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大豆生產技術要點
時間:2022-01-31 09:03:43
導語:優質大豆生產技術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食品大豆生產需要按著如下標準和規定進行生產,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條件,GB4404.2糧食作物種子豆類,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1種植地塊的選擇
種植地塊環境應符合NY/T391的要求。種植地塊周圍無污染源,土壤耕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排水和保水性能好,土壤酸堿度6.5~7.5。
2種子選擇及處理
2.1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抗逆性強、豐產性好,經審定推廣的優質品種。例如黑龍江省第三、四積溫帶可選用北豆5號、東農46、黑河30、黑河38、黑河36、北豐11等品種;第五、六積溫帶可選用墾鑒豆27號、東農44、東農45、黑河25、黑河31號、黑河32等品種。2.2精選處理。按著GB4404.2種子質量要求進行精選,人工剔除病雜粒和蟲食粒,使種子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2%。選定后的種子可用硫酸鋅、鉬酸銨或硼砂等生物菌劑或微肥等拌種,曬種1~2天后播種。
3茬口調換及整地
3.1選茬。大豆豐收田往往是施用有機肥較多非重迎茬地塊。大豆獲得高產必須進行科學輪作,這是獲得高產的前提,做到不重茬,不迎茬,否則,重迎茬會消耗土壤中某些單一養分,致使大豆營養失調,根系發育不良,根瘤菌活動能力減弱。前茬最好選擇馬鈴薯、玉米、小麥和非豆科雜糧等。3.2整地。最好進行秋翻秋起壟或者進行秋深松起壟,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滅茬還田起壟,北方大豆采取壟作栽培有利于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透氣性,利于種子萌發、出苗和田間雨水的排灌等。整地要使耕層土壤疏松細碎、壟面平整。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頂漿扣壟,一般是在4月上旬,當土壤化凍10~15厘米時,進行起壟,起壟后及時鎮壓。前茬有深松基礎的地塊可原壟播種大豆。每平方米耕層內不要超過5個直徑為5厘米的坷垃,壟向順直,壟體鎮壓之后,壟溝至壟臺高18厘米為宜。
4底肥種肥及葉噴
4.1底肥。以充分腐熟的經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作底肥,每公頃結合整地一次施入有機肥15~30噸以上。4.2種肥。肥料施用要符合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的要求。根據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和配方結果確定化肥施用量。一般每公頃施二銨90公斤左右,硫酸鉀45公斤左右;或每公頃用大豆專用生物肥250~300公斤,施于種下5厘米處,或分層深施于7厘米和14厘米處。必須種肥隔離,避免燒種。4.3葉面肥。如果大豆前期長勢不好,苗矮細弱,可在大豆初花期葉面追肥,一般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1.5公斤加10公斤尿素,兌水50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
5播種時間及方法
5.1播種時期。當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例如黑龍江第三、四積溫帶地區適宜播種時間為5月5日~5月15日。第五、六積溫帶地區為5月10日~5月20日。5.2播種方法。相同的大豆品種要根據地力情況選擇不同的適宜密度,可遵循薄地宜密,肥地宜稀的原則。根據品種特性選擇栽培密度,晚熟、枝多繁茂、稈弱的品種適當稀植,早熟、枝少葉稀、稈強的品種適當密植。采取45厘米小壟窄行密植條播方式,壟上雙條精量點播,播種鎮壓,連續作業。采取壟距65~70厘米的“壟三”栽培方式,壟上雙條精量點播,小行行距10~15厘米,兩層施肥,分別施在種下4~5厘米和13~15厘米。一般每公頃保苗25~28萬株,密植栽培每公頃保苗30~40萬株。
6田間鏟蹚及管理
為了起到滅草、松土、提溫和續墑的目的,當大豆拱土時,可進行鏟前深松或趟一犁;黑龍江北部地區正常年份,一般第一次中耕鏟蹚在6月初,大豆苗期進行,第二次鏟趟在6月中旬,大豆開花分枝期進行。第三次鏟趟在7月上旬,大豆封壟前完成。
7病蟲草害的防治
7.1施藥標準。應使用符合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要求的農藥。7.2防病滅蟲。七月下旬,大豆處于花莢期,發現田間大豆葉片有30%以上出現病斑時,可選擇應用40%多菌靈膠懸劑800~1000倍液進行一次葉噴,防控大豆灰斑病和菌核病。6月中下旬,田間發生蚜蟲危害時,每公頃用50%抗蚜威粉劑150~240克,兌水450~750公斤噴霧防治,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8月上中旬,發生大豆食心蟲危害時,將30厘米長的秸稈浸泡在80%敵敵畏乳油中,浸泡時間約3分鐘,制成藥棒,每公頃插500~750個藥棒防治大豆食心蟲。7.3化學除草。播種后至出苗前3~5天,使用符合NY/T393農藥使用準則要求的除草劑進行滅草。如苗前封閉除草,每公頃可用88%或90%乙草胺1.5~2.2升加70%賽克津300~600克進行土壤封閉處理。苗后每公頃可用10.8%蓋草能450~522毫升加48%苯達松2.5~3.5升,進行莖葉處理。
8及時收獲和上市
當田間大部分葉及葉柄脫落,尚有10%葉片未脫落,豆莢和莖葉變黃,豆莢內豆粒變硬,大豆粒基本歸圓后及時進行收獲,減少裂莢蹦粒造成的損失,割后晾曬一周左右可進行脫粒,早脫粒可預防大豆食心蟲在收割后繼續為害,提高大豆商品性,增加大豆生產的經濟效益。商品豆和豆種要放在陰涼處貯藏或上市出售。
作者:趙靜 單位:黑龍江省孫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計算機輔助教學人工智能技術研究
- 下一篇:藥品生產技術人才需求與職業崗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