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探究

時間:2022-04-10 04:09:13

導語: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探究

一、農村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專業的金融服務平臺面向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較多,面向農村金融的較少。且現有的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如農貸網)更多的是向全國范圍內非常成熟的農業項目提供服務,覆蓋面雖廣卻沒有針對性和精準性,對于農村地區缺乏金融支持的農戶或鄉鎮企業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一)政府過度干預,市場化不足。由于眾所周知的農村地區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我國農村普惠性金融體系建設是由國家政府主導的,精準扶貧也是由國家政府主導的。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整體的金融機構主動進行市場化運作的意愿和能力都是比較低的,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力和市場活力都比較差,農村金融服務于三農的作用非常有限。(二)農村金融服務數量和質量不足。較之于城市,雖然我國農村地區在金融改革和金融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金融機構的數量、種類以及金融服務的質量仍然相對低下。農村金融市場供求依然是不均衡的,受制于農業經營的風險和農戶抵質押品的限制,存在很多無法被滿足的融資需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下沉到農村地區,但是發達地區依然享有優勢,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的貢獻有限。

二、農村金融服務平臺的模式

現在主要分為三種模式,分別為電商平臺、傳統商業銀行、P2P網貸平臺。(一)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目前,這個模式競爭最厲害的應是阿里金服和京東的京東金融。余額寶在短短三年時間新增農村用戶就超過1億。另一方面,京東金融通過推出京東白條、小額信貸等金融產品,已經覆蓋了1,500多個縣級以上農村地區。面對這一市場差距,京東金融希望為金融機構提供現場開發、客戶訪問、風控、運營、研發、系統支持等服務。京東金融不依賴于大規模的資產規模獲取價值,而是在未來向金融機構出口資本和資產交易。該公司致力于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在線和離線全景服務。(二)以信用社、農業農商等為代表的傳統銀行。總的來說,傳統的銀行模式已不能滿足強大的農村市場。互聯網金融由于其便利性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新的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模式也將是科學的,可行性對農牧產業鏈的整體改革起著積極的作用。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傳統銀行要擴大資金投入,加大貧困地區網點、ATM和社區銀行建設,合理增加或調整。金融網點要加大POS機等設備的投入,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在向社會公眾提供準確服務和金融訴求方面,除了為存款和取款銀行提供基本服務外,還應增加金融服務機構和業務。還可以嘗試幫助弱勢人群開展理財、貸款等高級別金融服務。根據銀監會的數據,中國銀行業中小企業貸款故障率為4.17%,高于商業銀行1.6%的平均貸款故障率。小型微型企業貸款作為典型的包容性金融業務,不良貸款率較低,導致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但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這是另一個場景:它使用大數據畫像來控制用戶風險,篩選出不合格的貸款用戶,并定向發放貸款。根據阿里集團在線商務銀行2016年的年度報告數據,其主要業務面向小型和微型企業,不良率不到1%。從服務角度來看,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它是否有用戶的想法,從客戶的角度來看,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方便客戶。從監管政策的角度來看,對于互聯網金融公司而言,他們利用支付業務作為發展包容性金融的切入點,開拓形勢,利用免費轉移等措施吸引客戶進入,并利用互聯網邏輯吸引客戶并留住客戶。然后進行有利可圖的操作。其業務不受監管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和傳統銀行機構需要遵循的混業經營的限制和要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對網絡金融企業和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存在差異,使得網絡金融和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權和監管不平等,銀行業承擔著更多的義務。監管真空也帶動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客觀上實現了互聯網金融企業普惠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從金融科技的角度,與傳統的銀行相比,網絡金融企業更有能力控制金融科技。它具有更低的運營成本,更好的風險控制和更好的用戶體驗。作為一家正規的金融機構,監管要求銀行有一定的軟硬件支持。銀行經營的投資成本高。即使使用金融技術,銀行也應該依賴高成本的物理網絡。互聯網金融公司沒有運營實體網點的成本。他們利用金融技術進行信息傳遞和數據風險控制。貸款資金來源于銀行間借貸或自己的資本,在服務普惠金融方面甚至更為先進。(三)以農貸網、宜信為代表的P2P平臺。農村金融的巨大市場需求吸引了宜信和其他平臺競爭布局。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他們需要資金來擴大種植規模。P2P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銀行的市場空白,P2P的線下推廣活動也在宣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城市P2P市場趨于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好的P2P平臺將目光放在了農村市場。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13億人口中有9億人分布在農村地區。未來,它們不僅是我們經濟生產的主力軍,也是消費的主力軍。政府惠農政策越來越多,基礎金融服務設施和互聯網服務設施也將越來越完善。目前,大多數農村家庭都可以接入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此外,土地所有權政策的逐步實施將為農民提供以市場為基礎的抵押,從而客觀地降低貸款風險。

三、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構建研究

(一)業務范圍。目前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各家金融機構都各自為營,相互間合作較少,實質性惠民的功能較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普惠金融。現在河北省急需搭建一個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運營和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平臺業務主要包括以下:1、農牧產品線上業務模式。農牧產品業務模式致力于將農村普遍存在集市以線上區域化的形式呈現在村民的眼前。為了方便快捷滿足用戶,平臺還提供配送服務。與農村各地種子站、畜牧站合作,在線上購買可享一定優惠政策,還可以預訂一些未到貨的新品種等業務。2、投資理財保險業務。與我國各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小額貸款公司合作,以基金、理財、保險、信用卡、小額貸款、投資咨詢、理財規劃等為主的金融服務產品為核心產品,專注于為廣大農村金融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投資咨詢服務。農村用戶更多地接觸都是農牧產品,現在也有很多的農牧投資產品,和農村金融用戶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容易被接受。3、銀行業務。線上:整合銀行業務,業務操作方式更加簡單明了。線下:在農村各個銀行設立平臺服務點,對本平臺用戶提供銀行快捷服務。用戶可在線上選擇銀行柜臺業務,由平臺駐銀行工作人員代為操作,同時保證用戶資金安全。(二)平臺的構建。針對農牧產品線上業務模式,平臺需要實現電商平臺的功能。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分為用戶模塊功能和后臺管理員模塊。其中,用戶功能,包括用戶信息管理、密碼管理、訂單管理、地址管理、積分管理、站內信或者留言管理、購物車管理、產品關注收藏管理等八大模塊;后臺管理員模塊,包括產品類別和產品的功能、后臺審核功能、系統基本配置功能、后臺協助購物功能、付費功能、積分功能、團購功能、會員權限功能管理、在線交流系統等九大模塊。針對投資理財保險業務和銀行業務,平臺需要接入合作保險公司和銀行等企業的網站。同時,設置信息宣傳和通知模塊,供使用者了解更多的金融信息和金融產品,以實現普惠金融、精準扶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侃.農村金融綜合服務信息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企業導報,2013(23).

[2]李學鋒.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問題與對策[J].銀行家,2018(8).

[3]陳雯瑾.互聯網金融或將有效緩解我國“三農”金融缺口[J].金融世界,2016(9).

[4]王姣,周穎.中國互聯網金融平臺在農村的布局與成效分析[J].農業經濟,2018(12).

作者:宋林峰 田藝思琳 錢永成 劉東亮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