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制藥教學設計與實現路徑
時間:2022-01-24 09:28:08
導語:生物技術制藥教學設計與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物技術制藥旨在闡釋現代生物技術的概念、原理及生物技術在生物藥物生產中的應用,最終為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及合格思想品德生物人才提供保證。作為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健全的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思政教育對培育具有科學素養,優秀思想品質的生物人才至關重要。通過完善生物技術制藥課程實施思政教學的教學設計,建立有戰斗力教師隊伍及有生命力的課程思政案例庫,將微課、翻轉課堂等新興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教學體系,發展符合生物技術制藥的思政課程保障及評價機制,為培養具有科學素養思想品德生物人才提供保證。
[關鍵詞]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思政;課程設計;實現途徑;思政元素
1生物技術制藥課程實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2]生物技術制藥及其相關課程是以生物制藥、藥學、制藥工程等相關專業學生為授課對象的專業必需課程。課程目標旨在通過闡釋現代生物技術的概念、原理及生物技術在生物藥物生產中的應用,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技術,理解生物技術原理,掌握生物技術藥物基本操作,了解生物技術發展變革,熟悉生物制藥工業生產流程,最終為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及合格思想品德生物人才提供保證。作為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課程思政教育對生物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健全的課程思政體系可有效的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及培養求是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賦予課程思政內涵的生物技術制藥的課程,能夠在品質培養方面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安全意識和規范標準意識,并培養愛崗敬業、細心踏實、思維敏銳、勇于創新的精神,并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
2完善生物技術制藥課思政教學的教學設計
[3-6]教學設計是課程教學的核心,完善的生物技術制藥課思政教學的教學設計需要不斷的對教學目標的改革和更新,在達到掌握生物技術制藥與相關生物醫藥產品的生產制造原理、工藝過程、生產技術、質量控制等應用的知識目標及能力目標的同時,將課程思政的德育目標有機的嵌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具體的說就是將符合生物技術藥物章節內容、邏輯的思政元素通過顯性或隱性的教學方式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如以“從牛胰島素的首次合成觀大國的科學精神”為題,對牛胰島素合成的實際流程進行介紹重組蛋白表達、純化原理及操作等課程內容的同時,進一步點名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的歷史事件,并設置“為何我國能夠成為首個成功合成胰島素的國家”,引發學生思考,并深入案例剖析。通過彰顯老一輩科學家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精神,科學精神、家國情懷,結合課堂討論將延安精神的奮斗精神內核及懷疑、批判、不斷創新進取的科學精神含義納入到基因工程中基因工程技術流程介紹中;激發學生時代責任感、使命感、承擔歷史使命感,具體課程設計如圖一所示。其次,從認知、情感、實踐及操作領域入手,結合學情分析,將符合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的案例為對象,借鑒兄弟院校及參考文獻的方法,不斷細化教學方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通過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構建學生易于接受及理解的課程內容,從被動灌輸式教學轉變為自主思考,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最后,通過調研文獻及在專家指導等方式,進行院校系內討論結合授課教師對課程思政效果、學生反饋評價及課程組綜合評議等多方面指標,設計課程思政評價體系,課程思政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通過將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及評價結果納入到教學反思等手段,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促進課程思政水平及標準的提高。
3建立有戰斗力的生物技術制藥教師隊伍[7]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實現的關鍵是教師隊伍的構建與提升。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邀請校內及兄弟院校生物相關專業思政示范項目主持人開展講座或經驗交流會,并定期舉行學院內、課程組內討論會,切實解決專業課教師教學中的困惑,能夠有效的幫助專業課教師理解課程思政的教育內涵,樹立思政育人的意識。此外,通過研討積累思政素材,精煉生物技術制藥中思政元素,建設符合課程思政的教材體系。在此基礎上,以青年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基本功競賽,課程思政說課大賽等為抓手,多層次多維度的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
4創新有活力和效用的教學方法
4.1建立生物技術制藥思政教學線上-線下教學環境[9]
生物技術制藥課程,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應用性學科。其具有涉獵范圍廣,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點。相較于傳統線下教學方式,慕課及其他線上多媒體平臺能夠進一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思辨,彌補線下課程學生主觀能動性難以被調動的短板。因此,將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思政元素以線上形式展現出來,再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拆分及重構,發揮融媒體優勢,挖掘傳統經典領域的主題教學資源,通過線上教學及形成性評價輔助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具有特色優質課程與線上思政金課,為達到課程的德育目標提供途徑。
4.2以翻轉課堂為媒介,促進師生雙向互動
