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與越南農業結合問題思索
時間:2022-05-11 10:02:00
導語:廣西與越南農業結合問題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建成,“早期收獲計劃”的順利完成,處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心位置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與鄰國越南的合作將更加密切和深入。廣西是農業大省,越南也是農業國家,雙方相互接壤,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在農業方面各有優勢和劣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將給雙方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利用這一次契機在農業領域展開合作,通過農業推動雙方的經濟快速發展,是雙方目前階段的首要任務。因此,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尋求合作機會,更好更快地推動農業發展,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獻回顧
在廣西與越南的農業合作問題上,已有不少學者作出了研究分析。阮文歷指出,廣西與越南的貿易合作關系在中越貿易關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雙方的貿易中,農產品貿易占主要成分[1]。楊武認為,廣西與越南的農業領域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應該利用雙方之間很強的互補性更進一步加強廣西與越南的農業合作[2]。樊端成認為,雖然廣西和越南在農業合作上存在相似性,但是廣西在地理位置、科學技術等方面較越南有優勢,為雙方的深入合作提供可能[3]。陳卉娟和謝巧燕認為,廣西和越南應該在原有的農產品貿易的基礎上,加大農業領域的合作[4]。楊力剛和李寒蕾認為,越南是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5%,農產品出口歷來是越南對外貿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廣西應該利用好地緣優勢,積極推進與越南的農業合作[5]。呂玲麗認為,加快廣西與越南農業合作應該加強政府的引導、培育跨國農業經貿合作實體、重視人才隊伍建立以及加強農業領域高層與民間的互動等[6]。趙江紅認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在給廣西的農業發展帶來有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廣西部分農產品生產成本及價格的劣勢使出口面臨挑戰,比如廣西是生產大米的地區,但越南則是排名世界第二的大米出口國[7]。綜上所述,可以肯定,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推動下,廣西的農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但同時也需要克服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新的形勢下定位自己。越南是一個農業國家,又與廣西山水相連,是廣西展開農業合作的最理想對象。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零關稅政策的實施,廣西和越南都應該找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分工合作促進農業發展。
二、廣西與越南農業合作的現狀及特點
(一)農產品貿易仍然是核心。越南是一個農業國家,其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對農業發展極其有利,因而其農產品極為豐富,盛產的農產品有胡椒、腰果、茶葉、水果、大米、蔬菜和香蕉等。廣西在地理位置和氣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對促進廣西與越南的農產品貿易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也給雙方的農產品貿易帶來有利的條件,大大地降低了貿易成本,如運輸成本和保鮮的成本。因此,農產品貿易仍然是廣西與越南農業合作的核心。廣西與越南果蔬貿易量逐年增加就是農產品貿易核心地位的有力證明。廣西與越南水果及蔬菜貿易日漸成長,呈現出數量大品種多的特點。廣西與越南比鄰,是水果大省,果樹栽培面積、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五。廣西出口越南的水果品種主要有蘋果、柚子、李、桃、棗、柑桔、白果、梨、夏橙、大果楊梅等。其中除了蘋果和梨是從區外其他地方引進貨源之外,其余的都是廣西區內自主生產。僅2004年,廣西出口到越南的干鮮水果及堅果金額就達4226萬美元,與2003年相比增長了25.36個百分點。2005~2007年連續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2008年廣西出口到越南的干鮮水果及堅果金額達15166萬美元,占廣西出口越南總額的6.7%。2009年廣西對越南干鮮水果及堅果出口金額18155萬美元,同比增長44.2個百分點,增幅超出廣西對越南出口總體增幅約18個百分點,占廣西對越南出口的比例為7%[8]。2010上半年廣西對越南進出口水果57.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1個百分點[9]。而越南出口廣西的水果主要有木菠蘿、番荔枝、龍眼、榴蓮、火龍果、荔枝、山竺、香蕉、西瓜等,越南出口廣西的蔬菜主要有玉米、菌類、萵筍、菠蘿、扁豆等。
(二)農作物品種等交流合作項目日漸成熟。從2000年起,廣西與越南共建“中越農業綜合技術示范基地”。近年來,該示范基地從廣西引進了8個蔬菜新品種、16個甜瓜新品種、16個西瓜新品種、45個雜交水稻組合作種植示范。試種結果表明,大部分的雜交水稻種子和瓜種都能適應當地的生態氣候條件,且保持原有的優勢特性,在品質和產量上優于當地品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推廣潛力。在同一耕作區內,雜交稻比當地品種畝產高出100~200公斤以上,畝產達437~601公斤。特別是廣西的無籽西瓜品種,不僅口味好、平均畝產量高,而且改寫了越南沒有無籽西瓜種植的歷史,使無籽西瓜迅速打入越南市場[10]。據越南農業農村發展部的調查資料統計,2006年從廣西口岸出口越南的雜交水稻種子37批、2666噸、總值156萬多美元,經檢驗檢疫報檢出口的雜交水稻種子量位居全國口岸首位[11]。除種子外,化工產品和農藥也是廣西出口越南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越南是傳統農業國家,農藥工業發展比較滯后,主要依靠進口,這給廣西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廣西南寧海關的數據顯示,2009年1月和2月,廣西口岸累計出口化肥60.8萬噸,價值2.3億美元,創歷年以來新高,出口量占全國化肥出口總量的42.9%,居全國首位[12]。出口的化肥種類主要有尿素、氮肥、氯化鉀、硫酸鉀。越南大約有3000多種作物蟲害、幾百種雜草,尤其是蒼蠅、蚊子等蟲害的肆虐,對當地農作物構成很大威脅,使得當地的農藥使用量非常之大。據越南有關2010年化工發展計劃及有關專家預測,目前越南化工產品市場對農藥有相當大的需求,市場比重約為國際市場的0.5%,總銷售量年增5萬噸左右[13]。在農藥領域,越南將增加使用防治效果好、選擇性強、生產及使用簡便、易分解、毒性低的產品,而廣西生產的農藥正好具有這些特點,因而使用廣西出口的農藥成為越南當地農戶的首選。
