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國際貿易實務論文
時間:2022-02-05 09:21:42
導語:實踐教學國際貿易實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影響教學效果作為一門側重操作性的課程,《國際貿易實務》中有大量的實踐性內容。授課教師不僅要熟知各國的貿易政策、慣例、法規,還需要對進出口業務有一定的實踐操作經驗。但“從校到校”的模式決定了多數教師本身沒有一線的工作經歷,對真實的外貿流程和業務缺乏實踐經驗。針對教師這一先天不足的現狀,高校也在積極鼓勵教師赴外貿企業掛職鍛煉,積累實踐經驗。但因缺乏相應的激勵制度,教師的積極性并不高,或是因外貿企業對業務的保密,使教師獲得的經驗非常有限。這種實踐經驗不足勢必造成教師在教學上與實際業務操作相脫節,課程的實踐性難以體現。
(二)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少院校為該課程專門安排了相應學時進行實踐教學,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學時總量偏少不足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訓練,二是實踐教學模式比較陳舊。不少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仍沿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對實務以講解為主,學生的參與和實際操作程度較低。這種單向傳遞教學模式因教學過程枯燥單調,不僅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還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實踐教學效果也大受影響。
二、技能競賽有助于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為了使學生能夠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是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提高實踐教學水平主要從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個方面進行。校外實訓方式主要是在企業內建立實訓基地,但外貿企業對此缺乏積極性以及企業的實習崗位數量與實習學生人數的矛盾,導致校企合作未能深入進行,對于實踐教學的影響也很有限。校內實訓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組建模擬實驗室,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外貿業務環境。但軟件存在本身設計的缺陷、系統更新不及時、對于外貿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操作細節無法體現等問題,學生通過這種模擬訓練仍無法完全勝任企業實際崗位的業務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提出:職業教育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明確了發展職業技能競賽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職業技能競賽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以企業的生產經營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為考核內容,以企業對崗位技能的要求為考核標準,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自200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展以來,技能大賽展示了高職學生的良好職業素質,增強了學生對職業技能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職業實操能力水平,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技能競賽不僅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升,而且也推動了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的深化改革。
三、發揮職業技能競賽作用,提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水平
(一)借鑒競賽的考核形式,促進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目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手段比較單一,多以案例分析為主,學生參與的程度不高,技能水平提高的效果不顯著。相比與此,國際貿易相關職業技能競賽采用了情景模擬、項目任務導向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這些方式既可以作為對學生技能要求的考核方式,也可以作為實踐技能的教學手段,被實踐教學所利用。首先,營造專業化的實訓環境。根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涉及的各項技能,借鑒相關技能競賽的場地布置,設計出商務談判、備貨報檢、報關、國際結算等實訓環境。每個實訓環境根據實際工作場景進行設計,如在報關技能實訓環境中,分別設立海關申報大廳、海關監管區、企業辦公區等仿真度較高的實訓場景,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場景中掌握操作技能。設計與實際工作崗位高度吻合的專業化實訓環境,對于學生技能訓練的職業化氛圍營造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其次,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情景模擬等實踐教學手段。以技能訓練場地作為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根據外貿崗位技能的要求結合實踐教學的要求,將技能訓練模塊化。模塊化技能的訓練以外貿行業的實際工作流程為主線,以實訓軟件為平臺。為保證技能訓練的效果,每個技能模塊下制定相應的實訓項目,每個項目對應具體的任務并提出具體的能力標準。根據職業技能競賽的考核內容,在實訓項目下,設定若干個崗位工作任務。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進行操作,在各項任務完成后最終完成實訓項目。《國際貿易實務》實踐課程教學中可以劃分貿易前的準備、進出口合同的商訂、進出口合同的履行等幾個實訓大模塊,其中進出口合同的商訂模塊內,針對國際貨款收付技能,可設置付款方式談判實訓項目。為保證技能實訓能達到預期目標,還可為這一項目布置兩項工作任務:支付方式談判和支付幣種談判。為完成相應任務,學生扮演進口商或出口商的業務經理,面對面或在網絡上,模擬與客戶就支付方式進行談判,最后將談判的結果形成支付方式條款寫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這種以工作任務來設定教學任務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學生在商品進出易的過程中,準確地掌握不同崗位的具體操作技能,對外貿業務有更直觀的認識和直接的實踐經驗,真正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學”與“用”統一。
