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雜交實生苗繁殖培養技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9 10:27:00
導語:馬鈴薯雜交實生苗繁殖培養技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鈴薯常規雜交育種是馬鈴薯新品種選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為了提高育種成效,實生苗的培育及早代選擇是關鍵技術。通過營養缽溫室育苗后帶土移栽到大田,移栽成活率高;實生苗世代可進行抗病性、熟性、塊莖特征以及結薯習性的初步選擇,而對產量、商品率、品質性狀在實生苗當代選擇效果有限,應在無性一代選擇。
關鍵詞:馬鈴薯;實生苗培育;早代選擇
生物技術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馬鈴薯育種的方法和手段,但具體到目標基因與目標性狀在新品種的表現,常規育種仍然是必經的途徑。馬鈴薯雜交育種是基于雙親的優良性狀產生一定的變異群體進行多年的鑒定選擇而獲得萬中選一的優良品系的過程,其雜交后代僅在有性階段即雜種實生苗(F1)世代產生分離,以后的無性系世代只是在這個相同變異的群體中不斷選擇和鑒定所需要的類型。所以提高雜交實生苗的培育技術及早代的選擇效率對雜交育種后代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
馬鈴薯雜交實生種子體積小,大田直播困難,過去通常采用陽畦育苗,致使實生苗群體有限,育種成效偏低。通過現代設施農業的推廣應用,以及打破實生種子休眠技術的提高,目前生產上一般在溫室或網棚育苗后移栽到大田定植,提高了實生苗培育技術,為無性世代鑒定選擇提供了豐富的實生薯群體,也為提高馬鈴薯雜交育種早代選擇的效率奠定了基礎。
一、雜交實生苗群體的大小
馬鈴薯高度雜合及四體遺傳的特性要求雜種后代有足夠大的群體才能產生豐富的變異類型,但育種單位因人力、物力、財力的約束無法滿足客觀上大群體的要求,所以相對雜交優勢明顯的遠緣雜交,盡可能擴大雜交群體保證后代豐富的變異類型,對親緣關系較近的雜交組合,適當地縮小群體數量,避免相同的變異類型,減少無性世代選擇的工作量。依據育種條件,我們每年培育12000~15000株實生苗,包括20~30個雜交組合,每個組合300~600株實生苗。
二、實生苗培育
(1)實生種子萌發。馬鈴薯實生種子一般有6個月左右的休眠期,所以貯存1年以上的種子可直接用于發芽,貯存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種子,可用10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24h打破休眠后發芽。在10cm培養皿內墊上濾紙,滴水使濾紙充分吸水,將處理后的種子按組合均勻撒在濕潤的濾紙上,作好標記,放入20℃恒溫箱發芽。每日觀察,沿培養皿邊緣滴入清水,保持濾紙濕潤。
(2)準備培養容器。蛭石摻拌腐熟羊糞后裝入10cm塑料營養杯中,底部壓實,便于移動,上面略微疏松,有利于實生苗扎根生長。為了便于轉移和管理,裝好蛭石的營養杯用培養盤盛裝,每盤100個。最后將營養盤整齊地擺放在溫室的支架上,播前1d澆水,確保播種時蛭石濕潤為宜。
(3)種子點播。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將露白萌發的實生種子用鑷子點播于營養杯中,再以濕潤蛭石覆蓋,分組合擺放,作以標記。全部點播完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培養盤,確保種子扎根發苗所需溫度、濕度。
(4)苗期管理。一般每周揭膜用噴壺撒水1次。晴天中午溫室開窗散熱,揭起苗盤四周塑料膜適時通風,傍晚蓋膜關窗,保持溫度。當苗基本出齊,長至3~4葉時揭去塑料膜,以利壯苗,隔天灑水,保證蛭石濕度又不窩水,同時拔除雜草。陽光強烈時需打開遮陰網,以免灼傷幼苗。待苗長至6~7片葉時,移到室外煉苗,準備移栽。
三、實生苗移栽定植
(1)整地施肥。在育苗期間根據實生苗數量及栽植密度選擇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地塊,灌水澆地。待地干至可以耕作,以450kg/hm2馬鈴薯專用肥、225kg/hm2二銨、150kg/hm2尿素施入作底肥,并用辛硫磷3kg/hm2拌細土300kg/hm2撒土防治地下害蟲,然后將地深翻耙平整細。
(2)大田定植與管理。實生苗室外煉苗1周后準備移栽,移栽前灑水澆透,便于移栽時帶土取苗,防止根系損傷。定植密度為行距70cm、株距30cm。栽苗時每株距挖1個深度略大于營養杯高度的坑,撕開塑料杯,將苗帶土放入坑內,周圍用土圍實。移栽時,大小苗分開,高度一致的實生苗定植在一起,栽完隨即澆水定根,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栽后1周內無自然降水,需人工澆水抗旱保苗。定植20d后灌水,中耕鋤草培土。根據實生苗生長情況,花期追肥灌水,鋤草培土。實生苗生長期間只噴灑藥劑防治蚜蟲2~3次,不采取防病措施,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3)適時收獲。實生苗熟期表現不一,田間觀察成熟的即時采收。收獲時,除早熟單株及綜合性狀目測表現突出單株外,其余按組合混收。
四、早代選擇在實生苗當代的應用
馬鈴薯雜交育種的早代選擇是指針對實生苗世代或者無性一代所作的選擇,而早代選擇因為組合不同遺傳基礎不同,其有效性也不同。研究證明,大多數早代選擇在實生苗當代抗病性、熟性、塊莖特征以及結薯習性的選擇是有效的,而對產量、商品率、品質性狀的選擇效果卻是有限的,應在無性一代再加以選擇。
(1)抗病性。實生苗的抗病性表現穩定,即實生苗當代表現抗病的,其無性系也表現抗病,所以在抗病育種時,可在實生苗世代經過病原接種鑒定抗病品系。
(2)熟性。實生苗與無性世代在生育期上表現基本一致,即實生苗世代表現早熟的,無性系也表現早熟。可根據實生苗當代植株農藝性狀進行早熟品系的選擇。公務員之家
(3)塊莖特征及結薯習性。實生苗當代的薯形、芽眼深淺、薯皮顏色、結薯習性等性狀與其無性系都呈正相關,所以在實生苗世代可對塊莖外觀性狀加以初步選擇。
(4)產量。實生苗世代較其無性世代生育期長,產量水平不能正常發揮,在實生苗階段根據單株產量進行選擇淘汰,可能造成一些有產量潛力基因型的丟失,所以對實生苗世代不作產量的選擇,盡量保留完整的塊莖家系。
(5)品質性狀。實生苗當代對品質性狀的選擇有效,但不是最適宜時期,重點應在無性一代進行選擇。
- 上一篇:大棚櫻桃培育技術淺析論文
- 下一篇:納稅籌劃關注問題剖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