美元。表面上看,進入我國的外資既能獲得投資收益,又能獲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真可謂一舉兩得。但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從我國近兩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上早已體現出來,從2004年到2005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幅為28%,而從2005年到2006年,這數值已經下降到15%,從2006年到2007年進一步下降到14%。這說明,人民幣不斷升值并沒有對外商直接投資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因為一旦投資者將其外幣資產換成人民幣資產,等若干年后再兌換回去時,可能面臨人民幣更大幅度的升值所帶來的損失。因此,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以及仍然存在的升值預期顯然會影響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另外,已經獲取相當投資收益的外資也會在各種借口和渠道下流出我國。它們一方面已經取得了投資收益,分享了我國經濟調整增長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經過這兩年的人民幣升值,它們也獲得了升值帶來的好處,正所謂一舉兩得。因此,不斷加速升值的人民幣很可能促使它們盡快匯出以實現收益。

四、匯率風險的控制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幾種主要的外貿風險,本文提出以下幾點風險控制的措施與建議。

(一)合理選擇結算貨幣

在對外支付中,應多使用軟貨幣,而在收匯時則應多使用硬貨幣;在對外融資中,應爭取使用軟貨幣以便減輕債務負擔。從目前的國際貨幣走勢來看,美元將會延續弱勢,而歐元的強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人民幣也將持續升值趨勢。因此,要力爭在對外貿易中以美元作為支付和融資的貨幣,而用歐元作為收入結算的貨幣,尤其是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另外,還要注意保持外幣資產與負債的幣種匹配。

(二)積極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在發達國家,外貿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進行保值操作是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最常用的方法。匯率保值操作主要有外匯遠期、外匯期貨以及外匯期權。這些現代衍生金融工具在西方企業的外貿風險控制中得到廣泛應用,而我國企業對此還相當陌生。外貿企業應當積極主動學習掌握外匯避險工具。在匯率波動幅度逐漸擴大的情況下,培養外匯專業人才,不斷積累自己的外匯風險管理能力,以便在匯率發生波動時采取適當措施保全自己的利潤。

(三)擇機確定合同價格和結算方式,適當分散交易風險

我國出口企業在結算貨幣呈現貶值趨勢時,可適當提高出口價格,或與進口商約定按一定比例分擔匯率損失;當結算貨幣可能升值時,我國進口企業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外貿企業還可通過提前或推遲結算時間來規避匯率風險。企業可以根據結算貨幣的匯率走向選擇提前或推遲結算,如果預測結算貨幣相對于本幣貶值,我國進口企業可推遲進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業可及早簽訂出口合同收取貨款,反之,進口企業可提前進口或支付貨款,出口企業可推遲交貨或允許進口商延期付款。

參考文獻:

1、趙明昕.出口貿易中的國家風險管理[J].保險研究,2006(6).

2、侍偉.出口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組合型方案[J].中國外匯,2006(5).

3、牛晉玲.進出口貿易中外匯風險的防范[J].世界經濟情況,2005(9).

4、鄭可.出口企業匯率和利率風險的取舍之道[J].新財經,2006(6).

5、唐曉云.美國單邊貿易政策和中國貿易收益的風險[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