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非農產業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19 08:47:04
導語:農村非農產業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非農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一)促進了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非農產業對于農村經濟的拉動式比較大的,提高了農民收入,到了2005年,農村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就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六左右,近年來比重進一步增大,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越來越依賴于農民從二、三產業得到的收入的增長。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給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提供重要的物質條件和實現途徑。農民在非農產業中得到了工業化的鍛煉和洗禮,素質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對農村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
(二)吸納了農村大量的勞動力
非農產業已經成為農村增收的重要陣地,吸取了大量的勞動力,對于農村的和諧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非農產業由于身處農村,對農民創業也起到了示范和帶動作用,很多農民受到啟發,創辦了大量的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又進一步吸納了勞動力,農村就業實現了良性循環,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鄉協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延長了農業產業鏈
非農產業當中很多企業是農產品加工方面的,面向廣闊的原料市場,縮短了運輸時間和生產周期,一方面對于農產品的價格和銷售起到了積極地推動,另一方面不斷延伸了農村產業的生產鏈條,和農業生產形成了良性的協調發展,提高了農業效益,促進了農村和農業的健康發展。同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壯大,反過來會促進農業非農行業的發展。
二、發展農村非農產業的措施
(一)加強政府引導功能,重視思想觀念滲透
政府在非農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一方面政府通過資源調配、產業規劃、政策引導,建立寬松的市場準入制度,鼓勵二三產業的發展;改革簡化企業的審批制度,提高政事的公開和透明,從而實現非農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管理,為非農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非農產業的發展不僅要政府的引導,而且需要在思想上進行滲透。在農村由于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對于非農產業認識不到位,我們要在宣傳教育上突破陳舊的思想觀念,形成共識,加強目標引導,引導領導干部提高自己的思想觀念和理論水平,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向企業要崗位,向市場要效益。
(二)扶植鄉鎮企業,加快非農產業步伐
鄉鎮企業是農村非農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針對鄉鎮企業在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加大扶持力度,我們要在資金和技術上予以扶持,引導它們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利用新技術促成企業的不斷壯大和發展;引導它們立足當地資源進行結構調整,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考慮到農業的綜合發展,我們要優先支持與農業相關的農產品加工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它們向城鎮集中,形成規模效應。當然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發展農村旅游業。旅游業是無污染產業,對于農村經濟的帶動也是很大的,它所創造的價值不僅僅是旅游本身,還牽扯到吃、住、行以及地方特色產品,帶動的是系列經濟效益,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導游、景點經營、農家樂飯館等等。可以說具備旅游特點的地方發展旅游業,對非農產業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它能夠成為農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三)推進小城鎮建設,壯大非農產業力量
小城鎮是我國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我們實現工業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小康社會的有效手段。它對于聚集非農產業,提高農村非農就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推進城鎮化的條件已漸成熟。當然小城鎮的建設不是隨意的,應當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布局。我們要選準經濟條件好的鄉鎮,搞好交通、金融、文教服務,打造中心城鎮,吸引企業的聚集,培育城鎮建設,帶動二三產業的發展,壯大非農產業力量。引導小城鎮以產業發展為依托,在加工、貿易和旅游等方面形成有特色的主導產業,特別要與農業產業化、鄉鎮企業、專業市場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集聚的局面。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要統籌兼顧、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采用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吸納農村人口,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鎮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法律制度。比如制定鼓勵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的政策,推進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等。
(四)完善農村新型體制,完善勞動力流動機制
現有的體制已經滯后于經濟的發展,為了適應非農產業的發展,為了促進城鎮化建設,要結合實際,創新體制,實現有效的管理。我們可以根據產業實際,發展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農村合作社、行業聯社、社會服務中介、行業管理委員會,想方設法增強農村經濟活力,引導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化建設。除了完善經濟管理體制之外,還要形成暢通的勞動力流動機制。要幫助農民工解決就業當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堅決制止對農民工的歧視,解決農民工子女的入托入學問題,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發展各種服務中介,建立暢通的就業渠道。同時要建立農民服務中心,提高農民的思想素質,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落實他們的落戶和創業,打造城鎮化、工業化的新農村。當然非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黨的領導,因此我們的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尤為重要。除了在工作實際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之外,我們還要對農村干部加強培訓,提高他們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基層干部自身要加強學習,學習經濟和管理相關知識,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李純美 單位:山東省沂南縣蒲汪鎮財經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困境及路徑
- 下一篇: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