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業比較分析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業比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近年已持續低迷,在此背景下,文章通過對中印兩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狀況、人力資源、營商環境、對外影響力、對外出口產品情況、雙邊貿易、行業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對中國紡織服裝業深化發展提出相應建議。
1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紡織行業現狀分析
作為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紡織服裝業在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占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地位。在整個亞洲及世界范圍內紡織服裝市場也有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而這一作用目前其他國家短時間內難以取代。1.1中印兩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現狀。作為中國一直以來的優勢產業,紡織服裝業在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地位。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伴隨“一帶一路”戰略得到進一步推動,使其無論在出口額還是國際市場占有率上都獲得了極大的提高。2018年受經濟下滑影響,紡織服裝零售額首次負增長。同時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近五年持續低迷,出口高增速已不再,2018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總量達到2767億美元,增速3.7%,有所回暖。作為排名東盟人口數量第一的國家,紡織服裝業更是印度尼西亞的支柱型產業。作為印度尼西亞傳統產業之一的紡織服裝業,其從業人口眾多,行業產值及就業規模在國內位居制造業第一名。印度尼西亞紡織企業主要集中分布在萬隆、西爪哇及雅加達附近,各類紡織服裝企業約46000千家,年產值約130億美元,出口額目前約占全球總貿易額的1.8%。近年來,印度尼西亞紡織業發展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是受到越南等國家的強勢發展以及電價的持續提高、銀行貸款利率不斷上漲、紡織服裝生產成本大幅提升等影響,除此之外,紡織設備陳舊、競爭激烈和非法走私產品削價競爭等問題,都阻礙了印度尼西亞紡織業的發展。1.2人力資源。中國的紡織工業具有人力資源優勢。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印度尼西亞是東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2018年其人口達到2.6億,勞動力充足。紡織服裝業作為印度尼西亞的傳統支柱產業吸納了眾多的勞動力,截至2018年,印度尼西亞的紡織業接收269萬名勞動力,占制造業勞動力總數的17.03%。根據統計資料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亞自2009—2018年以來,就業人數逐年遞增,印度尼西亞就業人數以及勞動參與率逐漸加大,勞動要素的增加更為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產量的增加提供了基礎。中印兩國制造業工資近年來上漲明顯,中國制造業工資自2009年的26599元/年已上漲到2018年的72088元/年。1.3營商環境、對各國(地區)影響力系數。在權威2017—2019年全球跨國企業最佳投資目的地排名中,中國位居全球第二,位列發展中國家第一,蟬聯了全球外商投資目的地最佳的寶座。而印度尼西亞在2017年排名第四,較2016年上升了四個排名。中國紡織服裝業對各國影響力系數中,中國紡織服裝業對自身影響力系數最大,達到了1.422,而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業的影響力系數排名中,印度尼西亞中國分占前兩位,中國紡織服裝業對于其他產業發展具有明顯推動作用。與中國對比,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業在國內對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較不明顯,反而對中國紡織服裝業有很大推動作用。部分程度上表明了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業相較我國,其對于中國原材料十分依賴,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也與中國產業發展有緊密聯系??傮w上,中印兩個紡織服裝業的關聯程度均超出了平均水平。1.4中印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及雙邊貿易情況。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對我國的出口額及自我國的進口額大體呈現上升趨勢,截至2018年,同比增長率達到23.7%。2018年中國在印度尼西亞進出口額排名中位列第一,尤其在進口額方面遠超其他國家,在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排名中,印度尼西亞占據第八名,中國與印度尼西亞貿易關系緊密,雙方積極開展貿易活動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在進出口商品構成方面,印度尼西亞自我國進口紡織品及原料達到40.8億美元,雙邊貿易開展活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以出口為主,然而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近五年持續低迷,出口高速增長已不存在。印度尼西亞為越南等國家紡織服裝業的興起所困擾,近年紡織服裝業出口增長較為緩慢。
2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今后的最優化發展方
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接下來經濟發展新時期的核心要求,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國制定新經濟政策、開展有效的宏觀調控等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紡織服裝業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下務必要將“科技、時尚、綠色”作為核心,以實現整體行業高質量發展,尋找行業新出口新方向。(1)深化產品質量改革。以質量為核心出發點,努力實現優異效益。削減無效供給、降低同質量競爭、轉化產能過剩、剔除部分落后產能。(2)深化行業效率改革,大力提升效率與速度,促進生產技術創新與企業管理創新。在紡織服裝生產活動中,深度融合數字、網絡、智能化技術;推動合理建設社會信用體系,使整個紡織服裝業成為更加開放的新市場,實現價值鏈的有序流通、資源的更廣泛流動。(3)深化發展動力改革,在穩定發展中促進進取,促進紡織服裝業發展動力從舊的要素驅動轉化為創新驅動。尋求發展的重點在于創新,同時重視系統差異及產業協同性。
參考文獻:
[1]李圣男.中國-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產業關聯及合作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8.
[2]李圣男,郝淑麗.“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產業關聯效應分析[J].毛紡科技,2018,46(7):92-97.
[3]吳崇伯.印度尼西亞紡織服裝業面臨的挑戰、對策與前景[J].東南亞研究,2006(3):4-7.
[4]彭曉釗.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的制度因素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2018.
[5]顧乃源.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的發展現狀與隱憂[J].中國市場,2015(22):38-39.
[6]孔曉丹.工業4.0時代背景下中國紡織服裝業產業鏈管理的速度營銷[J].中國市場,2015(46):88-89.
作者:郭文璇 羅文旭 單位:1.西北師范大學 2.寧波大學
- 上一篇:國際貿易綠色貿易壁壘管理措施
- 下一篇:國際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