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失衡分析

時間:2022-01-25 03:18:38

導語:對外貿易失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失衡分析

摘要:新疆對外貿易不平衡表現為進出口失衡、貿易方式單一、貿易對象集中商品結構單一、貿易主體發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出口導向、技術落后與缺乏產業支撐。解決如上問題新疆也面臨較多困境。

關鍵詞:新疆;對外貿易;戰略調整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長期面臨不平衡的局面,不利于實現貿易雙贏的貿易關系,也不有利于國民福利的獲得,所以改變新疆貿易不平衡發展對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意義重大。

1新疆對外貿易失衡的表現

1.1進出口失衡

長期以來,新疆在國家出口導向型戰略指導下,出口貿易得到長足發展,新疆對外貿易長期保持貿易順差,貿易順差呈現逐年擴大趨勢,出口增長速度較快,2003~2013年新疆出口貿易增速平均為77.6%,進口增速為13.7%,貿易順差由2003年的3.12億美元擴大至2013年的169.8億美元,2013年出口、進口與貿易順差間的比例關系為4.2:1:3.2,貿易不平衡表現很突出。

1.2貿易方式單一

新疆對外貿易邊境貿易占主導地位,2013年新疆邊境貿易額占進出口總額的52%,加工貿易占比1.8%,一般貿易占比34.5%,其他貿易方式占比11.3%,邊境小額貿易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新疆對外貿易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新疆邊境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老百姓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隨著近年來新疆與周邊諸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加強了新疆與周邊國家政治互信與文化認同,相互加深了解,促進了新疆與邊境貿易對象國之間的經濟與政治關系發展。由于邊境小額貿易在貿易形式上屬于對外貿易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太適合現代國際市場商品交換的客觀需求。盡管一般貿易的比重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依然較低,加工貿易與其他貿易方式發展落后。

1.3貿易對象集中

2013年新疆與亞洲國家貿易額為232.95億美元,占比84.5%,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為190.34億美元,占比為69.2%,與歐洲的貿易額21.86億美元,占比7.95%,與非洲的貿易額為5.45億美元,占比為1.98%,與拉丁美洲的貿易額為3.77億美元,占比為1.37%,與北美洲的貿易額為9.09,占比為3.3%,與大洋洲的貿易額為2.49億美元,占比為0.9%。新疆已經與202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盡管近年來新疆貿易伙伴國數量連年增加,但是市場過于集中在亞洲,尤其集中于中亞五國的現象并無改變。貿易對象集中,并不有利于新疆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也不符合新疆建成國家向西開放陸路通道與新疆絲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建設要求。

1.4貿易主體發展不平衡

隨著新疆對外貿易的發展,新疆的貿易主體中私營企業所占份額已經占據主導地位,2013年新疆私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為200億美元,占當年貿易額的72.7%,但是,新疆私營進出口企業的發展不平衡,大多數私營進出口企業貿易額較低,規模小。2013年新疆三資企業貿易額占比為0.4%,進出口額僅為1.1億美元,比重低,規模小。應該通過積極調整新疆的對外貿易戰略,鼓勵新疆私營進出口企業的發展,充分利用國家向西開放政策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精神,簡化通關手續,提高貿易便利化,在鼓勵出口的同時也要鼓勵私營企業與三資企業發展進出口貿易。

1.5進出口商品結構單一

2013年,新疆出口的產品中,前十位產品主要是:鞋、紡織品、番茄醬、地毯、腸衣、電視機、藥材;進口產品主要是:原油與成品油、皮革、原木、鋼材、肥料、羊毛及紙與紙板、醫療儀器與器械。出口主要是工業制成品,進口以原料資源型產品為主。新疆出口額較多的產品主要是鞋、番茄醬、紡織品,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低。

2新疆對外貿易發展失衡的原因

2.1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

出口貿易快速增長與貿易順差的快速擴大以及進口貿易增速較低,有市場供求關系的原因,周邊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對新疆確實對許多產品有較強的市場需求,而周邊國家在新疆需求產品的供給上又存在不足,導致出口增速遠遠高于進口增速。但是,新疆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家的對外貿易不是自由貿易,市場作用只是一個方面,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是導致新疆進出口失衡的重要原因。重視出口忽視進口的貿易戰略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虧損出口、行政指令出口、高額補貼出口的政策誘導機制導致出口快速增長,重視出口的政策導向又抑制了進口。

2.2技術落后、科技投入不足

技術落后是造成新疆貿易困局的原因。由于新疆科技投入不足,產品不能夠以質取勝、不能夠獲取核心競爭力,只能夠以價格為競爭手段,當價格缺乏競爭優勢時,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達到出口價格優勢的目的,必然會造成以低價、數量型出口的貿易增長方式。之所以會造成此類邊境貿易的長興不衰,有貿易政策、雙方商業信用的原因以外,更大原因是由于新疆在貿易方式方面技術投入不足造成的,企業不能夠選擇更加適合的貿易方式。造成新疆貿易對象集中與貿易品結構單一的原因是新疆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出口市場也就只能夠滿足低端市場需求,出口產品的多元化才能夠帶來出口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只有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實現中、高、低端產品及花色品種供給的多元化,市場與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多元化才能夠成為現實。

