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套種竹子推廣方法
時間:2022-12-20 03:39:00
導語:杉木人工林套種竹子推廣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很多地方的杉木人工林到了主伐期和間伐期,砍伐后新的更新方法便成了林業工作者面臨的課題。近年來很多林區開始在杉木人工林中、成林中進行套種竹子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杉竹混交林給農戶和生態帶來的好處確實不少,文章對此進行闡述,希望這種簡單易行、投入少見效快的營林方法得到推廣。
[關鍵詞]杉木人工林杉竹套種毛竹三江縣
近年來,各地林區都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杉木人工林到了主伐期,砍伐后選擇怎樣的更新方式、更新樹種、造林方法,一時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一些地方采取傳統的皆伐后重新造林方法,這樣做會因大面積砍伐破壞環境,造誠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一些很多宜林地區,開始在杉木人工林中進行套種竹子的探索,經過無數試驗證明,這是一種很好的人工林到皆伐后更新造林方式,具有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雙重效益,且操作簡單易行、投入少見效快,深受林農歡迎。下面將在杉木人工林中、成林中套種竹子的操作方法作簡單介紹,供同人參考和林農
借鑒。
一、杉木林套種竹子的好處
1.杉竹套種,竹子成活率高。成林杉木間伐或全部砍伐后,在杉木林地中的空間種植竹子。在竹子成活期間,尚存活的杉木會為竹子遮陽擋風和儲存水分,這樣為竹子的生長提供了濕潤的土壤,母竹水分喪失少,成活率就高。實踐經驗表明,在杉木林套種竹子成活率可達到98%以上,而在跡地和山沖田栽種的竹子成活率卻只有85%左右。
2.杉木林中套種的竹子成林快。已成林的林木林地在砍伐后,林地在杉木多年生長中,土壤已被無數落葉腐化,土壤腐殖質層厚,土壤濕潤疏松肥力高。竹子成活后抽鞭發筍快,成林也就快了。據調林區造林記錄表明,在杉木林中套種的竹子,在5年中每畝成林竹能達到111株,且竹子平均胸徑達4.3cm;在新墾地種植竹子每畝只有62株,平均胸徑只有4.1cm。
3.杉木林中套種竹子,勞動投入少,易管理。成林杉木間伐或皆伐后套種竹子,不需再煉山整地,只需選擇好竹種竹苗,挖穴栽種就行了。竹子種下后不需像新墾地造林后需多次撫育,更不需要打樁固定和松土除草。杉木林中套種竹子造林投入每畝只需280元,而新墾林地每畝成本要470多元,每畝節省了190元。
4.在杉木林中套種竹子,促進植被合理轉化和生態平衡。杉木與竹木混交成林后,生長互相補充,迅速形成混交林,增加了物種的多樣性。
5.杉木林中套種竹子,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資源。如果在處理成林杉木時采取全伐全墾,再次造林不管選擇什么林種,都要進行松土除草保草保苗。這一勞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會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新栽林苗成活。所以,在杉木林中套種竹子,避免了因皆伐、重新開墾造林而造成的環境破壞、水土流失等問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環保而又經濟的造林經營方法。
二、杉木林中套種竹子值得注意的問題
杉木林中套種竹子雖然簡單易行,但也要掌握要領。一些細節問題往往會影響造林質量,掌握與否有事半功倍之差別。下面四個方面值得注意。
1.杉木林中套種竹子要把握好時機。杉木林在中林或成林時,剛經過間伐時進行竹子套種,這時竹子成活率高成林快。
2.選好竹種。由于杉木的特殊性,不是所有竹子都適合套種,在眾種竹子中毛竹為最好的竹種,其次為紅竹、石竹、淡竹和剛竹。
3.竹子種植稀疏有講究。如果杉木林分較均勻,可以適當連蔸挖去一株或幾株杉木,給竹子騰出一些生長空間。栽植密度視杉木主伐期時間而定,主伐期尚遠的可以稀些,主伐期臨近的可以密些。一般毛竹每畝在15~30株,紅竹等中型竹在30~60株。
