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常見疾病發生與防治
時間:2022-01-04 04:01:15
導語:畜牧養殖常見疾病發生與防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傳染病。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傳染病的發生幾率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動物身體遭到了病原體的微生物的襲擊而引發,如果沒有及時的處理就會導致大面積傳染,后果非常嚴重。細菌、真菌和病毒是引發傳染病的主要原因,類型也各不相同,傳染病能夠在空氣中進行病原傳播,染病速度快,難于防控。1.2普通疾病。普通疾病種類很多,如動物的外傷、發熱、食欲不振等,包括內科、外科、產科等方面,其中以產科疾病最為復雜,又可以劃分為懷孕期、分娩期及產后期的產科疾病,需要區別對待[1]。1.3寄生蟲病。當原蟲、蠕蟲和節肢動物等寄生蟲依附到動物體內,吸取寄主體內的營養,一般通過接觸進行傳播。
2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主要發生原因
2.1人為因素。人為因素造成的動物疾病主要包括以下3種:管理不規范。養殖場不具備專業的飼養人員和消毒人員,而且在日常飼喂之后也沒有及時做好衛生清理工作,導致出現臟亂差的現象,滋生各種病菌,在這樣的環境中,導致動物出現各種疾病;用藥不當。缺乏專業的醫學人員,不能對病畜進行及時醫治,而且還存在盲目用藥情況,藥效不但不能充分發揮,還很有可能產生毒性,導致病情的進一步加重;配套設施不完善。很多養殖場的環境惡劣,不能很好的空氣流通,不利于動物的健康生長。2.2飼喂不科學。不同動物都有著不一樣的飼喂方式,因而養殖戶應該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喂養。但當前很多飼養人員卻沒有認識到這個環節的重要意義,只看是否把動物喂飽了,喂養沒有科學性,嚴重影響了動物的各項身體機能,免疫力降低。2.3生長環境因素。在動物的生長發育時期,若是生長環境存在著問題,就很有可能導致動物機體出現失衡,新陳代謝失調,引發身體的不適狀況,嚴重者還會損傷動物機體功能,進而產生各種疾病,這是引發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3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防治措施
3.1科學選擇養殖場地址。在選擇養殖場位置的時候,要綜合分析當地的各項條件,如地理位置、氣候、動物生長特征等,這樣才能確保動物生存環境的適宜。一般來說,養殖場應該通風和采光良好,地勢較高利于排水,要在生長發育、生活環境、安全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保障,不能忽視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注意動物糞便的科學化處理。3.2強化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防治疾病的關鍵環節,養殖戶要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加強日常養殖管理,科學制定飼養標準并嚴格的執行,確保動物疾病預防及控制工作的有效性[2];炎熱的夏季,通常是疫病的高發期,應該重點關注空氣的流通,進一步強化清潔及消毒工作,保障動物能夠在干凈、舒適的環境里健康的生長。3.3定期進行動物檢疫。養殖戶應該定期對動物進行定期檢疫,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疫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處理和控制。養殖場要制定完善的動物檢疫制度,并在日常管理中嚴格執行,定期做好檢查、消毒工作,注射疫苗,從根本上提高動物機體的抗病能力,避免感染疾病,一旦發現疫情,應該及時做好隔離、消毒等措施。
4結語
當前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動物疾病,潛藏著風險和隱患,養殖戶要加強思想重視,深入分析疾病產生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平時做好日常管理,確保動物的健康生長,確保養殖效益,為食品安全工作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志勇.淺談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5(4):273-274.
[2]劉春南,楊加宏.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對策[J].當代畜牧,2015(5):55-56.
作者:奉敏 單位:四川廣元市蒼溪縣運山鎮畜牧獸醫站
- 上一篇:畜牧養殖厭氧生態技術分析
- 下一篇:畜牧養殖動物疫病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