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稻區雜草成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8 10:41:00

導語:鹽堿地稻區雜草成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鹽堿地稻區雜草成因分析論文

1雜草成因分析

1.1移栽大田雜草成因

1.1.1雜草種子或根、莖部位繁衍遺留下來的本地品種。主要有千金子、稗草、異形莎草、蘆葦及少量的水生闊葉雜草,這些雜草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具有耐低溫、耐鹽堿、耐旱、耐漬水、抗病等較強的抗逆性,其生育特性具有生長周期短、繁殖系數高、自繁能力強等野生習性。雜草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加上近幾年少耕、免耕簡化栽培技術推廣應用,使其迅速繁殖,蔓延危害。當地雜草主要傳播途徑:①農工在農事作業時,將拔除的雜草,隨手扔進灌渠內,雜草隨灌溉水流進其他稻田;②禽類、牲畜活動,致雜草近距離傳播。種子成熟后,被一些禽類、牲畜食用后,未及時消化即排出體外,這部分種子就地生根發芽,生長繁殖危害;③農場內部農機跨區作業,在有雜草滋生的田間作業后,將附著在農機具上的雜草種子(鹽堿土粘著性強,機械在田間作業時粘上泥,泥土上附著雜草種子)從發生地帶到異地,使其落地再生;④氣流、灌溉水等其他自然方式傳播,特別是長在近水渠旁的雜草種子成熟后,種子散落在水面上,隨灌溉水流進大田,在大田內繁殖蔓延。另有一些地頭、田埂雜草種子成熟后,隨氣流飄落大田。

1.1.2種子田中異品種植物,即“紅稻”、“大青棵”等。其來源主要是由水稻種子在調運過程中傳入稻田,和水稻一起在田間生長繁育蔓延,對水稻生產構成危害。

1.2地頭、田埂雜草成因

地頭、田埂雜草多為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混合群落,世代生活在地頭、田埂上,系自繁,生命力極強。也有的是人們在后來的生產活動中,從大田中帶出的雜草。雜草種類主要有蘆葦、節節菜、鴨舌草、丁香蓼、馬唐、稗草、千金子等。這些雜草生長在地頭、田埂上,通風透光,環境條件好,根系發達,混雜叢生,生長茂盛,多數人不重視其危害性,且常被人忽略,其實這里是雜草的滋生地,是稻田雜草的傳播源頭,是害蟲的避難所,是植物病菌的繁殖場,是化除死角。

2雜草防控策略

2.1種子檢疫

加強種子檢疫工作,控制種源,切斷雜草傳播途徑。從種子源頭上加以控制,保證干凈稻田不被雜草種子污染,是防止雜草種子進一步蔓延擴散的根本措施。農場種子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種子繁育田的管理,從田間人工去雜到機械精選種子,每個環節都要抓細抓好,努力提高種子質量,確保商品種子不含異品種稻,不含雜草種子。另外,種子部門在引種時,不應到有“紅稻”、“大青棵”等稻區引進新品種。

2.2農業措施

2.2.1改進栽培方式。打破雜草生存條件,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徹底消滅雜草危害的關健性措施。①深耕滅茬:于大、小麥收割后,改重耙滅茬為機械懸掛四鏵犁耕翻滅茬,耕深一般在15~18cm(耕過深,土壤易返鹽堿,影響機插秧苗活棵),使散落在田表的雜草種子埋下較深的土層,使之不能萌發或即使種子能萌發也因種子埋藏過深而無法出苗。特別是對雜草發生重的田塊,土壤更要深翻平整。②輪作換茬:對一些惡性雜草發生嚴重的稻田,要輪作換茬,改水田為旱地,種植雙子葉植物(如棉花、大豆等)。破壞水生雜草尤其是禾本科雜草的生存環境,然后再用化學手段對雜草加以控制和滅殺,達到降低雜草基數的目的,最終使惡性雜草消跡。

2.2.2清洗農機具。鹽堿土粘著性強,機械作業時,粘土附著農機具上,農機到新作業區作業時,就將被雜草種子污染過的泥土帶入田中。因此,作業過的農機具進行清洗后才可到新作業區作業。

2.3化學除草

2.3.1清除地頭、田埂雜草。①在麥收后,水稻移栽前,用41%農達水劑2250~3000mL/hm2或用20%克無蹤2250~3000mL/hm2,對水750kg/hm2噴霧,即可殺滅田間溝渠雜草。②在雜草生長旺盛期(7月底,8月上、中旬),雜草種類齊全,生長量大,選擇晴天,用41%農達水劑2250~3000mL/hm2對水750kg/hm2定向噴霧,可有效控制當季雜草危害,降低下一年度雜草發生基數。

2.3.2防除大田雜草。①土壤封閉:第1次封閉在大田水整后,水稻移栽前,防治一年生多種單、雙子葉雜草,用60%丁草胺乳油1500mL/hm2加10%農得時225g/hm2,拌藥土撒施均勻,保水5~7d;第2次封閉在水稻移栽后5~7d,用60%丁草胺乳油1500mL/hm2加10%農得時225g/hm2,用藥土均勻撒施,上淺水層,保水5d。②莖葉處理:2次封閉后,田間仍有稗草、千金子需要補除的,用10%千金乳油750~1050mL/hm2對水750kg/hm2,于雜草二至三葉期施藥。若有稗草及其他闊葉雜草田,也可用2.5%稻杰油懸浮劑750~900mL/hm2對水750kg/hm2噴霧。

2.4人工拔草

水稻生長到中后期,稻田內有殘留的大齡雜草,這部分雜草與水稻爭光、爭肥、爭空間,嚴重影響水稻后期生長發育,對水稻品質、產量影響很大。因此,應動用人工,將雜草連根拔除后,放入袋中,帶出田外,集中銷毀。特別是近幾年稻田內惡性雜草千金子繁殖快,危害重。除惡性雜草忌用鐮刀割除,由于千金子割茬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折斷的莖干,在適宜環境條件下,能生根長葉,形成再生植株危害周邊稻株。因此,必須連根鏟除,集中處理。

參考文獻

[1]潘學彪,陳宗祥,左示敏,等.江蘇省雜草稻成因及防控策略[J].江農業科學,2007(4):52-54.

[2]陳樹文,蘇少范.農田雜草識別與防除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論文關健詞:鹽堿地稻區;雜草成因;防治策略

論文摘要:分析蘇北鹽堿地水稻田間雜草蔓延危害成因,提出稻田內、外運用農業栽培措施、化學防治等技術手段,綜合治理稻區雜草策略,以達到扼制雜草危害,提升水稻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