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檢疫檢測目的和要求

時間:2022-07-15 09:19:52

導語:動物檢疫檢測目的和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動物檢疫檢測目的和要求

摘要:動物檢疫檢測能保證動物健康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能及時發現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制定綜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發生、擴散和蔓延,對保護畜牧業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動物;動物產品;檢疫、檢測;目的;要求

動物檢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賦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職能。做好動物檢疫的目標就是保證動物源性食品的質量,保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搞好動物檢疫能掌握動物健康狀況,并能及時了解動物疫情信息,以便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保證調運的動物健康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動物檢疫工作能促進養殖動物免疫工作的落實,在動物屠宰檢疫檢驗過程中進一步發現產地檢疫時未表現癥狀或在疾病潛伏期的患病動物,做到及時處理有害動物或有害動物產品。在檢疫、檢測工作中要認真貫徹執行《動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意見》等法律、法規,防止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保證畜禽產品質量,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生命安全負責,這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官方獸醫的義務和責任。動物檢疫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動物疫病,防治動物疫病傳播、擴散和流行,保護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由法定機構、法定人員依照法定的檢疫項目、標準和方法對動物、動物產品進行檢查、定性和處理的一項帶有強制性的技術行政措施。嚴格遵守《動物防疫法》《山東省動物防疫條例》,按照《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實施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對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產品并附有檢疫合格標志,對病害動物及其產品按照《病害動物及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進行無害化處理,發現疫情應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疫情報告管理辦法》等及時上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并按有關規定處理。動物檢疫工作要做到4個到位:產地檢疫到位、屠宰檢疫到位、儀器設備到位、隊伍素質到位。出售運輸或供屠宰、飼養的動物及其動物產品在離開飼養地、生產地前都要按規定的時限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凡拒絕、逃避、抗拒動物檢疫的都屬于違法行為,都將受到法律制裁。動物檢疫包括產地檢疫、屠宰檢疫、監督監測等內容。

1產地檢疫

按照動物防疫法規定,動物、動物產品出售或調運離開產地前必須由官方獸醫實施產地檢疫,實行檢疫申報制度,貨主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申報點提前申報檢疫,動物產品、供屠宰或育肥的動物提前3d、乳用或役用動物提前15d,并經檢疫合格,憑檢疫合格證明調運,參展、參賽、演出的動物在啟運前必須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檢,憑出具的檢疫合格證明到達地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驗??缡∫M乳用、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和無疫區外引進動物按照相關審批流程,貨主應憑填好的異地引種檢疫審批表到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辦理審批手續,調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根據調出地動物疫情情況作出是否引種決定,對種畜禽按照種畜禽調運檢疫技術規范程序進行,憑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健康合格證調運,并應附具種畜禽合格證明,種畜家畜系譜;對出售的奶牛必須采取防疫措施,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對奶牛進行結核、布魯氏桿菌病檢驗,對口蹄疫進行補免,并做好隔離觀察,經過檢驗呈陰性、隔離期間無疫病的奶牛方可準予調運。種用、乳用動物到達調入地后應按照疫病防治規范的規定,做好后續監管工作。嚴格落實隔離檢疫觀察制度,在指定的隔離場所實施隔離檢疫,防止疫情傳播流行,乳用、種用動物的隔離期一般為30~45d。動物產地檢疫是一項維護養殖業和環境公共衛生的重要工作,是動物檢疫的基礎環節,是控制動物疫病傳播,防止疫情流行及時撲滅動物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動物及其產品市場準入及疫病追溯、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的重要手段。嚴格動物產地檢疫的操作規范,畜禽出欄時應按規定及時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檢,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排官方獸醫到場,認真執行《畜禽產地檢疫規范》,搞好產地檢疫,堅持“五個到位”,“六個不出”,檢疫項目到位、檢疫程序到位、檢疫標準和方法把握到位、檢疫結果處理到位、檢疫記錄要到位,未經現場檢疫的動物不出證、未進行規定動物疫病實驗室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動物不出證、臨床健康檢查存在疑問的動物不出證、無有效免疫證明的動物不出證、未佩戴法定畜禽標識的動物不出證、運輸工具未經消毒的不出證,確保出欄動物合格率100%,對在檢疫中發現的病死及患病動物由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進行隔離觀察、無害化處理等措施。

