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的播種育苗技術(shù)研究

時間:2022-06-24 03:15:06

導(dǎo)語:樟子松的播種育苗技術(sh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樟子松的播種育苗技術(shù)研究

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催芽處理,這樣有助于種子播種后盡快發(fā)芽,而且出苗齊整,苗木的抵抗性也強。催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①雪埋。在1~3月間,降雪后選擇背陰處,將雪收集起來,放至之前備好的坑中,厚約30~50cm。然后用3倍的雪量將種子拌勻,倒進木箱或麻袋等容器里,放置雪上。最后將上部用雪蓋嚴實。播種前的一周取出種子,等雪融化干凈后,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半個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在向陽溫暖處催芽。期間要勤翻動,使種層之間保持適當?shù)臐穸龋鹊椒N子咧嘴數(shù)量達到50%以上時就能播種了。②混沙埋藏。在播種前的10~20d,在背風(fēng)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深度、寬度均約0.5m,長度應(yīng)按照種子的多少來定。于坑的底部鋪上席子,之后將消毒后的、混兩倍濕沙的種子放進坑里。為了保持溫度,夜里用草簾蓋好,白天把草簾掀起,上下來回翻動,并澆以適量的水。大約經(jīng)過15~20d,種子大部分就會咧嘴,此時,可從沙子中篩出種子,進行播種。倘若需要延期播種,則應(yīng)立即停止翻動,并移于蔭涼處或者加以覆蓋物來降溫,控制發(fā)芽速度。通常采用高床作業(yè)的方式,床高約10~15cm,床面寬約1m,長約10~20m,小步道寬約50cm。作床時,先做好下床,然后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滲下以后,將步道土翻至床上,鋪平、壓實,并盡量保持床面平坦,否則遭雨或者澆水時,種子幼苗可能被沖淤,進而影響種子發(fā)芽及幼苗生長。適時播種對促進種子發(fā)芽、增強幼苗的抗病能力、保證苗齊苗壯十分重要。一般在4月中、下旬,平均地表溫度達到8~9℃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之前應(yīng)灌足底水,待床面稍干之時,將床面摟起0.5~1cm深的麻面。用手或播種機推動播種磙進行播種,幅度3~5cm,行距8~10cm。播種后要及時鎮(zhèn)壓,覆蓋土厚0.5~1cm,太厚幼苗難以出土。樟子松千粒種約6g,通常每公頃播種量約為60~75kg。出苗期(從播后至幼苗出殼,時間約一個月)以噴灌為主,每2~3d噴一次;保苗期(從頂芽脫殼、子葉展開至剛抽新梢,時間約20d)噴水與側(cè)方溝灌水相結(jié)合,每2~3d噴灌一次,并適當側(cè)方溝灌一次,水不要漫過床面;苗木速生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約60d),以漫灌為主,通常每半個月灌一次水,并視情況進行噴灌;苗木硬化期(從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時間約40d),應(yīng)當停灌,特殊干旱除外。在苗木旺盛生長期,大約6月中旬,及時追施速效氮磷肥,一般60~75kg/hm2,每公頃的數(shù)量可以隨著苗木的逐漸生長而慢慢增加,但是每公頃一次最多不可超過750kg。至9月上旬停止追肥,每次追肥后要用清水及時沖洗苗木。

下雨或灌水后應(yīng)及時松土、除草,盡量保證床土疏松草凈。可以用除草醚除草:播種時,將除草醚攪拌到覆土中或者覆土后將稀釋過的除草醚均勻噴灑至床面上,施藥量約為每公頃150~225kg(濃度為40%的除草醚);出苗后,在第一次噴藥25~30d后再噴灑一次,施藥量約為公頃150~225kg,這樣就可以基本控制各類雜草的生長。鑒于可能播種不大均勻,可將過密、細弱的小苗于7月中旬間掉,每平方米以留600株苗為最佳。為了促進樟子松幼苗根系的快速生長,可于7~8月份進行松土,深度以2~3cm為宜,頻度約10d一次。病蟲害的防治對樟子松苗木的病蟲害應(yīng)以預(yù)防為主。首先,圃地不要選用地勢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塊;其次,播種時應(yīng)在覆土中攪拌五氯硝基苯,一般每公頃約用藥22.5kg;再次,當幼苗出土數(shù)量已達一半之時,用濃度均為1%的硫酸亞鐵溶液和等量式波爾多液交替噴灑,間隔7~10d一次,連續(xù)4~5次。這樣,基本可以控制樟子松苗期的各類病蟲害。①為了防止表層的覆土被風(fēng)吹走、提高地溫和保持土壤水分,播種后應(yīng)在床面覆蓋一層麥草或者稻草,每平方米用草量約為0.75~1kg,厚以不見床面即可。當幼苗出土量達一半時,可撤掉部分草,等苗全部出齊后,將草全部撤掉即可。撤草時需注意不要損傷苗木,并防止被鳥啄食。特別說明一下,為防止降雨或澆水時沖刷表層土,調(diào)節(jié)床面溫度、濕度,防止土壤表層板結(jié),可保留行間稻草到秋后。②播種后,若育苗地防護林稀疏或根本無防護林,為提高出苗率和保證幼苗的健康生長,可以采取設(shè)防風(fēng)障的措施。在育苗地的中間和周圍設(shè)置防風(fēng)障,防止沙打幼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兩次將防風(fēng)障全部撤出。③樟子松幼苗頂殼出土?xí)r較易遭受鳥類的啄食,這期間應(yīng)設(shè)專人看護,直至種殼全部脫落。④在苗床上搭建封閉式遮陰網(wǎng),也可達到防風(fēng)、保濕和預(yù)防鳥類啄食的目的。樟子松較耐寒,但因冬季氣候干燥,幼苗期苗木較易流失水分,導(dǎo)致生理干旱,進而枯死。所以,為了保證幼苗安全過冬,上凍前需對苗木進行覆土防寒等保護性工作。通常在10月下旬灌足冬水,11月中旬土壤將要凍結(jié)之時,掘步道土敲碎,用來埋嚴苗木,覆土的厚度約超苗梢5cm即可。到了次年春季4月上旬左右,待化土層達15~20cm時,分2~3次將土全部撤除,并且應(yīng)及時灌水。為風(fēng)化圃地的土壤、消滅病蟲害及緩解春季植苗繁忙的形勢,亦可秋季掘苗。掘苗之后應(yīng)進行假植作業(yè),用土將根部埋嚴實,一年生的幼苗可以捆成小把,每把50~100株。待土地即將上凍時,用土將苗梢全部埋嚴實,這樣苗木就能夠安全度過寒冷的冬天了。值得一提的是,經(jīng)過秋掘及假植的苗木,移栽或者造林后緩苗要遲幾天,但并不會影響到苗木的成活和生長。2.8移植苗的培育培育二年生以上的苗木需進行移植,具體移栽時間大約在春季4月上旬左右。順著畦床移栽時,株距保持4cm、行距12cm。壟作時,株距約4cm、行距約16~20cm,雙行栽植。栽植的深度以苗葉不被埋入土中為基準。移栽、踩實后要記得及時灌水,移栽苗成活之后要適時進行追肥、灌水、除草及松土,以促進其茁壯生長,培育成符合規(guī)格的苗木。

本文作者:田海芹工作單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二林業(yè)監(jiān)測規(guī)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