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葛根高產栽培技術探索

時間:2022-08-30 10:30:22

導語:桂林葛根高產栽培技術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桂林葛根高產栽培技術探索

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是藥食同源性植物,素有“亞洲人參”的美稱。葛根性味甘、辛、平,無毒,對冠心病、心絞痛、早搏、腦血栓、高血脂、突發性耳聾、偏頭痛、肺炎、糖尿病、跌打損傷等多種疾病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還可以促進人腦血液循環,增強人的記憶功能,降低血壓、減肥健美,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其適應性強,分布廣泛,喜光向陽,耐熱、耐旱,抗寒性強。葛根是桂林中藥材和蔬菜中的主要品種之一,桂林主栽區為臨桂區、雁山區、陽朔縣、平樂縣等縣區,種植面積為4000hm2左右,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可助推產業富農、強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1品種選擇

選擇豐產、優質、抗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如粉葛一號。

2繁殖方法

可采用壓條、扦插、組培和種子繁殖等方法,在生產上以扦插繁殖為主,可用營養袋或露地扦插。

2.1種藤的選擇

進入冬季,葛根藤蔓停止生長轉入休眠期,即在12月上旬,選取粗0.5cm以上、充分木質化、無病蟲為害和損傷、生長健壯的中下段(距根部1.5m以內)芽苞大的藤蔓作為種源,將剪好的藤蔓捆成小捆,放于地窖,也可挖坑儲藏或冷藏1~2個月,待用。

2.2葛藤芽節的選擇

第2年1~3月截去種藤頭尾,選中間部分剪成4~6cm的插條,每個插條留1個節眼,作為扦插種源芽節即插穗,用鋒利的枝剪切斷,刀口要平滑。保證芽節下端留2~4cm、上端留約2cm。

2.3插穗處理

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泡處理好的芽節5min進行消毒,撈起,再用生根粉5g(或萘乙酸0.2mg)對水2~3L浸蘸芽節下端“根”,促進生根,提高成苗率。

2.4苗床準備

①營養土配制將三元復合肥、磷肥、細肥土按1∶2∶100的比例混勻,再施入適量腐熟有機肥,然后用薄膜覆蓋,堆漚1個月,期間需翻堆1~2次。使用前,與水混合均勻,含水量在65%左右。②苗床處理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未種過葛根的地塊作苗床。作畦,畦面寬1.0~1.3m、溝寬0.35~0.40m、溝深0.15m左右。用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苗床,放置1天。③營養土處理采用營養袋扦插的,可選用直徑12cm、高8cm、底部打孔的營養袋,將處理好的營養土裝入營養袋中,整齊排列于苗床地中。直接在苗床上扦插的,將準備好的營養土均勻撒在苗床上,營養土厚度為6cm左右。

2.5扦插

將插穗剪口下端插入苗床,節眼朝上,插穗露出土面1/5,注意澆水保濕,苗床要用小拱棚,蓋膜保溫、保濕。約30天,待插穗長根、發芽后便可移到大田種植。

3定植

3.1地塊選擇

葛根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大部分土壤中都能生長,但以土質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的地塊為佳,土壤pH值為6~8,還可選擇光照充足的緩坡耕地或荒山、荒坡、林果園等。

3.2整地施基肥

種植地塊要及早耕整,使種植溝內土壤充分風化,提高土壤肥力,清除石塊等雜物。種植前土壤翻耕30cm左右,破碎耙平。按南北向、行距1.0~1.2m的規格要求從同一方向順序開挖種植溝,溝深約60cm,溝寬約55cm,先將表土耕作層回填溝底20~30cm厚,施入基肥,將底肥與土壤拌勻,然后回填約10cm厚土壤,再將種植溝整理成龜形的高壟低埂,壟高30cm,保證葛根生長的松土耕作層深在70cm以上。或按行距約120cm挖種植穴,穴深、長、寬各40cm左右,每穴施入基肥,并與肥料混勻后回土。由于葛根收獲期長,要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800~2200kg、三元復合肥75~100kg、磷肥50~100kg,再加上適量農作物秸稈。最后蓋膜待種植。

