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狀況及策略

時間:2022-07-10 03:09:27

導語:農機化狀況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化狀況及策略

1現狀

(1)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饒河縣農業機械發展迅速,截至2011年末,全縣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6429臺,22萬kW,配套農機具11050臺。聯合收獲機576臺,4.4萬kW,其中玉米收獲機72臺,水稻專業收獲機118臺。小型四輪拖拉機605臺,0.8萬kW。目前,農業機械已經成為饒河縣農民生產必需裝備,也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2)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饒河縣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87%,比2010年增長6個百分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

(3)玉米機收成為發展新亮點。近年來,特別是2008、2009、2010這3年,農民購買使用聯合收割機熱情空前高漲,2007年前全縣僅有玉米收獲機6臺,2008年新增14臺,2009年新增21臺,2010年又新增31臺,總量達到72臺,其中勇猛、中收領航和約翰迪爾等高性能收割機占70%以上。目前,有4個鄉鎮擁有玉米收獲機10臺以上。2011年,這些聯合收獲機投入收獲作業,輔以外地跨區作業,全縣玉米機收面積達5萬hm2(75萬畝),機收率達到95%以上。玉米收獲機械化成為饒河縣近期農機化發展新的增長點和亮點。

(4)機插秧技術推廣穩步推進。水稻栽植機械化一直是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瓶頸,也是農機化科研推廣的主攻方向。目前,機插秧技術已基本成熟,在發達地區得到廣泛推廣應用。2008-2011年,政策性農機購置補貼的逐步擴大,提高了農民的購買力,全縣推廣插秧機117臺,總量達到684臺,使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推廣在全縣穩步推進。

(5)農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明顯增強。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和農機戶不斷增多,服務領域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目前饒河縣有四排農機合作社、饒河鎮北方農機合作社、西豐鎮葦溝村農機合作社、小佳河農機合作社和山里鄉農機合作社5個大型農機合作社,每個合作社都配備了整地、秋收和深松等一系列大型農機具,不但為本村、本鄉鎮農民服務,在大忙季節還到其他鄉鎮進行跨區作業,農機跨區作業的范圍不斷增加,農機化服務經營收入已成為當前饒河縣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主要問題

(1)農機裝備總量及農機化水平偏低。農機裝備總量遠不能滿足饒河縣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機化總體水平還比較低,2011年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僅為87%,遠低于先進地區平均水平,尚處于農機化發展的初級階級。

(2)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結構性矛盾突出。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下,近年來農機裝備結構有所改善,高性能的農業機械有所增加,但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別是一些低效率、高耗能的淘汰機型仍在大量使用,技術含量高的機械較少;耕作機械特別是小四輪多,種植、收獲機械偏少。

(3)自然條件和客觀因素制約農機化的發展。一是實行土地聯產承包制后,土地分散和種植結構不統一,制約了規模種植和農業機械化發展。同時,生產布局不統一,播種時間不統一,造成同一片田種植品種不同,收獲時間不同,不利于大型機具進行全面機械化作業。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很多地方沒有機耕道或者機耕道設置不合理,使機械無法通過。三是山地多,坡度大,直接影響機械耕作。

(4)組織化、專業化程度偏低,經營成本偏高。到2011年底,饒河縣鄉鎮農業作業服務組織僅有5個,大部分農機戶處于“散兵”狀態,分散經營造成農機作業市場無序競爭,農機作業質量低,農機作業效益低等。同時由于農業用油供給沒有保障,柴油價格偏高,用油高峰期間供應不上,使農機經營成本不斷增加,影響農機使用效率。

(5)新技術、新機具推廣面臨困難。首先是缺乏推廣工作經費,導致許多該做想做的事難做。其次是由于農戶土地分散,建立示范基地困難,導致推廣說服力不強,新技術推廣緩慢。第三是與農業部門還沒有形成合力,推廣力度還待加強。

3發展對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加強財政和信貸資金的整合聯運,充分發揮財政扶持資金的引導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和經濟組織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搞好協調,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繼續鞏固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重點向一機多能、高效低耗的農業機械過渡。在抓好水稻生產機械化的同時,向林牧副漁業生產機械化邁進。

(3)圍繞實施現代農機裝備推進工程,推進農機服務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以點帶面,促進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以及在農機安全監督、教育培訓、示范推廣和維修管理等方面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