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科技推廣的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02-17 03:06:09

導語:畜牧科技推廣的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科技推廣的現狀及策略

1畜牧業發展特點

1.1規模養殖比重越來越大

以母豬為例,2012年12月份,黃陂區能繁母豬為4.9萬頭,其中,散養不足1萬頭,比例為3.9∶1。規模養殖戶對于科技服務較之散養戶提出了更高要求。

1.2養殖戶的養殖水平和政策水平不斷提高

經過多年市場風雨的不斷洗禮和綠證培訓、陽光培訓等多項培訓,多數養殖戶越來越注重養殖政策和科技投入,從各種渠道來增加自己的養殖信息量,素質明顯增強。

1.3畜牧產業化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雖然說現階段廣大的養殖戶在政策水平和養殖技術上比原來有很大的提高,但實際工作中,許多人對畜牧產業化的含義、內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特別是大多數中小型養殖戶,對標準化、生態化養殖概念認識不夠全面,不夠深刻。

1.4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

隨著畜牧經濟的快速發展,養殖污染成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優質、高效、安全、生態成為養殖發展準則。

2畜牧技術推廣體系存在問題

2.1機構不夠健全

區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沒有明確規定,現由畜禽品種改良站履行科技推廣職能,屬差額撥款單位;街鄉鎮沒有設立基層畜牧技術推廣機構。

2.2人員極度缺乏

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的人員與當地獸醫組為1套人馬,其中50歲以上的占70%,大都是子承父業的非專業人員,工作能力和積極性都有欠缺;專業技術人員占整個系統的人員數不到30%,而這30%的專業技術人員往往是畜牧系統的中堅力量,一人都同時承擔多項重任,很少有精力投入到技術推廣工作中來,而專業性強的工作,技術推廣工作又是長期、連續、繁重、人員的現狀根本無法保證該項工作有效地開展。

2.3經費嚴重不足

畜牧技術推廣是一項高投入無回報的服務性公益性工作,所需大量的工作經費只能由政府提供,但目前,該項經費從來沒有被納入到政府財政預算中,單位更沒有經費自行開展該項工作,多種原因造成了畜牧技術推廣經費的空白,目前只能是有項目就干,無項目就看。

2.4政府重視不夠

政府和業務部門沒有將畜牧技術推廣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范疇,即使上級任務部署下來,也僅僅附帶在防疫、檢疫、執法等工作之后簡單地布置一下。雖然有《農業科技推廣法》但各級政府與業務部門貫徹的也很不到位。近年來,黃陂區依照省市改革方案要求,制定了符合區實際情況的基層獸醫體制改革方案上報到區政府,但遲遲未得到批復。這種狀況大大地影響了畜牧業工作的正常開展。

2.5實用新技術缺乏

近年來,養殖業良種良法的普及雖然有了明顯進展,但真正實用的能夠大幅度提高效益的并不是很多,也相對低于發達國家、發達地區的推廣普及程度。比如2011年主推的發酵床養豬技術,當時黃陂區屬全省率先推廣,后因溫度和消毒問題難以解決而擱淺。

2.6技術人員知識老化

絕大多數技術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大多是多年前來自學校學習的,存在老化現象。現在的知識技能更新速度很快,而承擔技術推廣職責的基層技術人員很少有機會學習新的業務知識與操作技能。

2.7考核激勵制度缺失

優良的畜禽品種、先進的管理理念、科學的飼養技術是不是切切實實地被推廣到需要的養殖戶手中,在生產中起到怎樣的作用等并沒有嚴謹的科學考評標準。推廣機構的管理及推廣人員的工作態度與工作成效怎樣,也沒有合理的考核制度,即使下達了畜牧技術推廣工作任務,發了文,可有沒有轉化為生產成果是另外一回事,長期以往就形成了機構與人員的渙散與懈怠。

2.8推廣人員無固定收入

目前基層畜牧科技并無專職推廣人員,主要是集防疫,治病,科技服務推廣為一身,工資報酬主要為以錢養事中防疫勞務報酬和收取一定的診療費。經濟條件好的鄉鎮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萬左右,差的地區僅不足1萬。

3對策與建議

以宣傳新《農業科技推廣法》為契機,依法開展畜牧推廣工作。

3.1完善機構,明確職責

實行機構垂直管理、業務條塊劃分、人權財權由上而下統籌安排,建立省級、市級、區級、鄉鎮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省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負責全省畜牧新技術的開發研究、畜禽品種的繁育與引進,制定推廣項目的決策與指導方案,提供技術支撐,并因地制宜在不同區域推廣不同品種及技術,引導形成一區一特色的養殖格局;同時,組織全省技術推廣體系技術人員的學習與培訓,最好采取技術研發單位直接培訓技術推廣人員的方式,使最新技術能夠準確及時地推廣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市級負責轄區的技術推廣的監管與考評工作。區級技術推廣機構具體負責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并及時向上級反饋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技術的成效及不足、農民的需要及市場的導向。鄉鎮級推廣機構具體實施區域內的畜牧科技推廣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的推廣格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推廣經費的爭取和推廣隊伍的穩定工作。

