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在農村新文化建設的應用
時間:2022-02-22 11:02:28
導語:流行音樂在農村新文化建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是人們用以體現社會發展狀況、表述內心情感的藝術形式,是最能直接引起人類情感共鳴的原始藝術,有極強渲染力與感召力。伴隨民眾生活質量迅速提升,音樂已悄然滲透于人們日常生活中,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思維理念與個人情感。尤其是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流行音樂更是以一種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席卷我國文化市場,并收獲諸多忠實聽眾。
由此看出,流行音樂的浸入式發展,對現代社會文化體系建設有深遠影響。本文將分析流行音樂加快新農村文化發展的現實意義,并結合黃生成編著的《中國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探究促進流行音樂應用于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的《中國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以國家所有關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與決定為理論依據,從科學發展觀深入研究中國新農村文化建設,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四、五、六中全會會議精神,及一系列重要講話作為基本目標,探尋中國新農村文化建設新方向。本書嚴格遵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分別從哲學、社會學、人文學、經濟學等多元學科視角論析中國新農村文化建設所面臨問題與挑戰;并在歸納總結中國農村文化建設改革歷程與實踐經驗環節中,發現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規律,便于更好、更快地提煉出國家新農村文化建設所存問題成因,從而提出針對性解決策略。由此可知,該書對加快新農村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有促進意義,利于深化流行音樂的實踐與應用。當今社會,流行音樂憑借其歌詞通俗易懂、旋律瑯瑯上口的特點,俘獲了一批又一批新時代青年的心。而流行音樂作為藝術領域組成部分之一,則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與社會政治、經濟及人文文化等,共同影響社會整體文化體系的統一與構建。所以,農村文化管理部門可將流行音樂納入管理體系中,提升農村新文化體系完整性。
音樂文化既可展現時展特征、輔助人們有效表述思想情感,也可使聽眾心靈得以凈化、陶冶情操,從而利于群眾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就目前情況來看,流行音樂在農村樹立全新文化風尚,提高農民文化綜合素質,創建新型發展體制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首先,流行音樂的應用,不但能促使農村開展多元音樂文化活動,滿足農村群眾精神需求,還利于人們將農村獨有文化特色轉為流行音樂創作素材;其次,為農村民眾抒發內心情感、表達所思所想提供展現平臺,讓新時代農民綜合素養通過傾聽流行音樂、參與音樂活動得到潛在提升;最后,流行音樂大眾性特點可為農村群眾帶來親切感,快速接受該類型音樂作品,并從中感受黨和國家的人文關懷,強化民眾思想覺悟,為農村樹立健康社會風尚、鞏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根據上述內容與新農村建設實際情況可看出,流行音樂對加快農村新文化建設進程百利而無一害,對應部門或組織促進農村新文化體系創新改革時,務必考慮流行音樂的實踐應用,助力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從實際角度出發,人們可參考以下策略推進流行音樂在農村新文化建設中的應用:第一,結合農村音樂文化創新流行音樂,營造新式、和諧的現代化音樂文化氛圍。流行音樂相較于高貴優雅的古典樂來說,更受普通大眾追捧。所以,地方政府部門或組織將流行音樂納入農村新文化體系時,可在充分了解當地音樂文化基礎信息基礎上,深度挖掘傳統音樂文化可用元素,并將其用于流行音樂創作中。這樣既能將農村傳統音樂文化延續下去,增加農村民眾對流行音樂的認同;也可避免傳統音樂文化與流行音樂文化產生不必要矛盾,創造和諧友好的音樂文化環境。第二,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豐富流行音樂活動形式,加強農民自主參與意識。
多樣音樂活動在農村的組織與開展,可大力擴大流行音樂推廣宣傳范圍,讓更多農村民眾知曉流行音樂相關信息,激發其傾聽興趣。因此,人們可借助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獲取更多流行音樂作品,且通過組織舉辦多種音樂活動,如歌唱比賽、廣場舞大賽以及創建合唱團等形式,豐富農村音樂文化體系,讓農村民眾不僅能接觸更多除本土音樂外的音樂藝術;還可在流行音樂日益滲透于農村日常生活過程中,引發農村民眾主動參與音樂文化活動的思想意識。第三,重視農村音樂人才的培養,增加流行音樂文化的社會流傳度。流行音樂在農村新文化建設中的應用,除需要政府與社會組織加以引導、支持之外,還要求促進新農村建設團隊中具有充足且專業的音樂人才,這樣才能將流行音樂更好地融進農村新文化體系中。所以,組建音樂文化活動時,必須注重農村民眾主體地位,采取可行性較高的方式與方法培育更多音樂人才,幫助農村更深入地將流行音樂融入新文化建設中,從而增加流行音樂在農村的流傳度,為農村建立生動且活力滿滿的新文化體系提供保障。
綜上,流行音樂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農村新文化建設過程中,人們應明確流行音樂實踐應用的必要性,以流行音樂文化特點為出發點,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與方法推動流行音樂與農村新文化體系的融合發展,為提升農村民眾文化素養、樹立良好社會風氣、滿足群眾精神需求貢獻綿薄之力。作者簡介:朱曉龍,男,山東德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及教學理論。
作者:朱曉龍 單位: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
- 上一篇:農村會計記賬服務工作研究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下鄉鎮人力資源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