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生產中地質及生態環境防治措施
時間:2022-11-05 03:21:35
導語:礦業生產中地質及生態環境防治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礦業生產過程中,會對地球地表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打破了原來的生態環境,污染并誘發了大量的環境地質災害問題,阻礙著礦區的持續發展。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研究和分析了礦山生產過程中地質及生態環境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礦山生產;地質;生態環境;問題;防治措施
礦山開發相較于其他行業由其特殊性,生產過程中,不僅涉及范圍廣,而且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極易誘發各種地質生態環境問題。造成礦山地質及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嚴重阻礙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對經濟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很大威脅。因此,針對礦業生產過程中地質及生態環境問題展開詳細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有效地保護地質生態環境,實現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1礦山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地質及生態環境問題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特征非常復雜,主要表現為西高東低的趨勢,表現為階梯狀特征。特別是山區地帶非常多,不僅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以及盆地等多種類型。而且這些復雜的地形特征呈現縱橫交錯的特點,也正是由于我國復雜的地形構造特點,使得我國蘊含豐富的礦產資源。然而在礦產資源大量開發的過程中,對國內的地質構造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要詳細研究解決礦山開采造成的地質生態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對國內的經濟影響非常巨大,以至于國內的礦產資源需求越來越大,給礦山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礦山開發規模與力度不斷加強,在提供充足的礦產資源的同時,對地質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礦山開采導致的大氣環境問題
隨著礦產開采力度的不斷加大,在作業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懸浮顆粒,而且其中含有非常豐富的酸性氣體,當水蒸氣與這些廢氣結合之后便會形成酸雨,也或由于未凝結的酸雨形成霧霾。引發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礦山開采過程中對地質結構造成的破壞所導致,并且礦山開采過程中對植被的破壞非常的嚴重,進而導致空氣質量出現大幅下降,出現嚴重的大氣問題。
1.2礦山開采導致的土地資源問題
礦山開采過程中,不注重開采方式的合理使用,對土地資源形成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露天開采造成的破壞更是非常嚴重,引發很多的固體廢棄物,如粉煤灰以及煤矸石與尾礦等。特別是在開采金屬礦山時,每年會產生五千噸左右的尾礦,這么多的尾礦使得農業用地和山間林地被大量占用,同時對植被的生長造成嚴重的破壞,造成土地裸露,出現很多的水土流失問題。
1.3礦山開采導致的水文環境問題
礦山開采破壞水文環境也非常嚴重,一會對水土的固有環境形成很大破壞,同時還會造成巨大的水資源污染。破壞水資源環境主要表現為,雨季時節大量的降水,攜帶礦渣以及廢石等破壞農田與河流,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很大的威脅,引發河流淤積。破壞的水資源主要是由于采礦廢水,多為酸性,進入河流之后,造成河流PH發生改變,同時還攜帶大量的重金屬物質污染水體,對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造成很大影響。
2礦山生產過程中地質及生態環境的防治措施
2.1國家完善有關礦山開采的法律
國家近年來針對礦山開采也出臺了很多法律,但多是針對礦山開采的安全性頒布的法律。具體到礦山怎樣開采,應當注意的事項以及相關的獎懲措施卻未作出明確的規定。更缺乏針對破壞地質環境相關開采方式的具體法律。所以針對這一方面國家應當進行有關法律的制定。針對礦山地質應當設立相應的保護法律。通過針對性的法律頒布,能夠為礦山開采提供指導,使政府部門對礦山開采過程中出現的地質破壞問題進行有效監管。同時國家應當針對礦山開展制定有效的監督體系。在促進經發展的同時,更好的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所以,針對礦山地質環境國家應當制定有效的監督體系,當地政府應當發揮好相關的監管作用,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實現政府、礦山企業與人民群眾的全方位監督。并且依照礦山開采的實際情況,以及地質環境變化情況對有關的法律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更新,頒布新的法律與法規。使得法律法規不僅能夠促進礦業開采的順利進行,獲得更加豐厚的經濟效益,并且能夠有效的保護好礦山地質環境,實現礦業開發的綠色生產,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2礦山企業要不斷創新開采方式
為了更好地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在開采作業的過程中,應當對礦山開采方式進行不斷創新,積極更新礦山地質開采理念,同時加強采礦新技術的引進。所謂開采理念的創新,就是指礦山企業,在采礦作業的過程中,積極更新過去的開采觀念,將綠色開采理念應用于礦山開采作業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護好礦山地質環境,實現可持續的礦山開采。積極更新開采理念,能夠使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如采礦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石頭,這些資源可以進行有效利用,對采空區進行充填,能夠使地表的承受力得以有效減輕,以免發生采空區塌陷。針對同一煤層開采過程中進行多角度開采,有效防治地表下沉及植被的破壞。開采過程中應當對煤層的間距進行有效控制,使煤層間距達到45m~85m之間,避免發生煤層塌陷。而且礦山體多表現的帶狀以及條脈狀分布,所以實施采礦作業的過程中,針對礦水區以及采空區應當積極引用先進的采礦技術,不僅能夠更好地保護開采人員的安全,同時也能有效的控制成本,這樣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將采礦的廢石進行采空區井下充填,避免井下人員采礦作業過程中,將各種廢石運到井上,增加工作壓力,同時還能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針對礦水區域,應當根據地下水的形成規律,來實施開采作業,避免出現地下水滲漏與污染。
3結語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國家政府部門應當對礦山開采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將環境保護貫徹于礦山的開采作業全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護好礦山地質環境,同時還要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促使人類當今所居住的生存環境可以獲得持續性的發展,尊重生態環境規律,合理規劃人類生產方式,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蔣滿元,唐玉斌.礦業廢棄地對環境的污染及治理對策探討[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6,(09).
[2]蘇文圣,張志權,藍崇鈺.中國礦業廢棄地的復墾對策研究[J].生態學,2016,(04).
作者:馬風娟 沈驍 田滔 單位: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青海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課“覺生”德育探討
- 下一篇:初中德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