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22 09:48:50
導語:水土保持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各行各業發展都取得矚目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尤其是在水土保持方面,已成為當今社會所關注的重點話題。為保證城市擴張和工業發展都能夠得到有效進行,我們必須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水土保持。因此,本文就對加強水土保持生態自然修復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水土保持;生態自然修復;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由于我國城市建設速度越來越快,以及工業發展取得空前進步,對我國生態環境水土保持造成一定影響,使得我國生態自然修復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不能達到理想效果,進而影響我國工業和城市建設的長遠發展。為此,我們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來將水土保持的重要理念推入落實到人們心中,進而做好生態文明建設,以加強我國經濟的長遠穩定發展。
1生態自然修復的基本意義
生態自然修復就是當某區域的生態環境在經過破壞或者退化后,進行自主恢復的過程,其主要作用就是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進而建立一個和諧文明的生態環境。通常情況下來說,生態修復是指相關部門采取各種生態工程技術等,針對生態環境中所出現的問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改善生態環境的破壞,其目的是對生態環境或生態系統進行重新調整、優化,使其與外部信息和能量進行相互融合,進而促進生態環境恢復到原始狀態。此外。隨著各國專業人士對生態環境的研究發現,生態環境修復主要是從生態恢復、生態重建、生態修復以及生態改良等方面來實現的,這幾方面雖然是針對不同問題來對生態環境進行改良的,但是其含義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圍繞著對生態環境的“恢復和發展”來進行的,使得已受到損壞的生態環境能夠進行系統的修復,并且達到持續利用和發展。
2采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相關措施
2.1注重利用生態環境自我修復能力。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中,主要以自然恢復為主,即我們應該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遵循自然的循環規律等,使生態環境能夠實現最大程度上的自我修復。此外,相關人員還應該注意掌握生態環境中各種生物與生態因子之間的關系,以及自然界的演替規律、物種之間的競爭與存亡等問題,這些都屬于自然所擁有的基本屬性,我們只有盡可能將其掌握到位,并對其加以運用,才能使生態環境得到很好地恢復。2.2注重因地制宜式的生態修復。我國是一個土地面積非常遼闊的大國,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地區特征,并且不同的地區還有著不同的氣候、環境等,如降水量、森林面積等特征,這些因素對我國生態環境的自我恢復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并且各種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過程也是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因此,我們不能從單一地區生態環境成功恢復的案例來對其他方面進行控制和治理,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的生態問題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而保證生態環境能夠最大程度上進行自我修復。2.3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在我國很多偏遠的農村地區,存在著植被面積小、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但由于這些農村大多是地廣人稀、經濟不發達等一些偏遠地區,所以常常缺乏一些有效的治理,影響了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因此,我們必須認真重視起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尤其針對農村的水土流失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應積極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考察和研究,進而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因地制定一些生態移民或者生態修復方案,從而更加科學地治理、恢復和建設農村生態環境。此外,還要注意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格局進行科學嚴謹的劃分,建立系統的生態治理格局,以防止后期生態修復工作產生在在破壞現象,從而促進我國生態修復的長遠發展。
3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
3.1加強和完善人們的生態保護理念。通常情況下,我國水土流失主要是受到人為和自然兩方面影響而產生的。自然因素一般不可避免,我們只能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但是人為方面卻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變的,這對生態文明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究其原因,近年來產生一系列的人為破壞問題主要是由于人們心中缺乏加強生態保護的意識,他們認識不到生態環境被破壞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其后果的嚴重性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常常在監督較為寬松的地區,由于各種利益等因素,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大量的破壞,這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大力度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進行教育,以此來促進生態保護觀念深入落實到人們心中,讓人們懂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能夠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自覺進行監督和管理,不做那些傷害環境、破壞環境的事情,進而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3.2加強先進科學技術的引用。為使得我國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更好地保護和恢復,我們除了采取相關措施來促進生態環境進行自我恢復外,還要注意引進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來促進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由于近年來我國科技的發展非常迅猛,并且取得優異的成就,尤其是那些比較高端的科學技術,對我國生態環境的恢復將是十分重要的。相關研究人員在對水土流失的治理中,要注意將科研成果的真正價值體現出來,同時也要注意以生態環境建設的實際情況來采取相關的技術,進而保證生態環境建設能夠更加綠色化。此外,相關部門之間也要注意加強科學技術之間的相互交流,從而建立全面系統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從而保證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
4結語
總之,加強水土保持生態自然修復和生態文明的建設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前我國在生態修復與生態文明建設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阻礙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因此,我們需要根據當前實際情況,從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加強技術引進等各方面,來對生態環境進行治理,進而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蘇江 寧何 單位:昆明龍慧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崔騰嫻.水土保持生態自然修復方式與運用實踐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6):33-34.
[2]李瓊.淺析生態修復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4):187.
[3]王鳳嬌,上官周平.水土保持生態自然修復與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3(6):119-124.
- 上一篇:林木種苗管理及生產技術
- 下一篇: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