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其影響和對策探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09:55:00

導語:國際貿易中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其影響和對策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中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其影響和對策探析論文

6月19日,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改委、商務部和海關總署五部委頒布了《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稅[2007]90號)。自2007年7月1日起,對現行出口商品退稅率進行調整,取消553項“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稅;下調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稅率;10項出口商品由退稅改為免稅。這是繼去年9月出口退稅率調整以來,又一次影響力較大,涉及面較廣的“大盤”震動,它的變化對我國出口貿易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出口企業要想維持原有的利潤,又將如何去應對。這是我們目前所觀望和期待的焦點。

一、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影響如何看待這次調整所帶來的影響,應當說,既有利也有弊。我國出口企業作為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主體,它所受到的影響最能反映出,國家與出口企業之間利弊取舍的關系。因為,出口退稅率調整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貿易的影響程度也不同,所以,只有客觀地、綜合地去分析各個方面的因素,才能正確的做出評價。

(一)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正面影響。

一是防止國內資源流失,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良性發展。

此次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一方面有利于引導企業減少“兩高一資”、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商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商品的出口,擺正出口企業調整投資方向,避免盲目投資和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通過取消或降低出口商品退稅率,可以改觀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不良勢頭。據海關統計,此次調整的2831項出口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是去年9月出口退稅率調整商品的2.04倍。以此看出,國家專心治理重拳出擊的態度十分明朗,它必將帶動產業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協調發展,對改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意義重大。

二是縮減貿易順差間隙,緩解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

截止今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額已達到了1.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多,固然意味著國力的增強,但是當超過一定的適度區間,就不可避免降低資源使用效率,甚至給經濟發展帶來阻力。據海關統計,僅2007年1-5月份進出口總額就達到了8013億美元,同比增長23.7%.其中:出口總額4435億美元,同比增長27.8%,進口總額3578億美元,同比增長19.1%,出口增幅高于進口增幅8.7個百分點,累計順差857億美元,同比增長83.1%.可以看出,我國進出口數額反差過大,比例失調。因此,此次調整出口退稅率,是抑制外貿出口過快增長,緩解外貿順差過大,保持對外貿易穩定,減小國際貿易爭端與摩擦的最有效手段。

三是優化產業結構,改變外貿出口的增長方式。目前,我國出口商品還是以附加值較低、密集型為主。雖然,經過多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也未“封殺”住居高不下,出口縮減的局勢。此次調整,把主線放在了主導型商品出口上,通過大幅下調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如:玻璃制品由13%下調到5%),促使企業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致力于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由簡單的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擺脫我國部分出口商品低價競爭的局面,提高出口的整體效益。

四是國家稅收增長,減輕中央與地方財政負擔。從1994年最初的稅制改革開始,國家根據國際貿易變化的形勢曾多次調整出口退稅率,解決出口退稅指標不足,減緩財政壓力,促進稅收增長。今年的調整與以往不同的是,取消和下調退稅率的主導型商品具多,那么,相對的退稅會逐額減少,這樣一來,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中央與地方退稅超基數部分92.5:7.5比例分擔退稅的壓力。

(二)出口退稅率調整的負面影響。

一是出口退稅調整對經營利潤的影響。此次調整,除船舶及對外承包工程的出口企業在7月20日以前已備案的,仍按原退稅率執行以外,所有調整退稅率的出口商品不在執行三個月的“過渡期”退稅。出口企業不在擁有退稅率由高到低,有退到零調整變化三個月按原退稅率執行的準備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較以往要大。因為,許多出口企業為進軍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以成本價格或低于成本價格的商品去參與市場競爭,在毫無贏利的情況下,只靠出口商品的退稅來換取利潤的做法比較普遍。退稅率調整后,他們的優勢競爭將失去保障,再用低于成本的商品去創造市場贏利,以無法實現。但短期內他們想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改換貿易經營策略去應對出口退稅率的調整,為自己帶來一絲生機,一時間也很難奏效。

二是出口退稅率調整對企業稅負的影響。出口退稅率降低后,企業的征退稅率之差將會增大,而出口收入乘以征退稅率之差作為進項稅轉出,減少進項稅額,應納稅額將會增加,從不同程度上,征退稅率之差的增大導致增值稅稅負相應增加。如果,對全部貨物出口或出口比重大的企業來講,當征退稅率之差變大時,進項稅額轉出就越多,在全部進項稅小于進項稅額轉出時,還會導致與出口退稅政策不相符的“倒交稅”現象,這與“出口貨物實行零稅率”政策相悖。

