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思考索
時間:2022-03-09 08:27:00
導語: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思考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作對外貿易系數,指一定時期內~個國家或地區進出13總額(Ex+fM)與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即FTD=(EX+IM)/GDP。它是衡量一國國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為了準確地表示一國經濟增長對外貿依賴程度,又將對外貿易依存度分為出13依存度(EX/GDP)~U進口依存度(IM/GDP)。進口依存度反映一國市場對外的開放程度,出13依存度則反映~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程度。中國參與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競爭與合作,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國的外貿得以迅猛發展。當然反映著一國經濟發展對外貿依賴程度的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也是快速攀升(如表1所示).從上圖可以看出:從歷史看我國外貿依存度雖然并不高,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外貿依存度呈連續上升趨勢,且速度快,2010年甚至達~.18o34%。
二、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的原因
1對外貿易政策
對外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外貿總額占GDP的比重。由于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并且在對外貿易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確立了以出口為導向的外貿政策,大力鼓勵出121。自從2003年以來外貿總額持續增加,并且每年外貿總額的增長率都超過了GDP的增長率,因而外貿依存度也在持續提高。尤其是20世紀9O年代以來,為了調整進出口結構,運用了價格、匯率、利率、出口退稅、出121信貸等手段調控外貿,使出El額年均增長達到124%。這些外貿政策的實施,使我國進出El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提升,我國貿易規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斷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O位,2004年進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直到今天,我國又超過日本成為第二貿易大國。在進El方面,國家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資本品進口。例如通過進I21設備稅收抵扣以及“兩免三減”政策來吸引大量外資進入開發區,刺激資本品部門的進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升甚至出現偏高的現象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外貿政策的產物。
2我國產業結構
我國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也是導致我國外貿依存度較高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目前,國內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主,第三產業比重較低,約為30%,而美國第三產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已經超過75%,而我國僅為33%左右。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第三產業的可貿易性比較低,如果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就會越低。然而恰恰相反,我國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導致了較高的外貿依存度,這是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3加工貿易大大提高了我國進出口的貿易總額
加工貿易通常是指兩頭在外中間在內的貿易方式,即從國外進口原料或零部件,在國內進行加工裝配,制成品出口到國外市場。我國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所占比重較高。從20世紀80年代初.加工貿易從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貿易額超過一般貿易,~1J2004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55,28%。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已達6905.1億美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的4855%,加工貿易出口與進El的年均增長速度高28.8%和242%,遠高于出口和進13的年均增長速度15.3%和149%。加工貿易已占我國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外貿依存度的迅速提高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外商直接投資帶動的加工貿易的增長。他們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便利條件來對其產品進行加工再出口,導致我國加工貿易在外貿總額中的較大比重。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同時提高了我國的進口和出口依存度,進而外貿依存度也急劇攀升。
4.國內需求不足
外貿依存度不斷升高,也是內需不足的直接反映。對企業而言,內需和外需是互為補充的。國內市場需求較旺盛的國家,出口依存度會低一些:對于那些生產具有較強規模且價格不低的消費品而言,國內消費市場規模不足以支撐這些產業的發展,必須部分地依賴國際市場;對于那些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優勢行業而言,如果不搶占國際市場就無法生存(例如我國的服裝業)。當前我國國內有效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當這種情況無法在短期內有效改善時,加大出口便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這種畸形的經濟增長模式也不可避免的提高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
三、對策
1優化外貿相關產業的結構
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都是呈倒三角型的,即第三產業(服務性產業)多占比重最大,同時可以夠吸收大量的勞動力;第二產業(工業)次之;第一產業(農業)所占比重最小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第三產業滯后,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還不協調。因此我們應該控制個別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大服務業對我國經濟的貢獻。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服務貿易的整體增長既可以優化一國的產業結構,又可以擴展GDP的經濟規模,降低外貿依存度,同務貿易產品的出口又會提升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2.優化外貿結構
除上述我國產業結構不平衡外,我國的外貿結構也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出口產品依存度過高,并且這些產品主要集中在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產品,而我國進口也主要集中在一些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上,因此,我國應注意調整我國的外貿結構。因此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優化我國的外貿結構:一是優化主體結構,做強大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二是優化商品結構,重點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的出口,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三是優化市場結構,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四是優化貿易結構,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
3.堅持擴大國內有效需求
近年來,我國外貿快速增長,外貿依存度迅速提高,但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長相對緩慢。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內外形式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用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來思考定位我國外貿的發展。堅持保外需和擴內需并舉,既要重視開拓13億人口的國內市場,也要重視6o''''fz,人的全球大市場。我國的國內市場容量潛力巨大,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與繁榮的基礎應是國內消費和投資。國內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是今后的重心,對外貿易活動應服從于我國的長期經濟發展戰略。特別是在目前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逐漸增多的情況之下,只有擴大內需才能牢牢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4.發展戰略方面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對企業“走出去”投資和服務支持。目前我國制定外貿發展戰略也不太適合當今我國快速發展的趨勢,如何在新形勢下讓“走出去”戰略重放異彩,從而發揮外貿對內需、對產業升級、對國民經濟深層次的推動,進而保障我國的經濟安全,需要:一是放寬企業對外投資渠道,引導和支持企業到外國從事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產業的投資,實現產業向海外轉移,可以減輕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賴,并且緩解日益嚴重的貿易摩擦。二是鼓勵和扶持商業銀行在海外設點,為中國的海外企業提供便利的融資渠道。三是針對中國對外投資缺乏經驗和人才的現狀,加大信息咨詢、涉外人員培訓等服務。
- 上一篇:檢察院反貪受賄情況調查報告
- 下一篇:股份制商業銀行危機管理制度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