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1-25 11:24:00
導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概括而言,應用型人才可以分為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知識應用型人才和應用型創新人才。而不同類型的應用型人才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是有著很大不同的。因此,針對目前專業培養方案對其定位比較籠統、不清晰的現實,應首先結合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點,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應具備的知識框架、能力框架和質量框架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與構建,這對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創新
按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的KAQ定位,以“厚基礎、高素質、重能力、強適應、促創新”為指導,修訂教學計劃,進行課程體系的優化整合,以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所培養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競爭能力及發展潛力,形成“就業有特長,創業有能力,升學有希望,發展有基礎”的人才培養特色,實現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1.優化整體知識框架,強化四方面知識(對專業發展起長遠作用的基礎知識,對進一步獲取知識有用的工具知識,對發展新學科有用的綜合性知識以及對促進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從而建立一套能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貫穿于教育全過程,貫穿到教學各個環節的專業教學計劃,給學生一個整體知識框架、一個全面的知識結構,為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培養打下堅實的公共基礎和學科基礎。
2.進行柔性課程設置,加強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結合,保證在第一課堂外能夠參加多種類型的創新及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與自主教育上的突破以及在學生能力培養上的突破。
3.對課程進行分層化處理,以改變課程設置上的“平面化”、‘平臺化’傾向。
4.增大含有實驗教學的課程門數和實驗教學的學時數,增設具有設計性的課程和創業類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
三、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的重要環節。應重點圍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在現已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基礎上,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運行機制、實踐教學管理模式進行重構,以拓展實踐教學范圍,提升實踐教學層次,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1.指導思想
按照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以加強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構建“三層次”、“三模塊”縱橫交叉、相互融合的具有網絡狀結構的全過程實踐、全過程監控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三層次”:即基礎層次,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基本操作技能為主;提高層次,以吸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綜合把握和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為主;綜合層次,以探索性、設計性實驗及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為主,突出學生創造性、探索性能力的培養。
“三模塊”:基礎教學實驗模塊(基礎課程實驗、專業基礎課程實驗、專業課程實驗);專業實踐模塊(教學實習、畢業論文、創新項目、科研活動等);社會實踐模塊(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
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與開發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整合已有的實驗課程,并在此基礎上,重點進行國際貿易、國際商務談判、海關實務、電子商務、國際結算、國際市場營銷等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開發,以拓展實踐教學的范圍,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學生的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訓練。在此基礎上編寫出相應的實踐教學大綱,開發出實踐教學教材及課件。
3.實踐教學體系的運行與保障
根據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實踐教學體系的定位,將各類實踐教學內容分解納入到專業教學計劃中,進一步研究各類實踐教學內容應采取的教學模式、考核標準,需要具備的基本教學條件等,以保證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
四、構建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大平臺
1.構建“二級導師制”
如何把學科帶頭人、專業教師、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形成一種互動式的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和教育平臺,是一項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工作。應針對本科教育目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多、自學環節與獨立設計少,缺乏團隊合作和實踐分析能力訓練,創新意識培養和跨學科綜合性實踐遠遠不夠等問題,探討建立本科生早期科研訓練計劃和雙向選擇的“二級導師制”,以項目形式接收本科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綜合訓練及科技創新活動,從而構筑一個專業教學與學生早期科研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學科專業教學平臺和以老帶新、以師帶生、互幫互學、教學相長的育才平臺。
2.創建學生實踐活動中心
依托擁有的研究所創建學生實踐活動中心,下設就業促進工作室、學科競賽工作室、創新項目工作室、科研訓練工作室、社會調查工作室,為學生參加創新活動、展示個性和鍛煉能力搭建平臺,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專業技能與基本方法,學會收集、處理信息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在團隊協作精神、開拓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創造思維。
3.建立雙導師制
為每個班配備由國際貿易行業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國有大中型企業領導、高級管理人才等擔任的“職業導師”,形成班導師與職業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這些職業導師由于來自一線,在判斷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區域經濟形勢,駕馭企業經營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和能力,相對校內教師來說,他們是實踐專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有教師隊伍在知識結構、實踐經驗上的不足。
4.搭建了多層次的競賽平臺
可采取自辦、校企合作舉辦以及組織、支持學生參加全國大賽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5.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本著向社會靠攏,向基層靠攏,向企業靠攏的思想,加強與實際部門的聯系與交流,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摘要】本文從分析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供求入手,進一步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的KAQ定位、課程體系創新、綜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創新能力培養平臺的打造四方面研究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 上一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實施方案
- 下一篇: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