4.注意撫育管理,促進竹子生長。竹子成活發鞭后,適當進行擴穴,誘導竹鞭延伸。隨著竹子的發展,可適當伐去(連蔸挖去)影響竹子生長的杉木,使之逐漸向竹木混交林過渡。
二、毛竹的適性簡介
杉木林中套種竹子,毛竹為首選的竹種。根據毛竹對氣候、土壤、地形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做到適地種竹、適林套竹。
1.溫度。毛竹一般分布在年平均氣溫13~18℃左右的地區。在年平均氣溫10℃左右,雖然也有毛竹分布,但一般生長不良,經濟效益較差。
2.降雨量與空氣濕度。毛竹一般分布在年平均降雨量8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的地區。從我國“南竹北移”情況看,水分對毛竹分布和生長的影響遠大于溫度。
3.光照。毛竹是喜光的竹種,但也能耐受一定的遮蔭。選擇毛竹筍用林培育基地時,要選擇背風向陽的山坳或坡地,不僅有利于光合作用,而且有利于冬季防凍、春季林地的回溫。
4.風雪。風雪對毛竹的生長影響很大。微風對毛竹林的生長有利,但夏季的干熱風和冬季的干冷風對毛竹林的生長非常有害。在選擇毛竹豐產林栽培的立地時,要考慮風雪災害的因素,要避開風口和容易發生雪災及雪凇霧凇的高海拔地方。
5.土壤。毛竹適生的土壤條件是:土層深厚,含有較多的有機質及礦質營養,有良好的機械組成和物理性能,并呈酸性反應。在生產中,最適于毛竹生長的土壤一般稱之為烏沙土或香灰土,這種壤質黃壤或紅壤質地疏松,富含有機質。沙壤土或粘壤土也適于毛竹生長。
三、廣西三江縣發展杉竹套種的有利條件
1.三江縣境內雨水充沛,日照時間少。境內各地年平均雨量在1493mm。全年實際日照數平均1333.3小時;年平均無霜期321天;年平均隆雪5天;年平均結冰7.2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
2.河流縱橫,是天然的適林地區。三江縣屬珠江上游西江水系的一部分;全縣大小河川74條,全長68km;其中有16條主要河流;縣境內沒有地下河,地下水補給來源于大氣降水,補給與消耗基本平衡,一般泉水終年不斷。
3.土地肥沃,適合不同竹類生長。三江縣屬紅壤地帶,但隨著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分為紅壤地帶、黃紅壤地帶、黃壤地帶。土壤總的特點是:土體肥厚,多為壤土;有機質含量高,適合不同竹子生長。
4.境內植被豐富,適合竹子“擇林而生”。三江縣境內多為丘陵山地,海拔5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帶;海拔500~800米,生長有酸棗、擬赤揚、楠木、楓香、光皮樺等;海拔800米以上山地,多為水源林和灌木叢為主;海拔1000米以下為山地,生長著馬尾松、杜鵑、白栗、毛茅等組成次森林;人工植被主要是杉木林、油茶林、竹林等。不同海拔地區不同林地,均適合套種竹子。
四、三江縣杉竹套種取得的成效
杉竹混交林生產特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杉樹林間套種竹子后,母竹栽后失水少,養分充足,利于竹子成活成林,成活率達98%以上;在林內直接挖穴栽竹,不需重新煉山整地,每畝可節省造林用工成本250~300元左右;竹子12~15年均可郁閉成林,比常規造林提早5~7年;能防治大氣污染,優化人們的生活環境,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能充分利用空間,杉竹生長兩旺。杉竹混交林已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一大亮點,是建設“經濟升級,生態優美”新三江的重要舉措。為做大做強三江縣特色生態農業產業,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全縣大力發展生長快、成林早、經濟效益高的杉竹混交林。到2009年春季,全縣營造杉竹混交林近5萬畝,當年縣里又投資了90萬元新增加種植杉竹混交林1萬畝,采取每畝給農民補助90元的措施,提高了農民的造林積極性。
杉竹套種混交林生產結果證明,杉樹林間套種竹子后,利于竹子成活成林,成活率達98%以上。母竹栽后失水少,養分充足,這樣可加快杉木和竹子的生長,縮短成林時間,能更快地產生經濟效益。中國南方很多地方適合杉竹套種,這種一地兩用一舉兩得的做法,不妨一試。
- 上一篇:怎樣完善油田企業職員培訓
- 下一篇:農業局長民主建設任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