(二)借鑒競賽考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鑒于高職教育的教學重心從重理論知識傳授向重技能培養上轉移,對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而言,實踐教學必須吸收當前外貿崗位的技能要求和技能標準來優化教學內容。職業技能競賽吸收了所在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代表了行業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反映了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實踐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教學內容參考。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相關職業技能競賽的考核內容以外貿行業真實工作內容為背景,反映了當前外貿企業主要崗位的技能要求。《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可以將技能競賽融入常規教學中,對接技能競賽考核的內容和技能,整合原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根據技能競賽中對出口商品經營方案書寫與公司網站制作能力的考核,我們在實訓項目中增設進出口方案設計與營銷實訓項目,以增強對學生該方面能力的訓練。我們對競賽內容進行整理分類,將競賽中涉及的進出口成本核算、規范申報、進出口商品歸類、進出口稅費核算等方面的技能納入實踐教學內容范圍,在報關實訓項目下分設報關流程、進出口貨物登記手冊填寫、報關過程中的計算三項具體的任務。對于本課程的進口業務和出口業務的綜合實訓項目,競賽內容也能發揮補充、優化的作用。這種按照實際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情境組織的實訓教學內容,使教學更貼近外貿崗位的實際需要,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更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三)以技能競賽為橋梁,促進實踐教學的校企深度合作職業教育要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實踐教學模式,就必須與企業的生產實際接軌。校企合作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必須與外貿企業的崗位需要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鑒于很多外貿企業規模較小、擔心商業機密泄漏、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原因,目前學校與企業主要在赴企業參觀、聘請行企專家來校講座等淺層次方面的合作,深層次的合作開展困難重重,導致實踐教學比較薄弱。技能競賽以行業和企業的技能要求來考核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應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契機,加強與外貿企業的密切合作。邀請外貿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和外貿協會專家擔任校外指導教師,一方面有助于參賽選手得到來自一線的實踐操作指導,另一方面便于專業指導教師與其交流學習,在提高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的同時,將調研到外貿崗位的一手資料和項目作為實訓項目直接用于實踐教學,實現學生技能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在指導參賽的同時,邀請行企專家共同設計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案,共同參與實踐教學內容、技能考核標準的制定。把行業的新技能、新流程、新動態納入日常實踐教學內容,將技能競賽帶來的參賽學生實操水平提高的受益惠及到全體學生,從而實現全體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崗位就業競爭力的增強。
(四)以技能競賽為平臺,提升授課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職業技能競賽不僅考核參賽選手的崗位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是對指導參賽選手的教學團隊實踐教學效果的全方位檢驗,包括對實踐教學理念和教師自身技能水平的檢驗。國際貿易實務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參賽的機會,總結參賽經驗,發現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國際貿易相關技能競賽在制定比賽規則時,根據外貿企業實際崗位的具體技能進行考核內容的設計,并按真實的操作規范去評分。賽事的整個流程和考核的內容與現實的外貿業務操作有著高度的契合。教師在指導參賽學生進行訓練的前提是自身的技能操作必須符合賽事要求和企業的標準,這就迫使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水平。同時,教師在參賽過程中收集外貿業務崗位、單證崗位、報關崗位等相關崗位的技能操作標準,有助于為實踐教學中技能水平考核標準提供參考;收集競賽中的外貿項目案例,有利于豐富實踐教學材料,為技能的訓練提供真實素材,提高實踐教學的真實性和針對性。
作者:徐瓊黃廣群單位: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 上一篇: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工作匯報3篇
- 下一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