通過線下課堂或線上慕課等方式,將案例通過客觀性的陳述,讓學生自己去思辨,再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展現出來,以課堂討論方式對生物技術制藥相關的時事熱點如“基因編輯嬰兒”,“印度牛尿治療新冠疫情”等,于討論中進行思想文化展示,傳播正能量。對學生新觀點、新思路進行深度解析從而積極創設思政氛圍。此外,通過“雨課堂”等多媒體手段,在課件知識點之間巧妙地穿插一些意趣鮮明、積極健康“表情包”或小視頻,表達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的理解、關切,與學生產生共鳴,創造友好和諧的學習氛圍,起到激勵學習的效果。
5發展符合生物技術制藥的課程思政保障及評價體系
5.1制定生物技術制藥及其課程群的課程思政指導規范
[10]由于生物技術的日新月異及課程思政目標的不斷發展,生物專業授課教師對課程內容及案例價值、方向不易完全吃透,因此根據2020年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精神要求,將生物技術制藥課程及其相關課程群的課程思政的設計納入到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指導下,將課程學習目標與思政目標相融合、建立課程內容思維導圖,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此為藍本建立、健全教材選擇、教學內容、課程思政案例設計、教學環節及師資等基本要求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導規范,可以有效的解決課程思政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價值、方向等問題。
5.2建立符合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思政目標達成評價機制
[11-12]由于生物技術制藥具有原理多、范圍廣、實踐性強的特點且其中思政元素展現形式豐富,使得通過單一評價如學生認知評價或同行測評等測評手段很難形成有效的量化評價,因此建立及完善符合課程思政教育規律的綜合評價體系就成為課程思政能否發揮作用的重中之重。通過調研相關文獻,結合專家的指導意見,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評價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首先從教學規范性角度,建立指標體系,對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以及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課程思政專項評價;其次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采用自我評價、同學或師生互價和師長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從以知識考核為重點,轉變為日常學習行為考核與課堂表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價值為導向,以三全育人為目標的課程思政目標達成評價機制。最后通過第三方機構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建立學生反饋機制,發現并解決存在的課程思政教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措施,持續改進課程思政教學方式。
5.3不斷完善教師發展評價方式
將課程思政成果納入到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中,形成有效的榮譽激勵機制。并從績效獎勵、職稱聘用、評優評先等重要事項上予以體現,促進教師道德追求與職業發展規劃的協調統一。
6結語
合理構建和實施是提升人才培養效果及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通過“課程思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持續科學發展觀,正確人生觀有機的融入到《生物技術制藥》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獲取生物技術制藥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同時,在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等方面也獲得深刻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建廣,王芳,侯紹剛.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0,47(06):252-253.
[2]支德娟,王欣,李洋,等.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高教學刊,2020,(26):72-74.
[3]趙夢瑤,周英.食品環境學課程中課程思政的融入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7(25):165-167+172.
[4]陳巍,王梓.新時期中藥學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施[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9):133-134.
[5]譚舒.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反思與改進——基于“價值最小單元”的探索[J].教師教育學報,2021,8(05):62-69.
[6]胡吉,王茜茜,顧家瑞,等.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學的思政課程建設總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26):83-87.
[7]楊輝.“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1,30(09):107-112.
[8]劉艷艷,代愛,英李琳.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建設探索[J].山東教育(高教),2020(05):28-30.
[9]戴軍,李顯朋,李志華.與線上混合式教學相適應的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36(18):2275-2278.
[10]韓憲洲.深化“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著力把握的幾個關鍵問題[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7(02):1-6+15.
[11]胡陽石,立瑩,李梅.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及評價方法[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03):476-479.
[12]杜震宇,張美玲,喬芳.理工科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原則、標準與操作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0(07):70-74.
作者:馬格非 尹登科 徐偉芳 譚松 梁娟 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特色農產品電商營銷發展優化策略
- 下一篇:鄉村振興下書香社區建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