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涼茶機械化加工技術思索
時間:2022-04-19 09:30:00
導語:石涼茶機械化加工技術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浙南山區所稱石涼茶即亮葉臘梅(Chimonanthusnit—en$),臘梅科臘梅屬,常綠灌木,是浙西南和閩東北一帶高山特有的茶藥兩用野生珍稀茶種。葉革質光亮,具芳香氣味。石涼茶富含有效活性成分,如揮發油、槲皮素、黃酮類、生物堿等,含有l2種微量元素、l8種氨基酸、7種維生素,尤以V、鐵、硒等含量高。石涼茶可促進人體消化,具有止瀉、消脂降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在浙南山區.石涼茶因加工粗放,產品保存過程易變色陳化,無法滿足其作為茶葉飲料代用品的品質要求。特總結石涼茶機械化加工技術,以促進石涼茶的利用和開發。
1鮮葉采摘
石涼茶芽葉在3月中下旬萌發.4月初清明節前后可以采摘第1批嫩芽,年采摘2次左右。原料相對集中,可采制時間為10d左右。因此,做好石涼茶的加工準備工作尤為重要。石涼茶葉對生,節間較疏,要求采摘1芽l一2葉,采摘長度不大于6cm,且芽葉均勻,無老葉、莖梗、雜質等口1。
2鮮葉運輸
采后的石涼茶芽葉用透氣性好的竹簍、筐盛裝,勿緊壓,并及時送往加工。采用汽車運輸時,需保持車廂整潔、通風、干燥,且配置防雨設施。石涼茶鮮葉葉質柔軟,含水量高,易擠壓發熱,因此,整個運輸過程應控制在1h以內,中途停車翻動l一2次,避免石涼茶發熱變質。
3加工工藝
石涼茶鮮葉含水量高、葉質薄,節間長并有一定的粘性,以80型殺青機、55型揉捻機、CR一6型烘干機等中大型殺青和干燥設備加工為宜。其基本工藝流程為:鮮葉攤放一殺青一攤涼一揉捻一初烘一整形一攤涼揀剔一足火提香一整理封裝嘲。
3.1攤放
石涼茶鮮葉運回加工廠后,立即置于干凈的竹匾上攤晾,每1m竹匾攤晾2~3,攤晾厚度3~5cm,不宜超過8cm,并經常翻動,避免因局部發熱而變質。同時增加排風與排濕設備,視氣溫、空氣濕度狀況,靈活掌握攤晾時間,以3~6h為宜,若遇低溫陰雨天氣,也可攤晾6~18h。石涼茶攤晾后,以失水20%~25%為宜。結束攤晾的目測標準為:石涼茶鮮葉呈萎蔫狀、葉面失去光澤、葉色轉為暗綠、散發出清香l3Jo
3.2殺青
石涼茶的殺青方法宜采用高溫悶殺老殺的方法。即用滾筒殺青機,溫度280330℃,加大投葉量,減慢滾筒轉速,進葉至出葉約3rain,殺青程度以老殺為宜,標準為殺青葉葉色墨綠有明顯爆點、葉易碎、莖梗柔軟不易折斷。出葉后,用風扇吹涼,薄攤于干凈的竹墊上,充分回潮l~2h,當手捏柔軟莖梗不斷時再進行揉捻。
3.3揉捻
用55型揉捻機,投葉25~3Okg,裝葉至低于桶口3~5cm處,忌裝填過滿。揉捻遵循輕重輕的原則,以輕壓為主,時間25~30min,茶條成條率約80%時,揉捻結束。揉捻過程中,石涼茶忌重壓成團。若存在成團的現象,下機后應及時解塊。
3.4初烘
用CR一6連續烘干機,于110~120℃烘干3~4min,出葉標準為手握略有觸手,不成團,色澤變深綠。再薄攤于干凈的竹墊上回潮1~2h。
3.5復揉與做形
回潮后繼續上機揉捻,投葉量30~35,宜輕揉,時間15~20rain。應避免重壓成團。揉捻葉抖散后用80型殺青機滾干,溫度70~80℃,投葉量約100kg/h。復揉葉在滾筒內連續滾干,根據產量情況,連續滾至7~8成干時出葉。此時制品外形卷曲,色澤深綠油潤,清香散發,可攤涼網。
3.6揀剔
采用人工揀剔方式,剔除老葉、黃片、老梗、雜質,并篩去粉末。有條件的企業用色選機揀剔,效果更為理想。
3.7足干
將經過揀剔的制品置于提香烘干機上,溫度100~110oC。烘干60~90rain。烘干標準為清香彌漫,手捏成粉。烘干結束,下機,攤涼,裝箱嗍。
3.8包裝出廠
石涼茶富含芳香油、容易揮發,應選用密封性好的包裝材料。根據客戶需要,采用各種包裝。小包裝采用鋁鉑袋,并以最小量包裝。待銷產品采用塑料袋密封,再用紙箱包裝后,入庫冷藏。
- 上一篇:書記在春季農村現場會發言
- 下一篇:談論建筑工程監理問題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