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校國際貿易專業論文

時間:2022-10-20 03:31:16

導語:女子高校國際貿易專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子高校國際貿易專業論文

一、國貿專業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1.不少國貿專業女大學生就業層次低

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有所增長,但從整體上來看,就業層次低,工資待遇較差,相當部分的畢業生從事的是與傳統角色相關的職業和行業。調研表明,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不足30%,將近一半的畢業生從事與國際貿易毫不相干的工作。本專業不少畢業生從事酒店的服務員、超市的收銀員、超市的導購、企業的文職人員、零售業的銷售員、前臺服務員等專業性不強、要求不高、工資較低的工作。此外,根據麥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統計數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繼續成為2012年就業率低、薪酬待遇低的“雙低”紅牌專業之一。

2.全面、高素質的國貿人才供不應求

隨著中國躋身于世界發展的前列、國際貿易的大國,世界范圍的激烈競爭使得從事國際貿易方面的人員不僅要具備完善的外貿類知識,而且要熟悉英語商務談判、微機處理、國際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大批量的培養國際經貿人才已成為我國人才培育工作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很多企業要求大學畢業生具備大學本科學歷,英語六級以上,聽說讀寫能力俱佳,能夠承擔對外聯系及談判翻譯工作,能夠熟練的操作電腦及辦公軟件有報關員證書,熟悉對外貿易及進出口等相關知識。例如我院經管學院國貿專業學生甲,畢業前獲英語雙學位,中共黨員,現就職于上海某對外貿易公司;學生乙,由于實際工作能力突出,成為外資企業的進出口大戶。據有關專家保守估計,即使仍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五年內國內擁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企業數量將達到36萬家,是現在外貿企業數量的兩倍,僅按每家新增企業需要十位外貿人才計算就需要180萬人,而根據國家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我國每年高校經濟類畢業生在13萬人左右,即使13萬人全部從事國際貿易工作五年內也只能培養出65萬名該行業人才,尚有一百萬人才的大缺口。

二、女子高校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明確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地方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該堅持以市場(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目的,以“打牢基礎、拓寬口徑、提高素質、注重實用”為原則,努力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發展趨勢的應用型人才。具體講,本專業畢業生能夠系統掌握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現狀,熟悉WTO規則與國際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具備商務英語和計算機的較強的應用能力;學生畢業后能夠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的操作、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

2.女子高校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1)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據調研,各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英語水平要求普遍提高,但各類型企業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不一。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比較看重學生的英語過級情況,而中小型企業則普遍對學生英語過級情況不予關注,而特別關注學生的商務英語聽說能力,要求能直接與外商進行簡單的貿易磋商并簽訂合同。基于女性人才在就業市場上依然存在性別歧視的現象,女性國際貿易人才除了要具備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基本的技能外,還應該要有自己的特色,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女性語言、交際優勢。鑒于此,我們在專業課程設置中突出外語(英語)重要的地位,強化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要求本專業畢業生具有較為堅實的外語語言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包括與外商用英語交流和會話的能力、用英語書寫外貿合同單證函電的能力及準確閱讀外貿法律法規和合同條款的能力等。因此國貿專業的英語課程應包括公共英語、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外貿英語、外貿函電等。如有可能,這些英語教師應組成一個專門的團隊,就日常的英語教學方法、教材選擇、教學內容銜接等進行討論和協調,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2)強化實訓模擬和校企合作現在,不少高校仍只注重理論課的教學,忽視實踐環節,理論與實踐脫節很嚴重。特別是對于女大學生,受性別特點影響,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低下,導致就業經常輸給成績平平的男大學生。因此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女子高校的當務之急。專業實訓模擬和校企合作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強化校內實訓模擬教學,以實際貿易流程為依據,通過計算機網絡來虛擬國外客戶、國際貨運公司、銀行、海關、商檢機構、保險公司等國際商務環境,讓學生熟悉并處理進出口業務,教師通過系統教學軟件,指導學生操作,并對學生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為保證并不斷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國際貿易專業應根據學科交叉滲透、理論實踐融合、資源優化共享的實訓教學理念,按照“基礎—提高—創新”三階段設計實訓教學體系,將實訓教學細分為階梯狀的四個不同層次:基礎實訓→綜合實訓→職業實訓→現場實訓。基礎實訓包括外貿交易模擬實訓、單證實訓、國際結算模擬實訓,綜合實訓即國際貿易綜合實訓,職業實訓包括國際商務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外貿業務員、報關員,現場實訓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通過循序漸進的四個實訓環節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其次,通過學校采取多種形式與涉外機構、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交流機制,例如本地海關,貨代企業、報關行、外貿公司、外資企業等,這類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有一定的需要,又可滿足學生見習、實習的需求。學校還可以請外貿專家走進校園作報告,教師可利用其自身的知識優勢面向企業免費開展培訓工作,鞏固合作基礎。學生只有通過在這些企業的見習、實習,才能學到實在的外貿專業技能。(3)加強國際貿易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國際貿易的校企結合教學對師資有著特殊的要求,專業教師應有扎實的教學功底,又具備豐富的外貿實戰經驗和豐富的企業實踐工作經驗。高等學校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實訓師資隊伍:在提高認識,敬崗愛業的基礎上,選撥部分素質又高的教師到企業進行系統培訓,使之首先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用以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引進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專、兼職優秀國際貿易人才,聘請經驗豐富的外貿業務人員來擔任學校的實踐教學工作;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聘請職業外貿經理來校任課或舉辦講座,或者對教師進行培訓等,這樣既可以優化師資隊伍整體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還可以對在校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打鐵先要自身硬,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實踐能力做表率,校企結合的教學無從談起。(4)將職業技能納入培養方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進出口報關、涉外貿易、國際結算、外貿單證、涉外商務、英語翻譯等國際商務業務,具體就業崗位包括單證員、報關員、外銷員、外貿跟單員、報檢員、國際貨代員、國際結算員和外語翻譯員,而這些崗位大部分需要職業資格證書。盡管證書不能說明一切,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通過考證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好地掌握專業核心技能,又可以檢驗檢查教學效果,讓專業教師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對策。而且幫助學生畢業時獲得一種專業技能或職業資格證書,對學生未來就業有一定的益處。因此,在培養方案制定中,考慮到學生獲取證書的考試要求,增加相應的課程。

3.增設女性特色課程,提升女大學生的素質

對于女大學生來說,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是一門必修課,是未雨綢繆,是踏入社會,在社會中生存下來并且取得成功的鋪墊。而現實是不少當代女大學生在社交、辦公禮儀、職業生涯、心理素質、法律等方面知識的空缺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一些女大學生說話文明程度大大降低,穿著不合時宜,舉止粗俗,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感覺吃力與緊張的現象不乏。因此開設女性特色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女大學生的自我修養,而且可以讓女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彰顯自身特色,形成競爭優勢。女性特色課程可包括:女性學、女性心理素質提升、女性權利的法律保護、女性職業生涯規劃、女性演講溝通藝術、現代禮儀、形體學等課程。

總之,在新形勢下,國際貿易專業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理念教學,圍繞就業教學,加強實踐環節,在國際貿易教學中要不斷的摸索與探討,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

作者:李小芳單位:湖南女子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