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治理與現代設施農業探討
時間:2022-09-29 09:13:14
導語:石羊河流域治理與現代設施農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是民勤歷史上最大的“國字號”工程,項目治理效果明顯,成果累累。最明顯的是提前8年完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遠景目標,蔡旗斷面過水量已超過4億m3,民勤地下水開采量低于0.86億m3,生態環境極大改善。尤其突出的是發展了現代設施農業,農民收入成倍提高,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
關鍵詞: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設施農業
1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回顧
民勤地處石羊河流域末端,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在20世紀50年代,從石羊河流入民勤的水有5億~6億m3,其后由于上游人口增加、工農業生產發展,流入民勤的水逐年減少,幾乎是每10年減少1億m3,截至2004年,流入民勤的水只有5000萬m3,更為嚴重的是民勤縣唯一的水庫也干涸見底了。由此導致民勤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沙塵暴天氣逐年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嚴重,高大喬木枯死,湖區人畜飲水困難等。民勤的生態問題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先后作出多次批示,并于2007年國慶節親臨民勤視察,其后出臺《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民勤屬區進行重點治理。在重點治理規劃的引領下,民勤壓減耕地2.67萬hm2,關閉機井1萬眼,人均耕地0.17hm2。通過搭建日光溫室、修建養殖暖棚、發展特色林果業等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2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
2.1節水意識極大增強
2.1.1培養節水意識在重點治理過程中,民勤縣全面落實水價改革和水管體制改革任務,做足深度節水、極限節水文章。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確保洋蔥、制種玉米“零種植”。加快末級渠系襯砌,所有農業產業園區和示范點全部裝備高效節水設施,實現高效節水灌溉全覆蓋,把紅旗谷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成國內外先進節水設施試驗示范基地。強化節水設施監管,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全部規范運行,賓館、醫院、學校、機關事業單位全部完成節水器具改造。推進企業節水技術和生產工藝改造,紅沙崗日處理200m3的小型污水處理站建成投運,中水有效回用,工業廢水全部達標排放。大力開展節水知識普及教育,節水科技館建成運營,形成“人人節水、人人惜水”的全民自覺行動。2.1.2積極探索節水技術一是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二是大面積推廣地膜覆蓋節水技術。三是示范推廣以膜下滴灌為主的微灌技術。四是大力推行壟作溝灌栽培技術。五是在湖區推廣地膜再利用節水免耕技術。六是全面普及小畦灌溉節水技術。2.1.3科學分解水資源由于節約用水意識的增強,上游來水的增加和對水資源的科學分類,把水從過去的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中分解出生態用水,并制定出“壓減農業用水、節約生活用水、增加生態用水、保證工業用水”的用水新舉措,持續向青土湖下泄生態用水,已形成26km2的水域面積。
2.2重點治理成效顯著
通過重點治理,干枯十幾年的鑲井、澇池見水了;特色種植既節水又高效;長33km,流沙0.83萬hm2的老虎口如今全綠了;夾河鄉黃案灘已關閉的96眼機井中有7眼成自流涌泉,并滋潤出0.67萬hm2的蘆葦蕩;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重現碧波、植被恢復;輝煌生態園已成草甸林海。每年超過2.5億m3的下泄水量,滋潤了民勤的土地,也滋潤了民勤人的心田。2.2.13年實現《規劃》近期目標2006年2月25日,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應急項目正式啟動。2007年10月1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親臨民勤視察;同年12月,《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得以批復實施。2010年,以蔡旗斷面過境水量達到2.617億m3為標志,規劃近期目標基本實現。2.2.2提前8年實現《規劃》遠期目標2012年9月7日,蔡旗斷面過境水量達到2.9071億m3,這與《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確定的2020年蔡旗斷面下泄水量達到2.9億m3以上的約束性年度過水目標提前了8年。2012年9月14日8時,民勤蔡旗斷面過水量超過3億m3。2019年年底已突破4億m3,這在國家戰略工程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義。2.2.3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至2020年,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近20萬hm2,并建成300多km的防護林帶,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8.4%提高到2020年底的18.21%,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2.2.4建成3大濕地公園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后,由于把生態用水單獨分離出來用于生態恢復,現已建成紅崖山水庫、夾河黃案灘、青土湖3大濕地公園。紅崖山濕地公園內萬畝胡楊林生機盎然,夾河黃案灘濕地公園內0.67萬hm2蘆葦迎風漂蕩,青土湖濕地公園內26km2的水域內碧波蕩漾,各類水鳥安家于此,自由自在地嬉戲游玩,十分愜意。
2.3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民勤縣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政治任務和底線任務,大力弘揚新時代武威精神和民勤防沙治沙精神,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積極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2.3.1建設節水型社會堅持“綠色發展取向”,深入實施“生態屏障行動”,以建設節水型社會為中心,著力破解結構性缺水命題,獲得“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2.3.2控制地下水開采制定水資源利用規劃,探索水政執法網格化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地表水,民勤地下水開采量控制在0.86億m3以內,2019年民勤盆地地下水開采量降低到0.846億m3。2.3.3持續壓沙造林繼續推進“三北”防護林建設,完成工程壓沙任務。近年來積極開始春秋兩季壓沙造林,累計壓沙造林4.22萬hm2,獲得“全國防沙治沙先進縣”稱號。2.3.4落實五禁措施嚴格執行“五禁”(禁止開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亂采濫伐、禁止野外放火)規定,加強紅崖山區域濕地、青土湖旱區濕地和黃案灘荒漠濕地恢復與建設管理。2.3.5加強環境保護加強工業點源、農業面源、生活污染和水質污染綜合治理,環境監測不斷強化,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2.4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核心價值理念
經歷了重點治理的每一個民勤人更加懂得尊重自然、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并樹立了全新的生態文明核心價值理念。一是生態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基礎;二是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必須像熱愛自己的母親那樣去熱愛大自然;三是人是大自然的一個“普通物種”,不能凌駕于其他物種之上;四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3重點治理推動了設施農業的發展
民勤縣的現代設施農業是從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開始起步的,在《規劃》中就有發展設施農業的硬性要求。在重點治理期間,民勤縣地下水較好的13個鄉(鎮)都有建設日光溫室和養殖溫棚的要求,從2007年到2014年,累計建成12000座1866.67hm2。
3.1日光溫室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大勢所趨,民勤農民通過種植西紅柿、西葫蘆、人參果、茄子、辣椒,收入成倍提高,特別是2016年之后,在大田作物減產、大宗農產品價格下跌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日光溫度產品成了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3.2溫棚養殖極大拓展了農民的收入渠道
農民收入渠道單一是農民不富的主要原因之一。溫棚養殖業的發展,使農民的養殖收入成倍提高。2013年民勤縣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譽名為“中國肉羊之鄉”,羊肉價格持續攀升,農民的養羊積極性不斷增強。
3.3農民自發搭建日光溫室的熱情高漲
民勤農民在剛建日光溫室時,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被動應付,甚至有抵觸情緒。當時建1座日光溫室2萬~3萬元,還有政策補貼,近幾年3代日光溫室是全鋼屋架結構,費用11萬~13萬元,由于收入可期,農民自己投資修建,2年收回投資,個別農戶當年收回成本。為了鞏固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民勤縣瞄準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高、隔離條件好、土壤中微量元素充分的地域特色與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但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
作者:何曉梅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水務局
- 上一篇:設施農業氣象裝備技術問題分析
- 下一篇: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管理系統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