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調查論文:糧食質量調查的狀況及舉措透析

時間:2022-02-26 12:24:27

導語:質量調查論文:糧食質量調查的狀況及舉措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質量調查論文:糧食質量調查的狀況及舉措透析

本文作者:屈樹廣工作單位:遼寧省遼陽市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

確保被扦樣品完全成熟扦樣時機的選擇應根據當地糧食的成熟情況靈活確定,要堅持糧食不成熟不扦樣的原則,確保被扦樣品完全成熟。玉米和稻谷樣品盡量避免站桿扦樣,玉米樣品最好在農戶家扦樣。在農戶家扦樣有以下3個方面的好處:一是糧食成熟,未成熟的糧食農民不會收獲、貯藏;二是在農戶家里的糧食混合度高,從糧堆里隨意扦樣,代表性好;三是在農戶家扦樣可以減少勞動強度。田間扦樣要求深入田塊一定距離,增加勞動強度,降低工作效率。稻谷樣品的扦取,最好在收割后,田間晾曬一段時間再進行,或者在農民脫粒后進行,確保被扦樣品充分完成后熟。如果實施稻谷站桿扦樣,籽粒未完成后熟,成熟度差,站桿扦樣也不利于操作,樣品代表性較差。因此,為確保糧食質量調查結果能夠代表當地所生產糧食的實際質量水平,必須在保證糧食籽粒成熟的前提下進行扦樣。

適當增加扦樣點的設置,增加扦樣數量,提高代表性為提高代表性,每個產糧鄉鎮都應該設置扦樣點。以鄉鎮為單位,根據土壤的肥沃和貧瘠情況、平地和坡地情況以及歷年糧食單產情況,劃分出豐、平、欠3個不同村,做為扦樣基地。在每個村里再選擇有代表性的農戶,設立扦樣點。根據不同品種的產量設置扦樣數量,一個樣品的代表數量不應超過5000t。扦取樣品數量越多,代表性越好。因此,在檢驗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量增加扦樣量,這是糧食質量調查結果符合某地區糧食實際質量情況的基礎[1-2]。

實現扦樣規范化,提高各年度糧食質量調查結果的可比性相同的土壤質量和種植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不同年度的糧食質量可比性,因此,在扦樣點的選擇上要固定鄉、村、戶和地塊,各年度的扦樣點都要設置在固定的地塊上。建立被扦樣農戶基本情況檔案,詳細記載農戶的種植面積、種植品種、往年的糧食單產情況和農藥化肥的施用情況等信息。扦樣之前應詳細了解糧食的成熟情況、糧食是否有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收集農戶對當年糧食質量情況的看法,了解某一地區內糧食大體上的質量情況。并結合對樣品的檢驗數據分析,得到科學、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質量調查結論,這樣有利于提高不同年度糧食質量調查結果的可比性,為社會和糧食決策者提供正確的糧食質量調查信息[3-4]。

糧食樣品扦取后應及時晾曬和脫粒,確保糧食質量玉米樣品扦取后應及時進行手工脫粒,因糧食水分含量很高,籽粒硬度很差,使用機械脫粒會造成糧食籽粒的破壞,人為地改變了糧食樣品的原始狀態,失去了樣品的意義。因此,玉米樣品不能用機械脫粒。采用人工用手脫粒的方法,雖然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但是不會損壞糧食籽粒,不影響樣品的質量。把脫粒后的樣品攤薄在通風干燥處晾干,使水分盡快蒸發,避免微生物繁殖,確保樣品不變質。稻谷樣品應把稻穗攤薄,在避免太陽直射的情況下自然晾干,再進行脫粒。樣品脫粒和晾曬的過程中要避免生霉變質和人為造成的糧食籽粒破壞,確保樣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