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路徑與發展趨勢

時間:2022-05-10 04:49:01

導語:農業經濟管理路徑與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管理路徑與發展趨勢

[摘要]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且對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而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穩定發展,需要相關工作者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不斷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探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路徑發展趨勢,以期能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管理體制;技術創新;管理人才;新農村建設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發展農業經濟,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一些問題,需結合農業發展現狀,尋找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徑,不斷優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從而為農業經濟長久、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

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是指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及協調等手段,按照自然規律及經濟規律的要求,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活動進行調整,以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對農業經濟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農業生產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其次,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可以優化落后的生產方式,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產量;最后,農村經濟管理制度能為農村經濟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與此同時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應根據新農村建設要求,明確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及時發現和解決農村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保證農業生產高效、穩定進行[1]。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路徑

2.1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保障農業生產勞動力充足

農村勞動力是農業發展的主體,對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具有直接影響。但是從我國農村發展現狀來看,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對農業發展產生了阻礙。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積極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努力留住農村勞動力,才能為農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對此,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當地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增加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引進更多的現代化設備。并且通過招商引資,加強農產品加工廠建設,建立完善的農業生產體系。與此同時,加大對當地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增強企業、市場及農民之間的緊密關系。這樣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減少外出務工人員,防止農村勞動力流失;另一方面能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及農業經濟效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此外,工廠建設可以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投入農業生產活動,不斷充實農業生產隊伍,保障農業生產勞動力充足[2]。

2.2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滿足農業發展需求

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今的農業發展要求。對此,為了滿足農業及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需要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保證農業經濟管理活動有序開展。首先,積極轉變相關人員的農業經濟管理觀念,增強其對農業經濟管理概念的了解,明確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其次,結合各地區的地理自然條件、政策等情況,從當地農業發展需求出發,建立符合自然規律及經濟發展規律的管理制度,為生產資源配置等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依據;最后,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明確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和義務,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由專人負責。

2.3提高農業技術創新水平,加強農業技術推廣

近年來,國家及政府對農業技術創新給予了高度重視,使得我國農業技術創新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生產技術仍比較落后,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不斷創新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力。首先,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制訂科研投資計劃,保證科研經費的使用效果。其次,建立農業生產試點,將農業技術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并且通過多種途徑有效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科研成果。與此同時,引進和創新農業機械設備,提高農業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最后,在農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往的農田基礎設施及農機道路網等無法滿足實際生產需求,需要不斷完善農業生產的相關設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更新,促進農業生產活動高效、有序開展[3]。

2.4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教育培訓,培養高素質農業經濟管理人才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響。所以,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培養更多高素質農業經濟管理人才,才能不斷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首先,對從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人員開展系統的培訓,使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豐富工作人員的農業經濟管理知識,增強工作人員實踐能力。其次,組織從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人員學習農業方面的政策及制度,使工作人員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能正確使用的相關政策及制度,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科學、合理開展。最后,聘請更多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高級人才及信息化農業技術專業人才,組成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隊伍,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奉獻更多的力量。

2.5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放眼當下,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在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與平臺儼然隨著大環境的發展應運而生。所以,相關部門需與時俱進,及時引進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同時將以往的紙質數據轉換為電子信息數據,同時建立大數據庫。另外,相關各部門為保持各種數據的安全性,需要應用殺毒軟件及加密技術等,防止病毒與黑客的侵襲。而且要求各級政府為農村地區提供相關可行的技術指導,定期組織相關管理人員及有關農戶參與信息化培訓,并為當地輸送先進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3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3.1現代化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業發展發生了較大的變革,而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能滿足農業變革需求及新農村建設要求。相關工作者應結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緊跟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步伐,對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建立并科學、合理地應用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3.2產業化

農業經濟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對此國家及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按照“發展大產業,培育大基地,做大園區,建設大項目”的思路,幫助各地區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擴大農業發展規模,增加農產品數量,建立完整的農業經濟產業鏈。與此同時,選擇當地的優勢骨干企業作為龍頭企業,加強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三者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產業體系,形成農業品牌,從而轉變農業經濟發展形勢,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為農業長久、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3信息化

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引進和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高效、高質量開展。例如,計算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可以幫助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快速收集農業市場的相關信息,對市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從而使農業企業在農業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4]。因此,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對農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4結語

目前,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要想推動農業經濟不斷發展,應找準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徑,如積極轉變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通過教育培訓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等,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向著現代化、產業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從而不斷提高農經濟管理水平,提升農業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穩定發展。總之,農業經濟管理不僅與廣大農戶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而且關系著農村實現現代化的速度以及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所以,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地現狀與特點,探尋最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路徑,進而推動新農村快速、健康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翠蓮.分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8(10):145,156.

[2]劉玉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4):18,20.

[3]王秀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家參謀,2019(10):8.

[4]鄧棟,葉秋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策略分析[J].農家參謀,2020(3):49.

作者:楊士偉 單位:肇州縣醫療保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