3.3定植

次年2月底3月初,按株距60~80cm規格定植,每667m2種植500~700株。將已發芽的插穗移栽,先破膜再每穴定植1株,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

4田間管理

4.1及時補苗

及時查苗檢查成活情況,及時補缺,確保全苗、壯苗,獲得高產

4.2看苗追肥

葛根生長速度快,需肥量大,在苗期及時追肥促苗生長,葛苗成活后,苗高30cm左右,追第1次提苗肥,每667m2施高氮復合肥4~5kg,對水澆施;約15天后追第2次肥,每667m2可選用尿素3~4kg、氯化鉀5~6kg、復合肥3~4kg對水澆施,或用濃度約5%的沼液等腐熟有機肥淋施。第2次追肥后,根據葛苗生長情況,相隔30天左右,再追肥1~2次作提苗肥,濃度相同。塊根形成后,可根據需肥情況追施2~3次高鉀復合肥或者沖施肥,促進塊根膨大。當根系可吸收利用基肥養分后,不再進行根外追肥。

4.3抗旱保苗

苗期地膜覆蓋既能保濕,又能提高地溫,促進葛苗正常生長。進入雨季后及時去除地膜,為葛苗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4.4搭架引蔓

當葛藤長到30~50cm時,及時搭架引蔓。用長1.8m左右的竹竿插在2株葛苗中間,可相鄰2行搭成“人”字架,再橫放1根長竿用繩索固定;或種植行獨立搭架,并用木樁固定。再把葛藤引上架,便于管理,利于通風、透光。

4.5修剪

通過修剪能抑制植株瘋長,促進塊根膨大。修剪分2個階段:一是每株葛苗可留1~2條葛藤培養形成主蔓,葛藤主蔓1m以下的側蔓全部抹除,促進主蔓長粗長壯,1m以上萌發的側蔓保留,保持足夠的光合葉面積。二是當所有的側蔓生長點距根部距離達到3m時,及時摘除頂芽,促進滕蔓粗壯和腋芽發育,確保根部膨大所需營養。及時剪除枯藤、病殘枝。

4.6中耕除草

進入雨季后,雜草生長快,適時中耕除草,培土清溝及時排出積水,為葛根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中耕除草一般進行2~3次即可。

4.7摘花穗

6~8月及時摘除花穗,減少養分消耗,有利于塊根養分的積累,提高產量。

4.8修根

塊根形成后,應把植株四周的土扒開,選留1~2個生長較粗壯的塊根,10~20天定形后再回土,其余剪除或采收上市,這樣可以減少養分消耗,集中養分促進塊根形成,并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修根后要及時預防根腐病。

4.9病蟲害防治

生長前期主要有蟋蟀、金龜子等害蟲為害莖葉,蟋蟀可將麥麩或米糠炒香與敵百蟲誘殺;金龜子可用氟氰菊酯等藥物噴霧防治。根結線蟲病、根腐病可用阿維菌素+敵克松(敵磺鈉)混合液淋施防治,根腐病也可用甲霜·噁霉靈或銅制劑等灌根防治;疫病可用甲霜·錳鋅等噴霧防治;炭疽病可用多菌靈或代森錳鋅等噴霧防治。

5采收

葛根收獲期長,從9月至第2年4月均可采收,根據市場行情分批采收或統一采收。

參考文獻

[1]陳銘毅.淺談藥用葛根的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2018(7):64.

[2]朱丹,方光勝.高產優質葛根新品種的引進及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3):62-63.

[3]董彐倩,梅瑜,王繼華,等.藥食同源植物葛根的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20(2):43-47.

[4]付旭冉,葉永麗,趙曉聯,等.葛根功效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13):197-205.

作者:于琴芝 朱繼飛 陽輝 龍平 唐學軍 吳永瓊 高立波 莫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