(三)農業科技合作市場空間巨大。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廣西農機制造企業已經意識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個大市場所帶來的巨大商機,正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把握這個全新的發展契機。根據筆者所作調查,接受調查的農機企業認為,東盟國家多數是發展中國家,而且大多以農業為主,氣候條件、種植品種與廣西相差不大,屬于熱帶及亞熱帶農業,廣西的農機產品對東盟各國自然條件及經濟條件的適應性強,廣西擁有良好的農機制造基礎和技術,而東南亞的農機制造技術明顯落后,這為廣西農機企業進駐東盟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越南是東盟國家中農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對農機的需求量大,但是在農機進口方面卻有所顧慮。主要是因為廣西農機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難以信任。因此,在農業科技貿易方面,雙方還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
(四)農村能源建設項目初見成效。我國與越南都面臨著如何發展本國的可再生能源問題,這為廣西與越南可再生能源的區域開發合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廣西沼氣池型和綜合利用成套技術處于全國先進地位,沼氣使用率位居全國之首,綜合效益突出。因此,沼氣是廣西與越南最具潛力的農村可再生能源合作項目。廣西與越南應在已有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展示交流合作、技術培訓、援助建設、技術輸出等手段,利用廣西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的優勢,促進廣西與越南農村再生能源合作,為雙方的農業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最近幾年,廣西太陽能、沼氣、小水電技術已被推廣應用到越南的許多省,特別是以沼氣為核心的生態農業技術很受越南青睞,廣西應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進一步加強新能源區域的合作。
三、廣西與越南農業合作遇到的問題
(一)農產品等進出口產品檢驗檢疫工作不到位。熱帶、亞熱帶地區病蟲害發生比較頻繁,越南的不少熱帶水果在蟲害、藥物殘留等方面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農產品加工產品也存在質量問題,這些都嚴重影響到消費者的健康。然而,相應的進出口產品檢驗檢疫工作仍未到位,許多產品的不合格情況未能及時發現。例如表1所示的產品不合格情況。
(二)國際分工不夠細致,農業合作規模有待擴大。廣西與越南目前的國際分工過于籠統,分工集中生產自己優勢產品的理念還比較薄弱。廣西與越南農業合作的規模小、數量少、領域窄、層次低。合作的形式多限于政府、科研團體之間的互訪、考察和無償經濟援助,企業之間的合作還很少,涉農涉外的企業寥寥無幾,而且大多實力不強,很難形成規模化投資。目前廣西與越南的農業合作主要集中在邊境小額貿易,交易的主體多是邊境的私營企業,交易對象主要是單一的農產品大宗產品,產品的附加值很低。
(三)農業科技領域合作指數較低,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有待優化。目前越南的農業科技水平較低,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雙方的進一步合作。廣西與越南產業結構層次都不高,農業和資源性工業占重要地位,加工工業仍然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為主,這種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阻礙著雙方的合作。“早期收獲”方案也給雙方農業合作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從2004年起,我國取消進口越南水果減半征稅政策,越南也相應采取了不斷提高計稅基價、提高稅率的辦法限制我國商品出口。廣西優勢農產品如禽蛋、水果被越南列入“例外清單”。而與此同時,隨著方案的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廣西動植物檢疫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有了很多新規定,越南產品在質量和標準化方面受到挑戰,亟須優化產品結構。
(四)雙方農業領域的信息和人才交流不夠密切,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及保鮮技術落后。目前廣西與越南雙方交流的主要方式局限于高層領導的交流考察,基層專業人才交流缺乏,交流的形式局限于互派高層參觀和短時間的考察,實地長久研究考察不足。雖然廣西與越南山水相連,地理距離很近,廣西作為通往越南乃至東盟的橋頭堡,具有發展農產品物流業、倉儲業的有利條件,港口和陸路交通都很方便,但是目前還沒有暢通的綠色通道足以保證水果蔬菜等產品快速進入市場,保鮮技術落后,果蔬保鮮效果較差,這嚴重地影響到農產品的市場價格。
(五)廣西和越南特色品牌還比較少,未形成生態友好型農業的發展模式。廣西和越南都在農業領域具有很強的優勢,但是卻很少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雙方交易品種雜,且農業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未考慮到生態的可持續性,未形成生態友好型農業的發展模式。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經濟等方面的原因雙方目前還是主要依賴于自己的資源優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造成許多資源的浪費。在開發資源的同時沒有注意到保護生態資源,農業生產活動使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建設新型生態友好型農業道路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四、進一步加強廣西與越南農業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產品質量檢測標準,把好質量關。廣西與越南的農產品及其副產品進出口仍然是雙方農業合作的主要組成部分,產品的質量安全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關系到產品生產公司的信譽問題,對樹立品牌有著深刻的影響。產品是雙方合作的基礎,而產品質量是基礎的基礎,統一產品質量檢測標準有利于進口時加快產品的檢驗速度,確保產品通關順暢。嚴把質量關有利于樹立公司形象,有助于建立品牌。
