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發展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
時間:2022-01-18 03:29:00
導語:加快農業發展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月9日至10日,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五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分析當前農業形勢,研究部署2002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在會上作了題為《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努力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報告,提出要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與任務,正確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堅持實施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加大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力度,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努力提高我國農業的整體素質、綜合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杜青林說,去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農業部門與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認真落實增加農民收入的各項措施,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新的成績。克服嚴重干旱等自然災害,農業保持了平穩發展。主要農產品除糧油略減外,棉花、糖料、蔬菜、水產品和畜產品都保持了增長態勢。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優質稻、專用小麥、特用玉米、“雙低”油菜、優質水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畜牧業尤其是奶業快速增長,成為新的亮點。漁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農產品產銷銜接逐步緊密,訂單農業不斷發展完善。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農業標準化有了良好開端。主要農產品進一步向優勢產區集中,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分工的趨勢逐步顯現。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鄉鎮企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大,農村二、三產業持續發展。農業科技進步取得新成果。農墾改革取得新成效。農機工作取得新成績。糧棉流通體制改革優化了糧棉生產布局。增收和減負工作得到高度重視,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切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預計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4%以上,扭轉了連續四年增幅下滑的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為加快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杜青林指出,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新階段的“爬坡”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步履艱難,面臨著農產品供求關系發生根本變化、進口農產品沖擊和國際經濟嚴峻形勢三大考驗。面對如此嚴峻的考驗,要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必須把握五個關鍵點,即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目標,把戰略性結構調整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線,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把應對入世挑戰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緊迫任務,把全面落實黨的政策作為農業發展和農村穩定的根本舉措。
杜青林指出,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性措施。要突出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培育優勢產品入手,揚長避短,構建農業優勢區域和優勢產業帶,使農業生產布局不斷得到優化。抓緊制定優勢農產品布局規劃和實施方案,把發展優質、專用、無公害農產品和構建農業的優勢區域及優勢產業帶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根據有所側重、扶優扶強的思路,分類研究我國農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與劣勢,選準主攻方向,實施品牌戰略,在重點產區培育一批優勢產品和優勢產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要沖破行政區劃的局限,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生產格局。要把小城鎮建設和引導鄉鎮企業合理集聚、完善農村市場體系、發展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小城鎮和鄉鎮企業增加農村就業、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加快農村就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杜青林強調,當前,要進一步穩定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培育和發揮我國農業的競爭優勢,以積極的姿態、務實的精神、靈活的策略應對入世的挑戰。把應對入世與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農業科技進步緊密結合起來;有重點、有計劃地從優勢產品入手,培育優勢產業和產業帶,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努力擴大出口;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切實保護我國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傊?,要集中力量在影響競爭力的關節點上取得突破,把優勢產品和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從今年開始,農業部門要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一要實施優質、專用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發展行動計劃。各地特別是糧食主產區,要在穩定生產能力、密切產銷關系的前提下,繼續壓縮一般品種,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品種。
二要實施畜牧業發展行動計劃?!笆濉逼陂g,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爭取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優質畜產品在畜產品中的比重爭取每年增加兩個百分點,畜牧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三要實施園藝業發展行動計劃。經過“十五”期間的努力,園藝產品良種率要提高10個百分點,加工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重點園藝產品形成規?;?、標準化生產。四要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行動計劃。圍繞大宗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積極發展綜合型、契約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五要實施漁業發展行動計劃。水產養殖業,尤其是名優特新水產品要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加快數量型漁業向質量型漁業轉變,進一步增強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發展后勁。六要實施農墾發展行動計劃。通過增創體制優勢整合資源優勢,培育農墾優勢產業和新增長點,解放和發展農墾生產力。
杜青林指出,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于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要緊緊圍繞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任務,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抓好,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一要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二要以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三要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農戶和龍頭企業“雙贏”。四要搞好社會化服務,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
杜青林指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重大,任務艱巨,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要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檢驗體系,著重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各級農業部門當前要重點抓緊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質量安全標準,強化檢測檢驗手段,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二是下決心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解決菜籃子產品高毒農藥殘留和畜禽產品使用違禁藥物問題。三是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四是大力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和供應。
杜青林指出,要以農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強化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支撐力。擴大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啟動第二期“種子工程”,試行良種推廣補貼制度,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優化農業科技布局,重點搞好農產品加工及轉化、旱作節水農業、退耕還草、生態農業和漁業水域生態修復等關鍵技術的研究,使科技成果與適用技術組裝配套。支持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型農藥、獸藥、肥料等農業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抓好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工程建設,在農業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總體跟進國際先進水平并有所突破。推進農業科研院所改革,扶持農業科技創新主體,使農業科研資源向重點院所、重點項目、科研骨干集中,促進產學研結合,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科技示范場、示范園建設。
杜青林強調,要大力推進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做好“放大窗口”、“擴展平臺”、“延伸網絡”三項工作。加快實施“‘十五’農村市場信息服務計劃”,及時掌握國內外市場、科技動態信息。信息收集、整理和要制度化,不斷提高準確性和權威性。努力把中國農業信息網建成國家農業核心網站,充分發揮中央電視臺七頻道傳遞農村市場信息的重要作用。完善省級信息網絡建設,加強縣級信息平臺和鄉鎮信息服務站建設。信息服務網絡要向龍頭企業、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種養大戶、農機大戶和有條件的村延伸,形成以計算機網絡與傳統媒體優勢互補的網絡體系,促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
杜青林要求,面對農業發展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各級農業部門要從正在變化的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進一步強化與時俱進意識,轉變職能和工作作風,增強抓調研的基本功、抓重點的工作能力和抓落實的整體合力。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要重點抓好村級和鄉鎮站所“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加強基層干部思想和作風建設。今年農業部要為農民增收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辦十幾件實事。比如,依托國家級和省級果茶良種苗木繁育場,為農民提供良種苗木4.5億株,可覆蓋300萬戶農戶;在100個縣以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為重點,示范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大約20萬農戶受益;進行“農業節目進村入戶工程”試點,并爭取全面啟動。
杜青林最后強調,在新的一年里,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扎實工作,奮發有為,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
- 上一篇:鄉黨委副書記勤廉工作匯報
- 下一篇:就業職員醫保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