三是出口退稅率調整對不同企業的影響。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出口企業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但對不同類型出口企業而言,其影響程度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據企業反映,出口退稅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出口成本就增加1%,也就意味著企業的利潤減少1%.1、國內上市公司業績受到影響。上半年股市漲漲停停的泡沫現象,牽動著全國上億人的心。6月19日以來,股市大盤幾度調整,滬指大幅下跌,個股股價也普遍出現下挫。特別是出口營業收入比重較大的上市公司,與出口退稅率調整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講,是造成了股市近期大幅波動的原因之一。2、出口主導型企業經營處于徘徊期。如:玻璃纖維出口退稅率由現在的13%降低到5%.出口退稅率下調8%,致使成本增加了8個百分點,等于減少利潤8個百分點。這些商品都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包括服裝、鞋帽及箱包、工藝品等輕紡在內的一系列商品,都下調了退稅率。出口企業面臨著是內銷還是外銷的重新選擇,處于“不確定”的徘徊期。3、外貿流通企業比生產企業受到的沖擊大。由于外貿流通企業的利潤率遠遠低于生產企業,以紡織業為例,生產企業平均凈利潤率幾乎是外貿企業的3-5倍,因此,外貿流通企業對退稅率下降的反應要敏感得多。

四是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各類行業的影響。此次,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率,對外銷比例大的行業影響極深,再加上由于沒有過渡期調整產品結構的準備時限,企業將處于兩難的境地。首先是部分涉及資源和能源高消耗的化工加工品,出口退稅取消涉及了385個品種,出口退稅下調到5%的有239個品種。出口退稅率如此大幅度的下調,無疑會對化工行業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其次是造紙、家具等行業,沖擊量也不可小估。再次是服裝、鞋帽、箱包、工藝品等輕紡行業,雖然,下調幅度不大但從出口利薄的角度看,也是困難重重。因此,短期內行業結構應適當、盡快調整,扭轉不利局面。

二、出口退稅率調整企業應對籌劃的建議雖然,短期內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出口企業的影響是不利的,但立足長遠分析,它對改變企業經濟增長方式,改善國內環境設施,提升產業結構意義重大。出口企業應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拋棄原有經營模式,尋求新的利潤點,盡快找出適應自我發展的途徑。

一是退稅率調整前后的測算分析。相對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率的企業,在充分考慮政策調整和外貿出口增減等因素的基礎上,應自下而上地綜合分析出口退稅的增減實際,測算利潤的贏余空間,掌握謀求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只有這樣才是正確選擇經營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應對退稅率變化的可行之道。

二是加強內購外銷的管理,逐步轉移退稅負擔成本。退稅率下調后,出口企業的征退稅率之差將會拉大,導致生產成本明顯增加,出口商品的價格戰更加激烈,國際競爭的優勢會逐步減弱。對此,出口企業需要調整其出口產品報價,也需要與國內購貨商、進口外商進行溝通,為減少出口退稅率降低造成的損失,可以考慮將以往從國外采購的原材料,改為在國內采購的辦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與國內外原材料供應商交易時,盡量壓低采購價格,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在自身適度負擔的前提下,有計劃實現轉嫁前移。公務員之家

三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商品技術含量。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出口企業來說是一次挑戰,要轉變原有思路,縮減低附加值、高耗能商品的生產,轉而開始研發和生產高附加值商品。例如,下調退稅率的服裝行業,在功能設計、外觀造型、包裝等方面有所創新,同時要以發展品牌為目標,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的品質和聲譽,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這些都是盡可能減少退稅率下調給企業帶來影響的上上之策。

四是改變貿易方式,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出口退稅率下調將直接影響出口企業利潤,但不同企業所受影響大小程度不一樣:出口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越大,且毛利率越低的企業,所受影響就越大。那么,通過延伸貿易鏈條,采取多種貿易方式同在的諸多措施又不失為一項良好的應對策略。其一以香港市場為依托,逐步向中東、東南亞、歐美市場延伸,克服出口地區過分集中和過分依賴中間商的被動局面;其二開展直接貿易,立足本企業商品,直接同外商簽訂合同、報關出口;其三開展委托加工貿易,根據客戶需求,將公司初加工產品向深加工成品出口,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其四開展來料加工貿易,壓縮資金的周轉,靠出口商品的數量與免稅來贏得利潤。例如,紡織行業可以衡量國內、外棉花的價格,在國內價格高于國外價格的情況下,以來料加工方式運作,以求降低出口成本。

五是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出口企業應注重加強內部管理、減少流轉環節、降低管理成本,以消化退稅率調整帶來的損失。另外,還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依靠出口退稅來實現贏利的目的,必須加大改革步伐、狠練內功、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從各個環節盡快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以提高出口效益。

總之,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意味著國家對外貿出口增長過快,順差過大加大了調控力度。同時,又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對此,企業應該加快出口商品的結構調整,改變經營模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推進自主品牌建設,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向和經營策略,化解退稅率調整所帶來的風險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