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制約因素思考
時間:2022-10-10 04:55:00
導語:利用制約因素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源富含諸多農業和工業生產的基礎要素材料,是維系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國**資源的開發起步較早,但資源的綜合有效利用水平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位于青藏高原的柴達木盆地是我國**資源的主要分布區,其**資源現狀、綜合利用水平是我國**資源開發利用的典型代表。分析柴達木盆地**資源綜合利用的現狀、制約因素并提出科學的對策建議,對于促進我國**資源的開發、發展循環經濟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柴達木盆地**資源狀況
青海省經委主任張守成介紹,柴達木盆地有33個**,6個干**,鹽類沉積面積達1.7萬平方公里,鹵水近400億立方米。**資源主要有鉀、鈉、鎂、硼、鋰,溴、碘、鍶、銣、銫等,鹽類資源有兩種存在形式,一是石鹽、芒硝、石膏、天然堿、硼鹽、鉀鹽及鍶鹽等固體礦;二是賦存于湖表及地下的鹵水礦。據統計,柴達木盆地的**資源已探明儲量氯化鉀3.88億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96.78%;氯化鈉3262.6億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81.08%;氯化鎂60.5億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99.71%;硫酸鍶1592萬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47.36%;氯化鋰1816.7萬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83.34%;硫酸鈉87.06萬噸。以上鹽類資源儲量均居全國第一位。三氧化二硼1678萬噸、溴29.13萬噸,儲量居全國第2位;碳酸鈉及重碳酸鈉47.5萬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0.45%;石膏470億噸、天然堿47.5萬噸及銣儲量均居全國第三位;碘0.8萬噸,儲量居全國第四位。柴達木盆地具有**數量多、資源種類齊全的特點。
二、柴達木盆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建國五十多年來,**礦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共累計簽約項目120個,投資額達68億元。先后建成了一批資源開發骨干企業,涉及的主要產品及年生產能力:氯化鉀230萬噸、氯化鎂40萬噸、芒硝8萬噸、硼砂2000噸、硼酸4000噸、純堿70萬噸、硫化堿2萬噸、硫酸鉀5萬噸、低鈉光鹵石2萬噸、原鹽120萬噸、各類加工鹽20萬噸,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
但目前與許多國家相比,**資源的貢獻率卻不高,**工業的地位和產值乃至影響都遠遠落后。“近些年,隨著全球資源的日益貧化,世界各國越來越注重資源的保護和充分利用。國外一些大**的資源開發基本上實現了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解決了**單一資源經濟效益低下、這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青海**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承寶說。雖然2005年柴達木盆地已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驗園區,柴達木循環經濟的模式提上了日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柴達木地區的資源開發模式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的改觀,部分企業仍處于“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階段,資源開發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還比較陳舊,資源效益沒能得到充分體現。
青海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恒生也認為,柴達木地區**資源開發存在產品技術水平低、系列產品少、重點投資項目效益較低、抗國內外市場風險能力差等問題。長期以來由于體制、政策方面的原因,盆地內得到資源開發許可的企業幾乎不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便可以得到高品位礦,而且浪費較嚴重,尤其是近十幾年的時間里,資源的開發在總體規模上擴張很快,不少企業對于資源“挑肥揀瘦”,多種共生礦只利用其便于利用的一種,而將其他資源作為廢棄物拋棄,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
據測算,柴達木盆地察爾汗**在生產一噸氯化鉀的老鹵中,同時含有氯化鎂11.2噸,氯化鈉3.8噸,硼0.03噸,氯化鋰0.06噸,以及碘、溴、銣等,按年產150萬噸氯化鉀計算,每年未被利用的氯化鎂就達1680萬噸,如果這么多的氯化鎂直接被排放掉,那么直接污染的就不僅僅是土壤、植被及表層的晶間鹵水,而且對地下水的污染也不可小視;如果充分利用這些氯化鎂,就可生產金屬鎂420萬噸,而且其所排放的尾液中含氯化鋰9萬噸、硼酸4.5萬噸。如按60%回收,僅這兩項年產值就可達26億,是所產鉀肥的4~6倍。此外,高純鎂砂是鋼鐵工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耐火材料。有關資料顯示,國外的高純鎂砂幾乎全部是從海水和鹵水中提取的。而高純鎂砂在我國還基本為空白,每年從國外進口高純鎂砂得花掉五六千萬美元。如果這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那么**經濟將邁上更大的臺階。
三、柴達木盆地**資源綜合利用的制約因素
專業人士認為,柴達木**資源開發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關鍵性**礦產提煉技術尚待突破、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撐。2、**資源開發專業人才匱乏、不能為**資源的綜合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3、**資源投資開發方式還未完全引入市場經濟的競爭和多元化機制,企業發展活力有待提升。4、政府的財政、價格和產業政策機制尚未形成對于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的聯合效應。
四、促進柴達木盆地**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建議
1、給予強有力的國家科技攻關,突破制約**資源開發的技術瓶頸。開展國家級科技攻關戰略,以解決制約盆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關鍵性技術為重點,加速鋰、鎂、鉀、硼資源開發的產業化進程,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深入研究和開發以**初級產品為原料的精細化和高價值產品,延伸產業鏈,加強資源開發應用技術的研究。選擇資源綜合利用這一重點領域,加快開發**資源開發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配套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引進核心技術與裝備。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選準對柴達木盆地**資源綜合開發制約性最大的問題集中力量協同攻關,力爭取得新突破。
2、扶持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增強企業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積極推動重點骨干企業的技術創新,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究開發體系。加快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步伐。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積極鼓勵科技人員創辦民營科技企業。
3、建立更加有效地人才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為柴達木**資源開發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實施人才培訓工程,柴達木盆地**資源開發要重點引進、培養科技帶頭人、高素質的企業經營者以及外向型復合人才。通過實行開放靈活的人才政策,促進柴達木地區**資源開發產業水平的整體提高。
4、要綜合運用財稅、投資、信貸、價格等經濟手段,調節和引導市場主體的行為建立循環經濟機制。結合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柴達木**資源開發中發展循環經濟的資金支持,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同時,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研究并落實發展循環經濟的價格和收費政策,積極調整資源性產品與最終產品的比價關系,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通過水、電等價格政策的調整,限制實力弱、科技水平低的**資源開發企業。政府有關部門應對于發展**資源循環經濟中資金投入大、社會效益好、投入回收期較長、綜合利用較好的企業給予減免稅費的優惠政策。在產業政策中要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建立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企業組織機構,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打破企業單向式線性生產方式,鼓勵企業根據社會化分工和產品生產的內在聯系,建立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工業網絡,增強關聯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 上一篇:匯報提綱及貫徹意見
- 下一篇:員工素質影響企業社會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