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細噴霧技術研究
時間:2022-05-12 08:49:00
導語:小議細噴霧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室內測試表明,噴頭孔徑越小,噴霧霧滴越細,分布更均勻;田間試驗表明,細噴霧與常規噴霧相比,在防治藥液用量減少50%的情況下,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無顯著性差異。噴頭孔徑、霧滴粒徑與防治效果存在相關性。
關鍵詞噴頭;測試;霧滴;細噴霧;增效作用
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藥劑噴霧器具的質量、性能優劣關系到防治質量的好壞,噴霧霧滴的粗細、分布的均勻與否,直接影響到防治效果。一般噴霧器噴頭孔徑越小,噴霧霧滴就越細,霧滴在作物上的分布也就更均勻,藥效更加容易發揮[1,2]。為了明確細噴霧技術對于藥劑藥效發揮的影響,我們在實驗室和田間開展了測試和試驗,期望通過試驗來初步明確細噴霧技術的一些性能和使用效果。
1噴頭測試
1.1材料與方法
1.1.1噴頭
圓錐霧噴頭,孔徑1.2mm
圓錐霧噴頭,孔徑1.0mm
圓錐霧噴頭,孔徑0.7mm
1.1.2霧滴譜和霧滴粒徑測定方法
將預先制作好的氧化鎂板置于自動噴霧裝置噴頭正下方的載物臺上,氧化鎂板與噴頭之間的距離為50cm,。將自動噴霧裝置的噴霧壓力設為0.2MPa。用氧化鎂板收集噴頭瞬間噴出的霧滴。在顯微鏡下用測微尺測定霧滴的直徑,每塊氧化鎂板測定100個以上霧滴,統計不同直徑的霧滴分布數,用內插法求出霧滴體積中徑和數量中徑。
1.1.3噴頭噴出霧滴的分布均勻性測定
用霧滴收集槽收集不同區域的霧滴,收集槽長和寬分別為140cm和100cm,沿長邊方向共分布50小槽,每小槽寬度2.82cm,每小槽收集到的霧滴匯合后流入試管,測定每試管內水的容量。霧滴收集槽置于自動噴霧裝置噴頭下方,噴頭與霧滴收集槽的垂直距離為50cm,噴頭位于收集槽中心點的正上方。保持噴頭垂直向下噴霧,自動噴霧裝置的噴霧壓力設為0.2MPa。
1.2測定結果
1.2.1不同噴頭噴頭的霧滴譜
1.2.2不同噴頭噴出霧滴的體積中徑
表1
噴頭霧滴體積中徑(μm)霧滴數量中徑(μm)
孔徑1.2mm222.4179.7
孔徑1.0mm184.2161.9
孔徑0.7mm122.186.0
1.2.3噴頭噴出藥液的分布均勻性
注:0表示噴頭垂直下方所對應的收集小槽,負值表示位于噴頭左側的小槽編號,正值表示位于噴頭右側的小槽編號,小槽的寬度為2.82cm。總的噴液量為500ml。下同
2.田間試驗
2.1材料與方法
2.1.1供試材料和藥劑
噴頭:花卉噴霧器,噴頭孔徑小于1.0mm;常規噴頭,孔徑大于1.5mm。
藥劑: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商品名:速克靈,市售。
2.1.2試驗設計
試驗處理:設速克靈1000倍液30公斤/畝、20公斤/畝、15公斤/畝、10公斤/畝;800倍液20公斤/畝、15公斤/畝、10公斤/畝;600倍液20公斤/畝、15公斤/畝、10公斤/畝;加空白對照,共11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小區面積17平方米,各處理間隨機排列。“1000倍液30公斤/畝”處理使用常規手動噴霧器(常規噴頭)噴霧,其他處理使用花卉用噴霧器(小孔徑)噴霧。
2.1.3試驗安排與效果考查
試驗在慈溪市坎墩鎮農戶蕃茄大棚中進行。3月29日噴藥防治,用藥當天天氣晴熱。于藥后7天調查用藥前已標記的蕃茄病情,計算防治效果。
2.2結果分析
藥后7天調查,處理“600倍濃度20公斤/畝”防效最好,未發現病果;其次為“1000倍濃度30公斤/畝”、“800倍濃度20公斤/畝”、“600倍濃度15公斤/畝”,防效均為98.30%;再次為“1000倍濃度20公斤/畝”、“800倍濃度15公斤/畝”、“600倍濃度10公斤/畝”,防效均為96.61%。之后分別為“1000倍濃度15公斤/畝”,防效為93.19%;“800倍濃度10公斤/畝”,防效為89.84%;“1000倍濃度10公斤/畝”,防效為83.03%。細噴霧在減少藥量的情況下可取得與“常量常規噴霧”相同的防效(詳見表2)。
