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技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9 04:55:00

導語: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技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總結了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技術,包括池塘建設、種苗放養、河蟹的飼養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以期指導這一水產養殖新模式的推廣。

關鍵詞:河蟹;鱖魚;池塘套養

2005年以來,泗陽縣大力推廣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模式,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提高了經濟效益,開辟了水產養殖新模式。現將其相關技術總結如下。

1池塘建設

河蟹喜靜易受驚,養蟹池塘應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一般為長方形東西走向,面積0.7hm2左右,pH值為6.8~9.0,最佳pH值7.5~8.5,透明度為40cm左右,蟹池較淺的可在塘內側開挖0.8m左右、寬3~4m的蟹溝,便于河蟹高溫季節棲息于水溫較低的溝底。防逃墻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內10~20cm,材料可用水泥板、鈣塑板、石棉瓦等。進排水都要用較密的鐵絲網或者塑料網封好套牢,以防養殖對象逃逸和敵害隨水進入。

蟹池要進行清整消毒,保持水深10cm,用1050~1500kg/hm2生石灰化漿后全池均勻潑灑消毒,如果時間倉促,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石灰藥效7d左右,漂白粉藥效2~3d,溝塘內要移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塘內應放養水浮蓮、蒿草等浮水及挺水植物,供蟹覓食或者附著,為蟹放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開春清塘大約1周后放鮮活螺螄4500~7500kg/hm2,讓其自然繁殖,螺螄作為河蟹的活餌并清除部分殘餌,大螺螄也可被成蟹扎碎吃掉。

一般在池塘的一端或者中央深水處用網圍開辟出面積為蟹池1/5左右的暫養區,將河蟹集中培育到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長和螺螄繁殖到一定數量再將河蟹放到池塘里。

2種苗放養

一般2月下旬至4月初,水溫5~10℃時開始放養蟹種,養蟹要選用長江親蟹繁殖的蟹苗,1kg蟹苗數在16萬只左右,經過4d以上時間的淡化處理,出池時池水鹽度在5‰以下。蟹苗色澤純正,游泳爬行活躍。要求放養的蟹種大小適中,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活躍,附肢齊全,無病無傷。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放7cm左右鱖魚種450~750尾/hm2。從外地購回的幼蟹,經長途運輸離水時間較長,應將幼蟹連同包裝袋放在水中浸泡2~3min,取出放置10min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3min再取出放置。如此反復2~3次后,放入5‰的食鹽水中浸泡10min后再放入暫養區內進行強化培育。蟹種放養一般應選擇持續晴暖天氣,水溫較高時投放,以提高河蟹的成活率。

一般產蟹300kg/hm2以上的商品蟹可投放優質蟹種60~75kg/hm2,產蟹450kg/hm2以上的應放蟹種90~100kg/hm2,產蟹750kg/hm2以上的應放蟹種150~180kg/hm2。

3河蟹的飼養管理

3.1餌料投喂

投喂原則:按蟹不同發育生長時期,精飼料、青飼料、粗飼料和動植物性飼料科學搭配。蟹是雜食性動物,其餌料為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和人工商品配合顆粒餌料。

常見的植物性餌料主要有各種水草、小麥、玉米、豆餅等谷物餌料以及南瓜、西瓜皮等多種蔬菜;動物性餌料主要是小魚、小蝦、螺螄等低棲動物以及動物內臟等。投喂量要根據個體增重、溫度的升高逐步增加。一般按照“葷素搭配,兩頭精中間粗”的原則,剛下池時多喂動物性餌料以增加其體質,逐漸搭配粗餌料至6月下旬。到9月初高溫季節主要投喂植物性餌料,防止河蟹性早熟。9月中下旬起加大動物性餌料投喂,增加河蟹營養積累,以利蟹黃和蟹膏的增長,有利于增加河蟹個體重量和質量,同時積極開發廉價動物餌料源來降低成本。

投喂方法做到多點定位、定質、定時,少量多次。定時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4~5時投喂為主;定量即根據蟹的生長階段季節具體氣候而掌握投餌量,18℃以下按蟹體重5‰左右投喂,18℃以上按11‰左右投喂,即根據蟹體重保證蟹吃足,忌忽飽忽餓;定質即培育蟹種前期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后期以植物餌料為主,白天投喂量占總量的30%,傍晚占70%,以第2天略有剩余的量來掌握;定點即每10~20m2設1個固定的投餌點,以防投餌不均引起爭食殘殺,也便于檢查攝食情況。

3.2水質管理

池水初期偏肥,后期偏瘦。蟹種剛下池時水位保持50~70cm,以利水溫升高,促使幼蟹活動生長,以后逐漸加深水位。炎熱的夏季,為了保證池水溶氧充足,水質清新,必須保證水深在1.2~1.5m。平時定期換水。要勤于巡塘,觀察蟹的動態,隨時沖水換水,使水域保持良好水質。換水時要先排池底老水后灌外河新鮮水。

3.3病害防治

(1)細菌性疾病。腹部附肢腐爛,肛門紅腫。用1mg/kg

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潑灑,或0.1~0.2g/kg的土霉素拌餌投喂。

(2)甲殼病。初期背殼出現分散的紅斑點,以后連成一片,進一步發展為中間潰爛,周圍黑色,可潑灑15~20mg/kg生石灰加以控制。

(3)纖毛蟲病。病蟹背甲出現白色弩狀物,生長緩慢,食欲差,由聚縮蟲、累枝蟲引起,可用0.25~0.40mg/kg孔雀綠或5~10mg/kg福爾馬林(40%)治療。

(4)生物敵害。主要有水蛇、青蛙、蟾蜍、水老鼠、鳥類等。要搞好預防設備,阻攔它們進入蟹池,一旦發現及時捕殺。

平時要做好池塘消毒清池工作,選擇優良蟹種放養,放養時消毒,做好水質管理,餌料投喂葷素搭配合理,保持水面積1/3~3/5的水草,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調節水體生態環境防病。防病用藥時要充分考慮混養的鱖魚,防止用藥不當造成鱖魚的死亡。

4日常管理

要堅持早晚各巡塘1次,①查水質狀況,測水溫,觀察池水變化,發現水質變化及時采取措施。②查河蟹攝食活動情況,檢查池中有無殘餌,調整餌料投喂量,并打掃食場及時撈除食餌防止腐敗,如暫養池中水生植物被蟹吃完,應及時補栽。③查防逃設施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雨大風天氣要隨時檢查,嚴防河蟹逃逸。④查病害生物敵害侵襲,發現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

加強對蛻殼蟹的管理:①蛻殼時嚴禁換水,否則因水壓差或脫水造成死亡。②蛻殼期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受驚。③適當多投餌,防止互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