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體制的問題與路徑探析
時間:2022-11-25 10:34:37
導語:農業技術體制的問題與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前在農技推廣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與發展。但,改革開放前,我們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這使得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也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從而存在著計劃經濟體制固有的缺陷與不足。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并在2001年成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加快了我國市場化進程的腳步,激發了市場需求格局的調整。我國在農技推廣實踐中,面臨的困難有:
①資金問題:在農技推廣的實踐中,農技推廣的深度與力度不夠很大原因歸結于資金投入不足。在我國農技推廣經費僅占到農業總產值的0.2%,但發達國家中這一比例卻是0.6%~1.0%,因資金投入不足,部分地方的農技體制改革陷入被動局面。
②人員素質問題:由于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尤其在廣大的農村領域中,農民普遍的是文盲,使得我國數億萬的農民群眾的素質不高,這極大的影響和制約了我國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與運用,受傳統思想的禁錮,農民缺乏采用新技術的動力,這影響了農業新技術成果的轉化。
③效率問題: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是不高的,從而帶動著其積極性不高,這大大影響農技推廣實踐運用活動的效率。且現行農業推廣制度無法最大限度的激發出參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因為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的速度、效果、最后效益都不能和推廣主體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掛鉤。
④農村委組織功能弱化問題:我國農業涉及農戶數量多,農業經營存在著分散性的特點,使得農村的組織化程度低,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實踐中缺乏有效的組織渠道使得技術推廣成本高,不利于新技術的廣泛推廣和落實。因此要做好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的改革,就要解決好這些問題。
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
①內因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農民是農村經濟的建設主體,也是農業技術的需求主體,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就是內因。因此要充分維護農民的主人翁地位,調動農民采納、接受農業新技術的自愿性與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加大先進科技的運用與普及,推進農業技術推廣的制度的創新。在農技體制改革中,還應該注重對參與的各方人員的激勵,要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在實踐中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他們的創造性與主觀能動性。
②要注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要鼓勵企業、農民等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大力培育多種成分、多種形式的農技服務組織,形成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構建并逐步完善、創新;促進農技體制的深入改革,使得農技推廣主體逐漸走向多元化。
③要充分提高推廣效率從而降低農業技術推廣成本和交易成本,促進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從而取得最大的效果。要將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技術推廣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創建聯系農戶和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的橋梁即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如:技術推廣站(農業科研單位等)———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農戶的推廣模式)。這樣有利于農民及時學會新的農業技術,也可促進新技術的轉化快速的投入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從而進一步完善新的農業技術,加快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與運用。
④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如何促進在新形勢下,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的深入改革,這很大程度上需要我國的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業的重視,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保障和支持力度。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解決的又一瓶頸。在我國,農民人數多,素質低,農村委組織分散,使得農技推廣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農技的普及與運用,一方面要依靠在實踐改造活動中,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農技推廣主體自身,農技推廣主體要主動的參與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加強農業教育和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技術培訓。另一方面,需要社會各階層人士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上的支持,需要政府出臺和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勵,激勵。每一年在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支出中要增加對農技推廣資金投入;通過建立農業科技推廣專項基金,調整支農資金投入結構:增加對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等領域的資金投入。
⑤農民教育是農業科技擴散的基礎,重視教育強農,才能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各主體人員的素質,才能更好的促進農民接受新的知識與技術,帶動生產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把教育、研究、推廣三者緊密結合,通過培訓帶動廣大的農民朋友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與技術,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帶動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都需要重視教育強農和相關的培訓。這帶來的不僅是素質的改變,更大程度的是觀念,思想的轉變,高素質的農民更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去學習和掌握新的農業生產技術。
三、結論
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的工作不會一蹴而就,是任重道遠的,需要我們每一代人不斷努力學習和長期實踐總結。我們政府一直倡導的是要重農、尊農、富農,如何使數以萬計的農民富起來,有序高效的從事農業生產,過上安定幸福的的生活,是每一屆政府領導人的首要大事。進入信息時代以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需要獲得更大程度的發展才能適應新時期的變化要求,相信隨著我們的廣大農民在實踐中的積極摸索與創新,必會尋找到一條適應中國國情的農業發展之路。
作者:韓榮榮單位:安陽工學院
- 上一篇:關于就業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 下一篇:農保科工作計劃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