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2-06-03 04:41:49

導語: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思考

一、新時期農業經濟轉型的特點

1.計劃型轉變成需求導向型

在計劃經濟時期,所有的農業生產都要按照計劃進行,生產規模、生產格局、生產產品的價格,都要按照計劃確定。計劃型農業經濟增加了農業生產的風險,由于資源短缺,產品價格固定,所以生產者注重的是高產量,而忽略了經營和管理。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已經不再是落后傳統的了,而是象征著“農村社會的進步、農民素質的提高”。計劃型向需求導向型的轉型,也需要農業人員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和現代農業知識,這是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主要特點。

2.確定“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為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路線

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對國家糧食安全的保證,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前提。只有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建設,也能提高農業的綜合能力,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才能保證國家糧食供給的及時性,才是證明農業經濟轉型成功的有力證據。所以,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新時期農業經濟轉型的首要特點。

3.把城鄉經濟一體化作為經濟管理發展的根本要求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動農村面貌的變化,農業經濟的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農村依舊存在基礎設施建設差、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等問題,城鄉之間依舊千差萬別。這不利于新時期農業經濟的管理發展。所以,要把城鄉經濟一體化作為經濟管理發展的根本要求,如此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平穩建立康發展。城鄉一體化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體現。

4.農業生產科技化進程加快

目前,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地滲透在農業經濟管理的各個方面,很多學校開設了農業經濟管理、農業信息管了、農業信息系統以及信息管理系統類似的專業。讓學生們掌握農業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計算機技術,適應當今的信息時代趨勢,為農業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趨勢

中國農業經濟已經發展到了新的階段,為了適應新階段的發展需求,與農業經濟對應的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也發生了變化。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范圍擴展

(1)農業經濟管理開始關注食品科學。原來的農業發展是為了完成計劃產量,而如今的農業發展是為了促進。我國三大產業分工明確,所以農業涉及到的范圍就變大了,從生產前,生產中到生產后的各個環節都要多加注意。而食品質量安全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所以農業經濟管理關注范圍擴大,也加重了自身的任務,但是更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幾進步;(2)農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21世紀不僅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更是環境經濟的時代。農業的生產依靠自然,與大自然的“心情”休戚相關。所以,對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其他兩大產業無法取代的。農業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填補了農業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的許多空白,也將促進農業經濟的蓬勃發展;(3)農業經濟管理趨于國際化。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全世界的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動蕩,由此可見,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愈加明顯。而農業經濟作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面臨這種一體化的趨勢。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出口和進口不少農產品,所以在農業經濟一體化方面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2.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應用的研究

我國的農業經濟應用有著巨大開發潛力,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深入研究,要做到以下兩點:(1)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研究。我國幅員遼闊,對于農業經營制度的深入研究的突破,仍然是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2)“三農”問題的克服。農民、農村、農業依舊是我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課題,不容忽視。

3.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教育發展

21世紀的時候,世界許多高等院校與農業經理管理相關的專業紛紛更名,尋求更多的生源。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專業主要有三類:農業與資源經濟、應用經濟學、食品經濟學。這足以表明,農業經濟管理學科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教學體系將得到不斷完善。

三、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建設

1.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的轉型

“首先要確定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方向,并為此作出對策。其次,為社會提供優秀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雖然我國農業經濟的轉型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我國的農業主要矛盾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笆澜?0%的土地養育著世界70%的人口”這種人口眾多資源稀缺的狀態表示我國完善的農業產業并沒有形成。而且農業經營的發展多元化也使得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矛盾也被激化。我們要依靠科技的進步、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養、農業結構的調整,有并有針對性的去解決這些矛盾,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蓬勃發展。所以各高校要為社會提供優秀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建立一個集管理和農業經濟齊發展的學科,合理的處理“??啤⒈究埔约按T士”的人才結構。不僅要培養理論知識豐富的人才,更要注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諸如“農業企業家、農業經歷的宏觀管理者以及專門研究理論的人才”所以,我國各高校要注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

2.形成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學科特色

這樣有利于農業經理管理學科的完善和發展,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手段。我國在近50年的農業發展中,實現了由“個體私有經營”到“集體經營”的轉變,再由“集體經營”到“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家庭聯產承包制”的轉變,可為發展迅速,效果顯著。但是仍舊面臨全球化、市場化的局面,怎么樣選擇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是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需要研究的課題。只有通過認真的科學研究和創新,我們才能夠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經濟管理理論基礎,才能夠正確地處理農業生產專業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的相互作用關系,才能夠正確地建立農戶經營、合作經營、股份制經營、股份合作制經營的多元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制度和經營模式。所以,要形成本學科的自身特色,能夠區別于國外管理學科,更要有針對性的研究問題,為農業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3.以人為本,科學發展

農業生產需要不同階層的人員,所以學校在培養農業經濟管理的人才時,要注重人的因素,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要有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要分步驟、分層次的培養,針對每一個農業發展問題都有專業的技術人才,不會大材小用。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一部分是“”期間的前輩,而一部分則是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如何融合兩類人才的精神,為我國農業經濟管理貢獻力量,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首先,可以對改革開放后期以及留學歸來的人才進行國家基本情況的介紹和實踐,使他們在精神層面與我國國情接軌。其次,對于前的老前輩進行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的教育,使他們擴寬眼界,跟上時代的步伐。最后,更要注重的是對高級人才的技術和資金支持,支持他們研發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科學項目,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產品從原來的的供不應求到現在的供大于求;農業經營從原來的的只求產量向現在的尋求產量、質量和農民收入的齊頭并進;從業生產方式也有落后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化科技生產轉變。所以我們要讓新時期的農業經濟管理呈現新的發展趨勢,讓其具有更強的前瞻性和適應能力。

本文作者:桑玉麗工作單位:開封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