2.3缺乏產業支撐

核心技術產品的供給需要有完整的產業支撐,無論是貿易通道建設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培育與發展符合新疆經濟與社會現實的特色支柱產業都是關鍵。新疆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是理想也要兼顧現實,理想是我們希望建成面向中亞與歐洲的五大核心區,現實是新疆的產業水平還較低,缺乏面向中亞乃至歐洲的支柱產業。支柱產業的形成不僅需要科技投入的增加與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且要有人才的引進。需要形成從原材料的供給與加工、產品的工藝設計與生產、裝備的生產、零部件的供應與生產,產品的營銷與品牌建設,售后服務都需要發展。

3新疆對外貿易發展的幾大困境

3.1地理位置是優勢也是劣勢

新疆的地理空間位置為新疆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貿易通道優勢,成為國家向西開放重要門戶,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也就是這一地理位置凸顯出新疆對外開放與對外貿易發展的劣勢。新疆周邊國家大多經濟落后、社會政治不穩定、文化宗教信仰復雜,周邊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地廣人稀,消費能力與市場容量有限;如果有,也是潛在消費與市場需求,需要長時間的培育。新疆地理空間的優勢也是劣勢所在,新疆距離歐洲發達市場距離遙遠,運輸距離長,而且途中所經國家較多,通過性不便利,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歐亞關系還存在許多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3.2理想與現實

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歷史機遇,但是,新疆目前面臨較多的尷尬,人才匱乏,經濟發展落后,地廣人稀,市場容量小,民族、宗教、文化復雜,還處在一些極端宗教恐怖分子等社會不安定因素。技術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理論界都知道很重要,但是從何下手,是本地創新還是東引外聯,是靠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支持,是依靠政府推動還是市場主導?支撐五大核心區建設以及擔負起聯接歐亞兩大經濟區域的重擔過于沉重,至少從目前來看有些力不從心。

3.3進出口關系

對外貿易利益是進口與出口共同作用的結果,出口的國家利益是由進口反映的。如果出口遠遠大于進口,貿易利益是無從體現的。如果企業的出口利益來自于由于稅收減免帶來的成本下降實現的利潤空間出現,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價值升值,一方面是大眾稅收利益被少數人獲取帶來利益的擠占;另一方面財政的支持帶來的低價出口導致利益輸出,福利被國外消費者獲取。另外,進出口平衡不僅有利于國民利益的實現,而且有利于貿易雙方互利雙贏。但是,進出口平衡雖然有利于國民福利的提高,但可能要犧牲經濟增長的數字,是要高速增長的政府政績還是要緩慢增長下的國民福利?

3.4陸路通道與海洋通道

向西的陸路通道長期被海洋貿易通道抑制,而且長期海洋貿易的習慣,培育了海洋貿易通道的便利性、與貿易方式的選擇習慣,貿易通道不僅取決于地理位置的通過性,更取決于貿易通道的技術性,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中國海洋貿易通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無論在港口建設還是在倉儲、運輸、通關、貿易融資與服務等軟硬件都早已形成了相當完整的龐大產業鏈。尤其是選擇習慣,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路徑依賴,不是短時間可以更改的。向西開放的重要節點以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如何實現?這與陸路貿易通道的建設和需求關系緊密。

4新疆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應該處理的兩個關鍵問題

4.1關于出口導向型戰略

對于今天的新疆來說,出口導向貿易戰略已經完成了它階段性的歷史使命,新疆必須依據國家對外貿易戰略調整的整體思路,適時地調整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實行開放式的進口替代貿易戰略,開放的貿易通道與平臺戰略。按照國際經濟學的最新研究,所謂開放式的進口替代貿易戰略就是適度的出口導向與有效的進口替代相結合、以關稅和匯率杠桿為主要調控手段的兼容戰略。這一戰略的政策隱含著廢除虧損出口、行政指令出口、高額補貼出口的政策誘導機制,對部分幼稚產業實行戰略性、動態性保護,從政府優先國內采購、科研補貼等方面對高新技術裝備工業等實施進口替代扶持,對成熟的競爭行業放松進口管制,適度增加進口,使消費留在本地。

4.2技術進步與產業支撐需要政府支持更是市場行為

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市場間的關系是中國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難題,政府正在接受時間的考驗。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需要政府支持更是市場行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像一個孩童的成長與父母的關系一樣。在他不會走路、對社會與自然以及自我缺乏認知的時候,需要成年人尤其是認知度較高的父母去關心、教育、影響、培育他成長,當他成長以后,父母就該放手由他自由發展與成長,但時不時地提醒與點撥還是應該有的。但無論如何,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最終還是要靠市場的力量,就像孩子的成長最終要靠他自己一樣。所以,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首先是市場化,市場需求決定產業發展。其次是一個過程,市場培育需要過程,產業升級也好、產品結構優化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操之過急。

參考文獻

[1]康•瑟拉耶什金,陳余.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及其對中亞的影響[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4).

[2]梁明,陳柔笛.中國海上貿易通道現狀及經略研究[J].世界經濟與貿易,2014(11).

作者:崔炳強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