表2
處理防效
1234平均
1000倍濃度30公斤/畝100.0093.21100.00100.0098.30ab
1000倍濃度20公斤/畝93.21100.0093.21100.0096.61ab
1000倍濃度15公斤/畝93.21100.0086.5293.2193.24bc
1000倍濃度10公斤/畝86.5293.2172.9579.7483.11d
800倍濃度20公斤/畝100.0093.21100.00100.0098.30ab
800倍濃度15公斤/畝100.0093.2193.21100.0096.61ab
800倍濃度10公斤/畝93.2186.5286.5293.2189.87c
600倍濃度20公斤/畝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a
600倍濃度15公斤/畝100.00100.0093.21100.0098.30ab
600倍濃度10公斤/畝100.00100.0093.2193.2196.61ab
3小結與討論
3.1根據噴頭室內測試,⑴由圖1、2、3可以看出,噴頭孔徑為1.2mm、1.0mm、0.7mm的霧滴粒徑分別集中在160um~250um、100um~220um、40um~100um,當噴頭孔徑逐漸變小,霧滴的粒徑也逐步變細[4]。⑵由表1看出,噴頭孔徑為1.2mm、1.0mm、0.7mm的霧滴體積中徑分別為222.4um、184.2um、122.1um,霧滴數量中徑分別為179.7um、161.9um、86.0um。霧滴體積中徑、霧滴數量中徑隨噴頭孔徑變小也逐步變小。⑶由霧滴分布均勻度測定可以看出,隨著噴頭孔徑逐漸變小,霧滴從噴頭噴出后,向兩邊逐漸減少,更向中間集中,呈正態分布。
3.2由表2結果可知,以處理“1000倍濃度30公斤/畝”為對照,“1000倍濃度20公斤/畝”與之比較,表現為用藥量減少,而防治效果基本不變;“1000倍濃度10公斤/畝”由于減藥量太多,表現出明顯差異。當藥液濃度提高,由1000倍變為800倍時,也表現出同樣的規律。但當藥液濃度更高,變為600倍時,由于本身藥劑用量較大,各個用量梯度間沒有表現出差異。
3.3田間試驗表明:細噴霧與常規噴霧相比,在防治藥液用量減少50%的情況下,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無顯著性差異[5]。說明在病害防治中,噴頭孔徑、霧滴粒徑與防治效果存在相關性,今后試驗將進一步進行驗證。總之,由于噴頭孔徑變小,噴出霧滴更加細、均勻,噴霧性能改良,更加有利于藥劑藥效的發揮。即使在藥劑用量減少的情況下,也能取得令人滿意的防治效果,可以在生產上進一步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學友,李世華.低容量噴霧技術的應用效益[J].安徽農業科學,1996,24(2):162-164.
[2]楊廉偉,陳將贊,戴以太,等.不同噴霧技術對水稻葉面害蟲和基部病蟲防治效果探討[J].中國稻米,2007,2:59-60.
[3]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計分析及其計算機處理平臺[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202-210.
[4]陳京元,林親雄,夏劍萍,等.蘇云金桿菌油懸浮劑超低容量噴霧技術[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4,28(5):63-66.
[5]張艷,景云飛,等.超低容量噴霧器使用結果初探[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7,28(10):53-54.
- 上一篇:小議伊維和阿維的菌素的生物活性比較
- 下一篇:小議滅鼠劑的抗性開展與治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