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及建議
時間:2022-03-31 10:34:24
導語: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我國人口的56%。一直以來,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制約著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真正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1.1基礎設施薄弱
落后的農業基礎設備一直是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很多設備已經老化不能運行,再加上單一的生產模式,給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近年來,我國在農業生產設施上的投入并不算少,甚至是越來越多,但是我國的農業生產卻仍受到阻礙,解決不了農業發展的根本問題,無法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
1.2技術水平低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興國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茖W技術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但就現在科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來看,現階段的農業科學技術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科技水平的推廣不受重視、科技培訓網偏癱、新的科技成果到不了農民的手中、知識老舊等等都是農業科學技術落后的表現。
1.3農民素質相對較低
農民是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因此農民的素質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這些農民大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知識能力有限,思想觀念也比較落后,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自身的知識能力有限,而且還不愿接受新的科技知識,他們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素質無疑成為科學技術推廣發展的阻礙。
1.4現行土地制度不利于農業的發展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自1978年推行以來,逐漸成為我國土地制度的主角。包產到戶,調動了農民們的積極性,農業經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土地分散在農民手中,農業經濟的產業化和規?;蜔o法滿足,農產品的結構面臨相對單一的局面,同時也使得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逐漸下降,適應不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土地難以流轉,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2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一些建議
2.1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過分分散,政府應該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財務支出的主要項目。除了改善農業生產發展的條件,大力推進水利設施建設、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外,政府還應該優化調整財務支出的結構,使得財務支出能夠得到最大的利用。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經濟科學技術的開發、使用和推廣等方面資金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一個支持農業發展、調整農業結構的支持體系。
2.2提高農業技術發展水平
將科學技術放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首要地位,提高農業技術的發展水平。首先,要加大對農業經濟的研究和推廣力度。加大財政在科學技術推廣這一方面的支出,同時要將研究的重點轉向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在開展科學研究的時候一定要深入田間了解具體的農產品品種以及它的生長條件。實現新的科學研究以后,應該讓科研人員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幫助農民了解新的科研成果,并在聯系和交流中實現科學技術在農業經濟中的推廣。其次,要重視科研體制的改革,轉變傳統的以簡單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模式,將深加工產品作為農產品加工的重點,將科研的重點轉向降低生產成本方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農業的科學發展。最后,農技所的科研投入也應該有所加大,培養一些技術水平過硬的科研人員,深入到田地中去指導科技的推廣和應用。
2.3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我國發展農業經濟需要積極的推廣生態農業。生態循環農業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把自然環境與農業經濟有效結合的措施,是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科學轉型的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因此發展農業經濟,就要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作為農業經濟轉型的突破口來抓,要堅持集約開發,資源保護,污染防治以及循環利用的原則,同時需要投入減量以及生產清潔并舉,加快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我們需要大力的推動農村清潔工程的示范建設工作,進而推進農村環境的治理,最終改善農村人的居住環境。探討生態循環農業工程技術體系的建設與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模式機制體系等問題,需要不斷的開展與實現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交流與創新。
2.4提高農民的素質
農民的素質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科學技術推廣的一個很大的阻力。提高農民的素質對發展農業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應該根據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農民展開科學技術的培訓,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技術指導,建立一個多層次、多種方式的農民技能培訓系統。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多媒體加大對農民的科學技術培訓和新技能推廣,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和利用力度。
2.5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土地的資源利用率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平具有重大影響,土地使用權的利用對于升值土地資源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加大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實現土地的流轉可以有效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保持原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實行土地的出租、轉讓和轉包,實現土地的流轉、優化配置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同時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法律政策,讓土地的流轉有律可循,規范土地流轉的程序和手續,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3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經濟已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從整體格局來看,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依舊受到農業基礎設施、科學技術水平、農民的素質以及現有土地制度的限制,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作者:余麗萍 單位:重慶市墊江縣三溪鎮人民政府
參考文獻:
[1]姜巖.中國農村農業經濟發展之研究[J].大眾文藝,2011(13).
[2]郝鵬飛,劉冬蕾.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及建議[J].經濟導刊,2011(07).
[3]王亞山.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0(08).
[4]紀禮陳.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0(04).
- 上一篇: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 下一篇:氣象局黨支部黨建工作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