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影響因素研究

時間:2022-09-20 04:20:10

導語:“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影響因素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影響因素研究

1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能夠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更能夠深化區域合作,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同時,中國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期以加強經濟合作,實現貿易互惠。

2文獻回顧

最早將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國際貿易的學者是Tinbergen(1962),他選用貿易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國家GDP和國家距離作為解釋變量,經過實證研究,發現國家GDP對貿易量有顯著正向作用,國家距離對貿易量有顯著的負向作用。Bergstrand(1989)擴展了原有模型,Evans(2003)進一步研究發現使用共同的語言能夠有效減少邊境效應。姜書竹等(2003)利用貿易數據等影響因素建立引力模型實證分析我國與東盟的貿易潛力。張麗麗等(2015)構建因素矩陣,利用解釋結構模型和層次分析法研究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的因素。

3理論模型

引力模型源于物理學中的牛頓萬有引力公式,Tinbergen(1962)最早將引力模型應用到國際貿易領域。在傳統的引力模型中,兩國的貿易量與兩國的經濟總量即GDP正相關,與兩國的距離負相關。傳統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為:其中,Fij為兩國的貿易量,Gi為貿易國i的GDP,Gj為貿易國j的GDP,Gij為兩國的距離,參數α。之后的學者在前人的基礎上逐步引入人口變量、貿易限制措施、共同語言、貿易協定等指標,以檢驗政策、文化等因素對貿易的影響。綜合前人的研究并結合本文研究重點,本文選取的自變量有:GDP、距離、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使用一年期的截面數據作為GDP數據,采用當期名義美元值。綜上所述,建立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的影響因素的引力模型如下:其中,Fcj是中國和j國的貿易總額,Gc是中國的GDP,Gj是j國的GDP,Gcj是中國與j國的距離,FATs是虛擬變量,若j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則取值1,否則取值0,為隨機誤差項。中國與貿易國簽訂自貿協定代表著兩國之間有貿易優惠政策,很大程度上會成為促進貿易的因素,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設。H1:中國與貿易國j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對兩國貿易額有顯著的正向作用。

4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一帶一路”國家作為研究對象,一共選取了蒙古、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泰國等60個國家。其中,東盟十國和巴基斯坦與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兩國貿易額數據來自UNcomtrade數據庫;GDP數據來自世界銀行官方網站;兩國距離數據來自CEPII數據庫;自由貿易協定簽署的相關信息來自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

4.1回歸分析

通過Eviews統計軟件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回歸方程的R2約為78%,擬合效果較好,調整后的R2約為75%,擬合優度較高。從解釋變量的系數來看,國家經濟體量和FATs對貿易額有正向作用,距離對貿易額有負向作用,并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驗證了本文的假設,回歸結果與現有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另外,DW值約為2.24,查表可知回歸方程不存在自相關。得到回歸方程:

4.2懷特檢驗

由于本文使用截面數據進行分析,因為必須檢驗回歸分析模型中是否存在異方差,若存在異方差,會使得模型的參數估計無效,即使參數估計量通過顯著性檢驗,也不是有效的估計。通過Eviews軟件進行懷特檢驗后發現,Observation*R-squared=5.92,自由度為3的χ2分布,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為11.34>5.92,即回歸方程的隨機誤差項不存在異方差,也即回歸方程的參數估計量是有效的。

4.3基于總量的貿易潛力

由前文回歸分析得到的模型可以測算,即運用引力模型預測潛在貿易額,將實際值與預測值進行比較,若實際值小于預測值,稱為貿易不足,即存在某些因素抑制了雙邊貿易發展,雙邊貿易有長足的進步空間;反之為貿易過度,即雙邊貿易規模較大,進步空間較小。本文將實際值與預測值的比值作為貿易潛力值,若潛力值小于1,為貿易不足,潛力值大于1,為貿易過度。將2015年的各類數據代入方程后進行對比后得到以下結論。雙邊貿易不足的國家有29個,貿易潛力均值約為0.63,其中貿易潛力最低的是阿富汗,僅為0.18,最高的是以色列,為0.96。可見,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潛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雙方應該采取更多鼓勵措施促進貿易發展,加強貿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雙邊貿易過度的國家有31個,貿易潛力均值約為2.23,中國與伊拉克、吉爾吉斯斯坦、也門共和國、馬來西亞、老撾等近十個國家的貿易潛力值接近甚至超過3,即貿易實際值遠高于預測值,可見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規模很大,貿易量十分龐大。

5結論

(1)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告訴我們,建立自由貿易區對削減甚至取消關稅、擴大各類貿易產品規模、打擊貿易保護主義、降低進入門檻、減少貿易摩擦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從前文的實證分析來看,雙方簽訂自貿協定對我國與貿易伙伴的貿易額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因此,我國應該積極與更多國家對話,推動更廣泛、更深刻而的經濟合作。(2)通過前文的估算可知,在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的國家中,馬來西亞、老撾、越南和新加坡的貿易潛力均值超過3,處于貿易過度狀態,說明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往來得到較大的開發,貿易潛力充分發揮;另外7個簽訂自貿協定的國家,如印度尼西亞、泰國、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其貿易潛力均值平均在0.8,處于貿易不足狀態,這說明只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簽訂自貿協定也不足以挖掘雙方的貿易潛力,中國與貿易伙伴應該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激發貿易潛力。

6建議

(1)加強雙邊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本文的研究驗證了前人關于貿易政策對貿易影響的結論,從回歸分析出可以看出,簽訂自貿協定的重要性與國家經濟體量幾乎相當。目前,中國已簽訂自貿協定14項,涉及22個國家地區,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地區11個,正在談判的自貿區有11個,正在研究的自貿區有11個,可見中國正在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應該堅持與更多貿易伙伴對話,推進雙邊經濟合作,真正實現互利共贏。(2)發揮電商優勢,消除貿易阻礙。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貿易的一大助推器。目前,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已經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全部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用戶在全球用戶中的占比超過45%。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向全世界呼吁建立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并開始積極推進EWTP的試點建設。中國應該發揮移動電商的優勢,夯實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逐步消除貿易障礙,促進貿易增長。

作者:繆旖璇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TinbergenJ.ShapingtheWorldEconomy:Suggestionforan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M].NewYork:TheTwentiethCenturyFund,1962.

[2]姜書竹,張旭昆.東盟貿易效應的引力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