3.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現代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作為技術支撐機構,要強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懂業務、能實踐、善管理、會溝通的新型技術人才隊伍。省市級部門要把推廣培訓作為提高推廣人員素質的關鍵環節來抓,以便推廣人員更新自己的知識,必要時,隨時舉行有針對性的專項技術培訓,培訓工作不要流于形式,要切實講求實效,畜牧科技推廣人員可采取考試考核法公共招聘的方式,把作風好、技術好的專業人才吸收到推廣隊伍中來,同時在科技人員工資報酬上面也要重點考慮。確保隊伍的穩定性。

3.3完善考核制度,健全崗位責任

考評考核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材料上,要組織考核人員到基層、到區域、到農戶進行走訪、考察、考評,以便使考評考核工作真正地起到監督、督促的作用,而不是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為了完成項目而完成項目。

3.4擴大經費投入,確保專款專用

在經費投入上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制定出適合我國實情的經費投入制度。美國農業推廣的經費主要由聯邦、州和縣的財政提供,另外還有私人團體和個人的捐款、農業部推廣教育基金和廣大志愿者的服務。荷蘭國家推廣體系的全部經費由國家付給,國家每年撥出約9000萬美元的資金作為推廣、試驗示范的經費,這些經費主要用于支付推廣人員的工資、出差補助、推廣資料的生產、組織各種推廣活動、試驗示范等。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農業推廣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為了徹底改變現狀,使農業推廣體系長期保持活力,而且是高效率、高質量、協調有效的進行農業推廣工作,必需加大技術推廣工作經費的投入,并能夠做到專款專用。

3.5依托專業院校,推廣新型實用技術

充分發揮區域內外農業院校及科研機構的能動性,加強與他們的聯系,使他們直接參與到實際推廣工作中,一方面使院校的教育面向社會有針對性,另一方面解決科研成果與轉化生產脫節的問題,使最新的科學技術能夠及時有效地被推廣應用。近兩年黃陂區成功推廣的法系大白豬健康飼養技術主要就是依托湖北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

3.6推廣內容廣泛,方式方法靈活

要鼓勵推廣人員自主創新地進行推廣工作,而不是強行地生硬地要求推廣人員怎樣去開展工作。推廣的內容不僅要涉及生產,甚至法律法規,還要涉及加工、銷售、環境保護與利用、推廣的方式方法應該包括技術咨詢、信息、組織培訓、專業講座以及入戶一對一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靈活運用。

3.7創新推廣理念,展現推廣活力

2012年初,黃陂區肉牛品改工作脫離了項目支持,筆者等就積極探索牛品改工作推廣新理念,多次組織各罐點站負責人和品改員召開座談會并深入農村調研,在有利于牛品改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市場化推廣的新模式,網羅社會人才。由畜牧部門一家推廣這種傳統而單一的推廣模式只能適應有項目的支持,離開了項目的支持這種陳舊的推廣模式就難以發揮作用。2012年初,在脫離項目的支持后,筆者等大膽啟用由“區品改站+當地獸醫站+專業戶”建立凍配點的市場化推廣理念,將牛改工作全面推向市場。經過1年的運作,充分證明了這種推廣模式的后勁與活力。

3.8開展示范建點,逐步輻射全區

2012年黃陂區畜禽品種改良站立足本職,轉變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創新思維,采用畜牧部門帶專業戶的新型聯營模式,示范建點,重點打造姚集、李集、蔡榨生豬人工授精工程,形成示范點,發揮帶動效應,然后由點到面,把生豬人工授精技術推向全區。

3.9利用網絡平臺,實施資源共享

以黃陂區信息網絡平臺為依托,大力宣傳農業科技推廣,開設畜牧科技推廣專版,區畜牧科技推廣機構將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信息、好經驗及時在網上,為當地農民提供最新的科技、市場信息服務。畜牧科技推廣離不開科技推廣人員素質和推廣體系建設,科技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主觀原因,推廣體系建設是客觀原因,二者缺一不可。科技推廣人員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創新,才能有所為。作為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嚴格遵照新《新農業科技推廣法》,不斷健全農業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各級農業推廣機構,保障農業科技推廣經費和推廣人員報酬,確保隊伍穩定,并明確各級推廣機構的責任和義務。科技推廣人員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農業推廣體系建設全面完善,齊頭并進,才能推動農業推廣工作上一個更好的臺階。

本文作者:高輝工作單位: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畜牧科技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