2屠宰檢疫檢驗

動物屠宰檢疫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采用法定的簡易程序和方法,依照法定的檢疫對象和檢疫標準,對即將屠宰的動物及動物頭、蹄、內臟、胴體、皮張進行疫病檢查、定性和處理的技術處理過程。在動物屠宰過程中實施全流程同步檢疫檢驗和必要實驗室疫病檢(監)測。動物屠宰檢疫是動物轉化為產品而保證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后防線,也是控制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傳播和擴散的有效方式,更是保護人體健康的重要環節,為此做好動物屠宰檢疫工作的意義十分重大。嚴格按照《畜禽屠宰衛生檢疫規范》(NY467-2001)等進行檢疫檢驗,要建立動物入廠和產品出廠登記、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制度,并建立入廠(場、點)動物來源詳細信息和出廠(場、點)產品流向信息登記記錄、屠宰檢疫記錄、病害動物及病害動物產品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化驗室檢驗記錄等各種臺賬,有利于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管理。

2.1宰前檢疫

供屠宰的動物憑產地檢疫證明等有關手續,經駐廠(場)官方獸醫監督檢查證物相符、手續齊全方可進入屠宰場。對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患病動物隔離觀察。宰前檢疫的方法和步驟及處理方法同產地檢疫。

2.2宰后檢疫檢驗

宰后以感官檢疫、檢驗為主,必要時輔以實驗室檢驗。感官檢疫檢驗指官方獸醫通過一般觀察,即可大體判斷胴體、肉尸和內臟是否正常以及屠宰動物所患的疫病范圍,具體方法為視檢、剖檢、觸檢、嗅檢?;炇覚z驗凡是感官檢疫檢驗對某些疫病發生懷疑時和按規定進行獸藥殘留檢測時或對判斷有腐敗變質的肉品是否還有利用價值時,可用化驗作輔助性檢驗,然后做出綜合性判斷,其方法為病原檢驗、理化檢驗、血清學檢驗。宰后檢疫檢驗的程序一般是頭部檢疫檢驗、內臟檢疫檢驗、肉尸檢疫檢驗三大基本環節,家禽家兔檢疫程序一般是只進行內臟和肉尸兩個環節的檢疫檢驗,豬的宰后檢疫檢驗程序即頭部(蹄)檢疫檢驗、皮膚(皮張)檢疫檢驗、內臟檢疫檢驗、旋毛蟲檢驗、肉尸檢疫檢驗,屠宰場的獸醫衛生檢驗員和駐場官方獸醫應嚴格執行屠宰檢疫檢驗規程,認真貫徹畜禽屠宰管理辦法,嚴格執行《生豬屠宰檢疫規范》等畜禽屠宰檢疫檢驗規程,做好動物屠宰檢疫檢驗工作。

2.3宰后檢疫(檢驗)結果及處理

經檢疫檢驗合格的動物產品由獸醫衛生檢驗人員出具獸醫衛生檢驗證書(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駐廠(場、點)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對胴體加蓋檢疫檢驗驗訖印章,對分割包裝產品加施檢疫標志方可出廠(場)。對不合格的由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進行化制、銷毀、無害化處理等。

3“瘦肉精”的檢測

我國已明令禁止在飼料和飲水及食品中檢出藥物,瘦肉精中毒事件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關注,目前我國對非法使用瘦肉精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對豬、牛、羊等畜禽及其產品和畜禽飼料進行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強制檢驗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檢測方法,常用快速檢測卡或試紙(鹽酸克倫特羅膠體膠體金快速檢測卡、沙丁胺醇快速檢測卡、萊克多巴胺快速檢測卡)對豬、牛、羊在養殖環節和屠宰環節的飼料、尿液、組織進行“瘦肉精”檢測。

作者:陳明生 單位:山東省諸城市畜牧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