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教育觀念現狀分析

時間:2022-04-03 10:28:38

導語:農民教育觀念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教育觀念現狀分析

摘要: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受地理、歷史、經濟的影響,廣大農民教育理念還較為落后,主要表現在:教育觀片面、人才觀片面、教育經驗主義、教育脫離生產等方面,要改變農民教育理念就要從教育管理、資金投入、制度建設、政府服務、社會風氣等方面進行改變,從而更好地為農村發展服務。

關鍵詞:農民教育觀念;農村經濟;新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教育理念正在發生變化,但由于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基于歷史和現實的因素,在廣大農村地區還存在教育觀念較為落后局面。農村經濟要振興,農民教育觀念要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首先就是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

1農民教育觀念的表現

1.1對學校的推崇觀念。教書育人在學校,系統的知識學習在學校,所以在廣大農村地區教育即學校的觀念禁錮在農民心里,農民只關注到對學校,對教師的推崇,忽視各種農民培訓,職業技術教育落后,把學校同教育對等起來從而縮小了教育的范疇,農村的農業知識得不到有效的整理和傳承。自上而下的封閉教育觀念導致缺乏對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知識構建,從而使農村經濟發展得不到強有力的智力支撐。1.2片面人才觀念。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農村地區人才能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而在農村地區,農民對人才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的知識分子層面,大部分農民的人才觀念僅限于專家、學者、科學家、工程師等,而忽視從事一線的農業工作者,忽視農民職業技術教育,新時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1]。新農村建設需要不同的人才共同努力,片面的人才觀念使得專業人才得不到認可與尊重,片面人才觀在廣大農村會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農村人才的培養,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1.3教育同生產對立觀念。教育同生產本是相輔相成的,教育可以為生產服務,生產也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但是在農村地區,經濟至上的觀念還大量存在,缺少人才培養的觀念,甚至認為讓農民學習會影響農業生產,看不到教育對農業的促進作用,把發展經濟同農民教育對立起來,這樣的觀念造成農民教育無法更好地轉化為經濟增長,經濟發展也不能快速地促進教育的發展,所以教育同生產是農村的兩翼,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2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我國農民教育觀念的措施

2.1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農民的教育觀念要從思想上徹底改變,充分動員農民的學習積極性是農民樹立科學觀念的第一步,農民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教育的開展情況直接關系到農民素質的高低,關系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應當把農民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國民教育的發展中來[2]。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念,擴大人才的范疇,尊重人才,大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樹立終生教育觀念,農民教育既要不斷地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又要滿足農民自身的發展。新時期,對農民的教育宣傳內容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教育宣傳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加強農村教育宣傳的具體工作,讓農民能夠很好地接受教育,從中懂得如何正確維護自身教育權益。同時,農村教育要增強靈活度,不要只政府出面實施,在普法的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宣傳過程中抓住農村農民的基本特性,在教育的過程中使內容通俗易懂、使農民接受的教育更形象化。2.2優化農民教育環境。首先加大投入,教育資源的投入是農民的重要物質基礎。應該合理布局,擴大農民教育資金投入與平衡,從而改善農村教育不平衡的狀況。其次要加大宣傳。鼓勵農民教育投入,對農民再教育進行制度保障和物質補貼,加強農民教育的制度建設,引導保障農民的教育權利,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更要加強教育制度的建立健全。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樹立農民教育的正確觀念。最后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社會環境是對農民實施教育的最直接環境。在農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從全社會樹立終生學習理念,從而有利于增強農民的教育積極性,也會增強農民教育實際效果。2.3樹立科技興農的教育理念。首先,抓好農民義務教育。農民教育與城市教育差距很大,農村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落后于城市,政府方面應該優化資源,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相應的教育資源,爭取將義務教育的基礎工程做到位,提高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其次,大力發展農民夜校教育。充分利用農村學校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有效利用農民的閑暇時間開展夜校教育傳授系統的教育知識,這不僅能充分利用農民時間,也提高了農民素質,讓農民學到科學知識,為農村的社會安定做出了貢獻[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通過以上的措施對農民進行科技教育,對農民進行教育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民科技教育使農民掌握新的科學技術,提高產量,提高農村經濟,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農民科技致富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動力。

3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是農村的生產載體,在三農政策、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指引下,農民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和社會應當為農民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與物質保障,同時廣大農民應該緊跟國家的政策,改變傳統教育觀念,不斷學習,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識,更好地促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秋錦.、鄧小平、關于“三農”問題的部分論述[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王景英.農村義務教育整體辦學模式與評價[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朱紹歡.探究農村普法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科技文匯,2010(7):199-201.(008)

作者:辛曉夢 單位: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