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探討
時間:2022-07-30 08:32:04
導語: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東省膠州市糧食播種面積在6.3萬hm2以上,其中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為促進玉米種植業的健康發展,膠州市積極創新玉米種植技術,其中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通過應用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使得玉米種植地塊土壤得到活化,田間通風透光能力得到增強,有助于玉米產量的提升。
1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優勢
1.1促進機械化作業
設計玉米種植寬窄行技術時,需緊密結合現行農機具與當地壟作寬度,通過調整農機具尺寸,即可與寬窄行作業要求所符合,可滿足農機化作業要求,提高玉米生產效率。
1.2太陽能利用率得到提高
在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模式下,提升了光照條件,擴大了玉米植株群體受光面積,玉米植株之間互相遮擋面積隨之減少,能夠充分發揮邊際效應。寬窄行種植模式的應用能夠提高太陽能利用率。
1.3通風條件得到改善
相較于均勻壟作栽培模式,寬窄行種植技術能夠改善田間通風條件,增大玉米植株冠層風速,增強空氣交換能力,滿足玉米光合作用中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含量。在增加風速的同時,玉米地塊夜間溫度隨之降低,加大了晝夜溫差,這樣有利于玉米植株積累更多的干物質,顯著提高玉米產量[1]。
2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要點
2.1作業流程
將寬窄行交替與平作技術綜合運用,當年玉米產量可提高5%。經過3年的連續應用,玉米產量可提升10%。在具體栽培過程中,首先要合理設計寬窄行,通常情況下,利用寬行與窄行劃分種植單元。按照90cm標準設置寬行,將其作為休閑區。按照40cm標準設置窄行,將其作為種植區。在播種前,同步開展機械滅茬、旋耕與鎮壓處理工作。收獲前茬作物后,利用大型拖拉機與綜合整地機械實施聯合作業,可一次性完成滅茬、旋耕作業。第一年收獲玉米后,僅進行旋耕作業寬行即可。通過滅茬、旋耕,可充分粉碎根茬與土壤,地表平整度需符合相關標準,且沒有明顯坷垃存在。在整地過程中,同時施入農家肥及化肥,施肥深度最好為8~12cm。完成機械滅茬與旋耕作業后,需綜合考慮地塊土壤實際條件,規范開展鎮壓處理,保證土壤上實下虛。其次,在玉米播種過程中,將兩行玉米播種于窄行上,播種行距控制為40cm。種植人員需根據玉米品種、氣候條件及土壤肥力等合理確定播種株距。一般來講,播種株距需控制在25~30cm即可[2]。再次,為改善地塊肥力條件,促進秸稈還田工序的高效實施,在玉米秸稈收割時,將玉米根茬高度控制在30~40cm。最后,在第二年種植玉米時,需將種植區變為休閑區,將休閑區變為種植區。依托上年寬行中心線,向兩邊各取20cm,即可形成新的窄行。
2.2組合優勢
首先,通過實施機械深松作業,打破地塊犁底層,改善土壤疏松條件,顯著增強土壤蓄水能力。相較于壟作栽培模式,平作能夠減少降低土壤水分蒸發量。其次,在寬窄行種植模式下,以休閑區、種植區對種植單元進行劃分,養地要求可得到滿足。通過高留玉米根茬,增加了秸稈還田量,有助于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再次,膠州市大風天較多,經常發生揚塵影響矮留茬地塊,進而風蝕土壤。通過處理玉米根茬高度,能夠有效阻擋風力,風蝕的不良影響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機械深松作業的實施,能夠向土壤中補充大量降水,控制地表徑流的形成,水土流失問題得到遏制。在機械化整地與播種過程中,不需要耕翻與滅茬處理玉米根茬,這樣可充分發揮根茬須根固土作用。最后,通過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運用,僅進行一次深松作業即可,機械作業次數顯著減少。
3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田間管理要點
3.1苗期管理
完成機械化播種作業后,受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難免會有缺苗現象發生。因此,種植人員需密切關注田間玉米出苗情況,做好查苗補苗工作。通常情況下,選擇2~3葉苗齡的幼苗進行補栽,且選擇在陰天下午實施補栽工序,這樣補栽幼苗成活率較高。若土壤含水量較低,則需實施坐水移栽技術。玉米幼苗長至3葉后,需實施間苗和定苗處理,這樣可節約土壤養分及水分,有助于培育壯苗。需將壯苗留下,將田間病苗、弱苗等及時拔除。幼苗一般需具備寬大葉片、濃綠葉色和健壯長勢。
3.2穗期管理
在穗期內,玉米植株生長速度較快,對水分和養分需求量較大。種植人員需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促使玉米中期健康生長。部分地塊土壤肥力條件優良,含水率較高,需適當控制肥水供應,否則容易出現徒長、貪青晚熟等問題。進入拔節期前,容易出現分蘗問題。玉米品種、環境條件是玉米分蘗量的決定性因素。若地塊擁有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水分條件,往往分蘗數較多。大部分分蘗并不會結穗,且會與主莖爭奪養分及水分。因此,種植人員需及時去除分蘗,促使主莖的正常生長發育。進入中后期生長階段后,為延長葉片生育期,可實施葉片噴肥工序,促進玉米灌漿,進而提高玉米產量[3]。通常情況下,玉米拔節期內可噴施適量的磷酸二氫鉀肥。部分地塊鋅肥較少,導致玉米植株缺鋅,則需向葉面噴施硫酸鋅溶液或氨基酸鋅肥等。在進入開花期前,可向玉米葉片噴施葉面寶等生長劑,可增強玉米植株抗病能力,有助于改善玉米品質。
3.3花粒期管理
在玉米花粒期,玉米植株的干物質積累速度會顯著降低,需通過科學的管理措施防止玉米脫肥早衰。其中,隔行去雄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過去雄,可減少玉米植株的養分消耗,向雌穗中運送更多的養分。同時,控制玉米株高,增強抗倒伏能力。在去雄時,也可消滅掉部分玉米蚜蟲或玉米螟等害蟲,玉米穗粒數、粒重等顯著增加,可促進玉米增產。此外,需適時晚收,過早收獲會降低玉米產量。因此,需適當推遲玉米收獲期,以便切實保障玉米產量。綜上所述,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不僅可以協調養地、用地之間的關系,還可改善玉米植株的生長條件,進而提高玉米產量及質量。因此,相關部門需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幫助種植戶掌握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要點,規范實施田間管理活動,充分發揮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優勢,不斷提高玉米種植效益。
參考文獻
[1]吳晶晶.探討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2):24-24.
[2]滕丹.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應用[J].新農民,2019(1):71.
[3]楊鑫.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4):181-182.
作者:張豐 劉振 薛輝 單位:山東省膠州市農業農村局
- 上一篇:雪松移栽種植技術研究
- 下一篇:園林綠化施工反季種植技術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