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管理論文:議農村患者和管理的聯系
時間:2022-01-23 09:48:02
導語:農村管理論文:議農村患者和管理的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王佃云工作單位:山東省榮軍總醫院
本次調查根據需要將其整合為3個維度[3]:日常生活管理(包括不良嗜好管理、一般生活管理維度)、疾病醫學管理(包括癥狀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識獲得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維度)、情緒認知管理(情緒認知管理維度)。把自我管理行為按指標得分劃分為高、中、低3個水平[4],其中≥80%為高水平,60%~79%為中等水平,<60%為低水平。調查方法由調查人員發放問卷,統一解釋語,面對面逐條詢問填寫,同時請患者家屬回避,問卷當場收回。2.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錄入數據,采用描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檢驗法。
結果
自我管理行為評分結果本次調查中,患者的自我管理總分為(81.53±7.86)分,其中55.4%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處于低水平,44.6%處于中等水平,無1例處于高水平。說明農村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不夠理想。得分結果詳見表2。社會支持對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法,對社會支持的3個維度及總分與自我管理行為的3個維度及總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社會支持各維度得分與自我管理行為各維度得分呈正相關(r=0.320~0.761,P<0.01)。見表3。
討論
農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程度較低,低于國內常模本組農村老年冠心病患者對象的社會支持總分為(32.67±5.08)分,低于國內普通人群。由于年齡關系,老年患者不可能獲得父母的支持,很少獲得兄弟姐妹及其他成員的支持;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社會活動減少,主動尋求社會支持的能力相對不足,支持利用度不高[5-6];加之患病時間長,病情遷延,削弱了家屬對患者的關心和照顧,降低了他們的社會支持[7]。農村居民思想觀念和生活水平的落后也降低了患者的社會支持[8]。農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欠佳Orem的自我管理理論認為[9],自我管理是個人為維持生命、健康的完好而采取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動。農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欠佳,各維度中情緒認知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得分較高,疾病醫學管理得分較低,這與任洪艷等[3]的研究一致。原因如下:本次調查中75歲以上老年人占68%,對生老病死已經看開,很少因疾病影響自己的情緒;農村老年人多年的勞動習慣與飲食習慣使得他們起居有序,飲食有度;本次調查對象為老年農民,常年的吃苦耐勞的品質使他們在身體不舒服時忍受痛苦,而不會定期體檢;癥狀減輕即刻停藥,而不會堅持服用;農民經濟收入低,就醫條件有限,長期昂貴的醫藥費用,使患者難以堅持[10]。農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社會支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分析本次調查顯示,社會支持總分與自我管理行為總分呈較高程度正相關(r=0.761,P<0.01),從一定程度上表明,農村老年冠心病患者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自我管理行為越好;患者要建立和堅持良好的疾病管理行為需要社會、家庭和醫療部門的支持。社會支持是患者應對疾病和治療過程中最有潛力的資源之一[11]。建立并加強農村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以社區衛生服務為主體的社會支持機制,為患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基礎。家庭支持是社會支持中最基本的層次[12],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不僅要加強對患者本人的情感支持與信息支持,還要重視幫助患者構筑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支持系統,充分調動患者社會支持的源泉(如配偶、親屬、朋友、單位等),注重對冠心病患者家屬成員的教育,可保證患者獲得高質量的社會支持[13],指導家人正確面對、接納患者,主動為患者營造一個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圍;鼓勵家屬、親友參加監督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指導家屬學習冠心病的癥狀觀察、急救處理及日常保健知識,從而監督并指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