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經濟論文

時間:2022-08-04 05:04:13

導語: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經濟論文

一、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農業經濟發展就是其中一個方面。下面將主要介紹歐盟、美國、日本以及印度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成就。

1、歐盟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歐盟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區域經濟組織之一,其經濟發展情況對于世界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歐盟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完善的體制。歐盟國家有著得天獨厚的農業經濟發展資源:良好的氣候條件、充沛的水資源以及廣闊的平原都為歐盟農業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農業經濟發展因素不僅僅只有自然條件,它還需要充分的社會條件,即農業經濟發展政策。歐盟各國為了發展農業,都制定了完善的農業保護和激勵政策。這些政策通過財政資助的方式激勵從事農業經濟發展的農民,使得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的經濟收入達到從事其他行業人員收入的平均水平。例如,德國在保護農業和農民利益的政策中明確規定,從事農業的人員應與從事其他行業人員的收入保持平衡,不得讓從事農業的人貧窮。其次,歐盟各國還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各級農業經濟發展服務組織,即農業協會。農業協會作為非官方的組織,能夠在農業生產、市場以及政府三個層面架構溝通和協調的橋梁,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第三,歐盟農業經濟高效發展得益于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工業革命首先出現在歐洲,工業發展的歷史使得歐盟非常重視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機械化運作。機械化運作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而且還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依附在土地上的農民。最后,歐盟在發展農業經濟中注重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最主要方法就是進行加工、運輸和營銷,實現農產品的附加值,這就是農業產業化道路。

2、美國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美國是世界最大農業出國口,其農業生產效率以及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是驚人的。作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美國始終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美國發展農業經濟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的。首先是宏觀層面的立法,通過法律的形式確立農業發展地位以及保障從事農業生產人員的利益。農業經濟發展涉及到土地、稅收、信貸以及市場等各方面因素,農業法律能夠保證農業生產的有序發展,從而實現更大經濟效益。其次,美國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的環境保護工作,確保農業生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進入20世紀后,國會和政府開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把水土、環境保護與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結合起來,鼓勵農場主把停耕的土地用于土壤保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農業教育,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以及農業生產者的文化素質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措施。自從1862年美國國會頒布《莫雷爾法案》起,農業教育就成為美國農業經濟發展重要的動力。

3、日本農業經濟發展的情況

日本國土面積小,土地資源極度有限,農業經濟發展受制于自然條件。由于農業發展資源有限,日本更多的是通過制定政策和規劃來發展本國農業經濟。日本在1999年制定并頒布了關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法律,即《糧食、農業與農村基本法》。法律規定和保證了日本農業生產中的糧食供給穩定性,努力提高糧食的自給性。除了立法保障農業發展外,日本在WTO框架下還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保護本國缺乏競爭力的農業生產,以促進本國農產品的銷售進而保障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政府財政支持也是日本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舉措。日本各級財政用于農業的直接投資,主要是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開發,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擴大經營規模等發放各種補助金。政府財政支持之余還通過金融措施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保障農業經濟發展對于資金的需求。除了以上各個舉措之外,日本還鼓勵和支持農民開展多樣性的農業合作經濟,建立各級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經濟的效益化發展。對于日本來說,日本農業經濟發展只能依靠科學合理的政策和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而他們正是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發展。

4、印度農業經濟發展的情況

印度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之一,同我國一樣面臨著農業農村發展問題。印度發展農業經濟首先也是立足頂層設計,在國家發展計劃中確立農業經濟發展地位。印度在第十個五年計劃中就著重強調了農村發展與農業改革的目標。農業經濟發展取決于農產品是否能夠被市場“實現”。印度政府重視農產品的銷售,采取多種政策促進農產品的出口,其中就包括增加財政支出,取消農產品和海產品出口稅,促進出口。促進出口就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從而激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此外,印度也非常重視農業經濟發展對于科技的需求性。印度通過廣泛推廣復種技術、使用化肥、開發高產品種、提高和普及灌溉技術,使得印度的糧食生產有了大大增長,1978年糧食產量達到1.319億噸,基本停止了糧食進口,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糧食自給。

二、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經濟發展評價

以歐盟、美國和日本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案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以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代表也具有現實比較意義。前文重點介紹了這些國家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它們具有較大的共性特征。作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它們的農業經濟發展政策和措施都不通過程度地促進了本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各國政府普遍重視農業經濟發展,在國家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使得農業經濟發展有法可依,充分保障了農業經濟發展相關利益主體的基本利益,從而有利于激勵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主體。其次,政府主導、社會積極參與尤其是農業經濟發展主體積極參與的農業經濟發展服務組織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農業經濟的一個特色。這種服務組織可以是官方組織,也可以是半官方或非官方組織。農業發展服務組織的作用是在社會、政府、市場以及農業生產主體之間架構橋梁,以促進社會科學技術用于農業;促進教育資源流向農村以及農業從業者;促進政府政策或資金傾向農業;促進農產品深加工并順利走向各級市場,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這種農業發展服務組織具有一定自組織性質,靈活方便,能夠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資源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第三,資本主義國家吸取了工業革命帶來巨大物質財富同時產生惡劣自然環境的教訓,普遍重視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保護農業生產環境,促進農業生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最后在WTO既定框架和規則下,資本主義國家都想方設法規避WTO規則以最大程度補貼本國農業生產,以提高農業產量和農產品競爭力。

三、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經濟發展對于我國的啟示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眾多,農業經濟發展起步較晚,整體發展優勢不明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和學習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有利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1、加強政府宏觀調整,制定符合我國農業發展實際的政策和措施

我國政府一向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要求。政府要將重視轉化為實際行動,突出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支持。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業生產。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農業經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世貿組織規則下,政府要努力實現對農業生產的補貼,以提高農民的收入,激勵農民從事農業生產。

2、建立農業服務組織,促進農業經濟高效、規范、可持續發展

農業服務組織包括農業經濟合作社、農業科研服務組織以及農業教育等。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經濟發展都采取農業經濟合作社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整合農業經濟發展的各種資源。農業經濟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經濟高效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國要完善農村合作社制度,不斷提高農村合作社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政府和社會要鼓勵和支持農業科研服務組織的建立,建立“高校—企業—農業”三位一體的“產學研”發展模式,提高科學技術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貢獻。此外,加強農業教育也是農業經濟可持續化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農業教育不僅能夠提高農業從業者的技術素質,還能促進農村地區文化水平的提高,從而為農業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3、積極倡導和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循環農業是現代農業經濟的一個重要領域,是農業經濟與自然環境的互利耦合,是農業經濟的科學轉型。農業經濟發展受制于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相比較社會條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現代農業生產過度使用化肥以及人為對自然的破壞都進一步加深了農業自然環境惡化。自然環境惡化就意味著農業生產資料的缺失,那么農業經濟發展就會失去基礎。要發展農村經濟,就必須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堅持資源保護與集約開發、污染防治與循環利用、投入減量與生產清潔并舉,加速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由此可見,促進生態農業、生態旅游以及生態農村發展將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付巖巖工作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