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下新農村文明建設與契機
時間:2022-09-04 04:00:13
導語:“一帶一路”戰略下新農村文明建設與契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南省新農村建設在“國際旅游島”項目不斷推進過程中挑戰與機遇并存。因其自身在農業上的支柱作用,開發探索出一條能夠既服務好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又能迎合海南省農民生活需求和文化傳承的方式方法,對村莊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和作用。建設海南省新農村,是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改善生態環境,農民生活環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有助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是一場經濟社會飛躍的變革,一個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實現跨越發展的良好契機,如果搭上這趟快車,抓住機遇,經濟社會發展就能跟上甚至超越時展的步伐,如果錯失了這次戰略機遇的快車,將錯失發展機遇。三部委聯合推出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這份文件中,明確地為海南省指明了方向,加大了對于海南省國際旅游島的開發和開放力度,海口市和三亞市則入選沿海節點城市,將有機會通過一帶一路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在機遇中促進海南省的發展。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海南省新農村建設存在問題與措施
在海南省新農村建設中,全民的環保意識是建設文明新農村的基礎,全民的“環保”意識可以提升城市品位。第一步,引導農民參與到保護環境當中,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引導漁民退出海域養殖。第二步,宣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倡導人人保護環境。海南省現今對于農村環境的建設環節比較薄弱,在建設海南省新農村的同時,對于農村環境的要求比較高,農民由于缺少環保意識,導致農村環境很差,嚴重阻礙了新農村的建設。海南省農村環境臟、亂、差,使海南省文明新農村建設面臨困境,環境的污染嚴重影響農村形象,身處在農村的小路上和小河邊時,垃圾隨處可見,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整治環境污染,為建設文明海南省新農村作出貢獻。由于村民缺乏環保觀念,所以存在很多不文明現象,隨手丟棄垃圾,很少對垃圾分類放置,導致農村環境受到污染,對于新農村建設有一定的阻礙作用。而要想村民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必須要讓村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設環境保護大會,倡導農民保護環境,向村民講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環境污染對人們身體的危害,使農民真正認識到污染環境的危害,使其自身養成良好的習慣,呼吁農民認識到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體現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只有農民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從自身做起,使鄉村環境得到改善,才能進一步建設新農村,真正為建設海南省新農村作出貢獻。同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南省地處區位特殊,地位重要,機遇千載難逢,海南省抓住發展機遇,主動對接“海絲”戰略,借開放大勢,謀開放大局,突出海南省在海外、海上、海洋的優勢,全面提升海南省發展水平,建設海南省新農村。例如,抓住海南省海上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南省旅游業;利用海南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優勢,發展海南省旅游業。通過旅游帶動海南省經濟發展,促進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使海南省新農村建設更上一層樓。而促進海南省發展的具體建議有:持續發揮海南省的開放優勢,強化載體功能,建立以人文文化為引領的海上絲綢之路,利用港口和航運的優勢發展海南省經濟,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海南省擁有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獨特優勢,又是博鰲亞洲論壇所在地,同時也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最大國際旅游休閑度假中心,要把海南島打造成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發游客到海南省觀光旅游,所以海南省當地人民的文明很重要,對于這樣一個世界各地有名的國際旅游島,文明建設迫在眉睫,只有建設文明海南新村,才能給外來游客留下好印象,從而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推動民心想通,夯實民意基礎,營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作者:李娜 單位:海口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郭鵬,董鎖成,李澤紅,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業格局與國際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資源科學,2014(12):2459-2467.
- 上一篇:“一帶一路”下環境行為法律規制探析
- 下一篇:論市場營銷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