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鄉鎮農業經濟創新思考
時間:2022-05-08 11:21:08
導語:做好鄉鎮農業經濟創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立足于當今的時代背景,以鄉鎮農業經濟發展情況為切入點,圍繞農業經濟工作展開了討論,提出了對該項工作進行創新的建設性意見,如調整農業結構、大力興建基礎設施等。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給人以啟發,使鄉鎮農業經濟工作,獲得更加突出的成績。
關鍵詞:鄉鎮地區;農業經濟;持續發展
鄉鎮農業經濟是組成縣域經濟的重要部分,對美麗鄉村的建設起決定作用。鄉鎮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還有利于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充滿活力,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獲得支持。新形勢下,政府應將農業作為研究主體,出臺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使圍繞農業經濟展開的工作,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本文所探究課題的意義不言而喻。
一、鄉鎮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近幾年,作為基礎產業的農業,正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前進,由此而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農業經濟所取得成就更加突出;原有弊端逐漸暴露,對其進行研究自然很有必要。新形勢下,農業經濟所帶來影響波及諸多領域,如美麗鄉村建設、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等。研究結果表明,鄉鎮農業的發展,所取得成果主要是經濟結構更加科學,農本位經濟逐漸被非農業經濟所取代。首先,收入結構和就業結構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例如,剩余勞動力前往鄉鎮企業,為除農業外的其他產業貢獻力量。其次,發展環境得到優化,軟件和硬件的普及率均有所提升。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能夠利用軟件獲取信息的農民越來越多,農業經濟工作自然向著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前進。硬件普及所帶來的影響,則表現為水利設施被興建,農田抗旱、防汛能力大幅提升,自然災害所帶來不利影響,被降到了最低。當然,以交通、通信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的完善,同樣推動著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鄉鎮農業經濟創新策略
近幾年,農業經濟和社會經濟齊頭并進,涉及農業經濟的研究,逐漸變得深入且具體。事實證明,只有以農業經濟所涵蓋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為依據,調整并創新工作手段,才能使農業經濟達到預期的高度。(一)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新形勢下,鄉鎮農業經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政府力求通過先進設備和理念,對該項工作進行創新,實現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目前,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結構不合理。因此,要想高效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鄉鎮情況為依據,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具有突出的作用。首先,對生產經營的結構進行調整,突出集約化、規模化特征,結合農業結構所展現出的優勢和不足,開展可使結構性矛盾得到消除的管理工作,使生產資源分配所具有合理性得到有力保障。其次,以組織化調整為切入點,將農業所依托力量,由人力向機械進行轉變,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優勢,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為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優化現有的審批流程,對糧食生產、重要農產品生產、畜禽養殖用地情況進行調整,突出審批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使農民主動參與農業結構的調整,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二)重點建設配套設施。不健全的配套設施,給農業發展所帶來影響,往往是直觀且無法估量的,只有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使其更加完善,方能為農業經濟及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保證,如水利設施建設。除此之外,建設基礎設施能夠取得突出成效的原因,主要是農業生產、加工等活動,均無法離開設備而獨立完成,這一點應當尤為注意。(三)調整發展農業經濟的模式。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鄉鎮農業經濟進行發展的模式,均局限于農作物種植,該模式并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新形勢下,調整發展模式,賦予其相應的時代特色,自然很有必要。例如,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加強示范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建設;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以農業生產不同階段的特點和需求為依據,對產業鏈進行制定。上述工作的開展,均可以推動農業經濟,向著更加系統化、商業化和產業化的方向前進。除此之外,經濟發展目標也是需要調整的部分,多元化目標相較于單一目標而言,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應當引起重視。(四)轉變發展理念,實現產業融合。結合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業發展和轉型的情況可知,技術和管理模式的更新,均為農業轉型提供了動力,但是,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引發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只有將不同產業進行融合,才能避免出現勞動力被浪費的情況。另外,對作為農業大國的我國而言,要想在新形勢下,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轉變發展理念是關鍵。首先,聯結現有的利益機制,對多種主體進行培育,增加農業所帶來收益;其次,對落后地區進行重點扶持,通過整合產學研的方式,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最后,提高加工業的地位,對農業生產所具有功能進行拓寬,深度融合農業、養生、旅游和教育產業,形成相應的農業形態。例如,創意農業、觀光農業等,形成對農業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的產業鏈,為農業經濟提供轉型所需的支持。(五)充分發揮政策和資金具有的引導作用。要想對鄉鎮農業經濟與都市農業經濟進行融合,轉變生產方式,對現代農業道路加以構建,很有必要,這里的“現代農業道路”,所涉及內容,包括生產體系、結構體系和經營體系。除此之外,鄉鎮政府應對鄉鎮的重要性引起重視,為農業經濟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使自身作為紐帶所具有價值得到應有的實現。(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要想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下內容需要引起重視:首先,通過財政扶持的方式,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所依托載體進行構建,實踐中可以將班子好、隊伍好、機制好、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村,優先納入扶持范圍;其次,從多元化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形式進行探索,如利用集體土地、水面等資源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組建手工作坊、鄉村車間等發展特色手工業、農產品加工業,依托農業產業、自然風光、民俗風情、農耕文化等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盤活閑置房屋或購建房產等發展物業經濟,組建服務實體為農業經營主體、本地居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等;再次,將規范運營作為著力點,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進行管理的力度,加強規范管理指導,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最后,將考核結果和薪資掛鉤,對工作成效顯著、集體經濟增收突出的給予一定獎勵,激發鄉村干部能動性,使其管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七)全面提高鄉鎮人口素養。近幾年,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潛在問題也逐漸顯露了出來。例如,小農意識所帶來影響始終未能得到消除,農民素養參差不齊,缺少用發展眼光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另外,城鄉二元結構也給鄉鎮教育帶來了較為負面的影響。要想避免上述問題帶來更加嚴重的影響,關鍵是要對鄉鎮人口素養進行全面提高。事實證明,行之有效的策略如下:其一,增加教育資金在所投入總資金中的比例,對資金用途進行嚴格審核,真正做到專款專用;其二,將教育的發展情況視為政府部門進行評估的主要指標,使鄉鎮政府對教育引起重視;其三,教育主管部門應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來對鄉鎮教師進行培養,明確鄉鎮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切實提高鄉鎮教育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可能給鄉鎮農業經濟帶來不利影響的因素逐漸變得清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理念落后、模式固化等,只有以現存問題為切入點,制訂對農業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的措施。例如,轉變理念、提高人口素養等,才能實現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使鄉鎮乃至全國的農業經濟獲得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延中.新時期做好鄉鎮農業經濟工作的思考[J].吉林農業,2019(18):45.
[2]張桂林.淺談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J].商訊,2020(3):180.
作者:陳龍 單位:太和縣三堂鎮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探討
- 下一篇:電商時代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探討
精品范文
10做好項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