(二)加大政府對雙方農業合作的引導和支持,增強企業實力以擴大合作規模和領域。廣西與越南農業合作是雙贏的合作,但是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雙方農業面對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如果沒有政府對農業的引導和支持,會極易出現惡性競爭狀況。加大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有利于形成規模化合作。政府扶持可以促進企業成長,變得強大富有實力。實行開放的農業經濟政策有利于雙方進入彼此的市場,擴展合作領域,進行分層次的合作。因此,政府應組織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雙邊和多邊農產品展銷(洽談)會、農業技術與合作論壇或農業領域高層次研討會,以增進雙方的了解和溝通。同時,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互派研究人員以及建立長久的農業人才培養合作機制。
(三)細化農業的國際分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以擴大農產品貿易。在廣西與越南的農業合作領域里面,農產品貿易占據主要地位。在新的背景條件下,雙方應不遺余力地擴大農產品貿易,增加農產品的精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基于雙方農業生產條件存在相似性,進一步擴大農產品貿易的最有效途徑就是細化深化農業國際分工,通過運用比較優勢理論和產業內貿易的方式進一步擴大農產品貿易。中國和越南的出口商品結構有許多相同點,即都是依靠使用勞動力和資源方面的優勢,雙方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例如,越南是世界三大“糧倉”之一,糧食生產較廣西具有優勢。而在一些熱帶水果上,越南和廣西的上市時間也存在差異,給進行產業內貿易提供現實依據。
(四)加強農業科技方面合作,優化產品結構,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越南是傳統農業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農業科技水平較低,農業機械生產能力低,越南政府十分注重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實施放寬的農業科技政策。廣西與越南雙方應大力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共同促進農業發展。過去幾年,廣西與越南在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種子資源引進、優良品種選育和推廣、魚類病害防治技術等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取得明顯成效。廣西在農業科技方面較越南有優勢,越南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但技術比較落后,廣西可以向越南輸出科學技術,輔助越南進行農業生產,再從越南進口本區生產處于劣勢的農產品,以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農產品免稅,給廣西與越南雙方帶來較大的沖擊。在新的形勢下,現有的農業產業結構已不能適應新市場的要求,主要表現為一些農產品在質量、成本和規模上無法在市場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勢在必行。雙方應集中資源生產優勢產品,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以提高競爭力。
(五)促進雙方的農業信息和人才交流,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當今世界信息和人才是兩大重要資源,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信息和人才。廣西與越南應加強雙方農業領域高層與民間互訪活動,切實培育具有實力的農業經貿主體。對外農業合作需要了解國際農產品經濟技術信息和市場信息,廣西與越南在加強農業信息交流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交流。雙方可以通過共建人才培養基地、鼓勵專業人才互相走訪考察以促進交流。農產品貿易的運輸機制、保鮮等難題不容忽視,在新形勢下應建立暢通的運輸系統和完善的倉儲中心。目前廣西建立的大型多功能國際物流配套設施為廣西農產品交易走向大規模、現代化的批發配送方式提供了保證。為促進廣西與越南的農產品貿易順暢高效的進行,越南也應效仿廣西建立完善的物流配套設施,加快越南與廣西高等級公路連接和提升鐵路通過能力,確保果蔬等需要保鮮的產品快速進入市場,保證產品價格不會因為運輸、保鮮等環節出現問題而受到影響。
(六)注重發展特色和生態友好型農業,發揚優質服務。廣西與越南在合作過程中應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優”的發展思路。越南與廣西有比較豐富的農業資源,但是目前并沒有注重發展特色和生態友好型農業,服務方面也有待提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新時期的農業發展應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及時進行環境保護,走科學發展的道路,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廣西與越南合作的不斷深入,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參與到合作當中的經濟主體日漸增多,競爭日益激烈,要在新的形勢下繼續加大合作力度、擴大合作范圍,就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力爭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競爭,實現長久合作。
- 上一篇:災后重建物資檢查方案
- 下一篇:區安全協管隊建設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