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時間:2022-07-30 08:36:14

導語:油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油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摘要: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和適時的病蟲害防治是提高油菜產量與品質的關鍵,本文就油菜種植技術與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等進行分析闡述,為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提供了有利依據。

關鍵詞:油菜;病蟲害;防治措施

油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對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油菜種植過程中,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發生都是影響油菜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本文著重論述了油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為科學種植,減少病蟲危害率,有效提高油菜產量和品質提供了理論依據。

1油菜種植技術

1.1選擇優良品種

優良品種是油菜獲得高產的前提,其直接影響著油菜的質量與產量,所以,應該根據土壤類型、氣候、溫度及茬口等多種環境因素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品種,通常選擇適應性強、抗病抗倒伏的優良品種。在油菜品種進行大面積種植前,需要先進行試種,依據試種結果確定是否適合大面積種植,以確保油菜的種植產量。

1.2適期播種

油菜前期生育時間越長,進行光合作用的歷程越久,其花序花芽分化就越充分,數量就越多,因此,適期播種是決定油菜是否增產的關鍵因素之一。春油菜適宜播種期,要根據品種類型、氣候條件、栽培制度等靈活掌握。如在西藏其春油菜可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5℃,土層消凍25~30cm,地溫和土壤濕度達到可耕程度時進行播種;冬油菜則可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播種,過早或過晚都不利于油菜的生長、發育,且對產量影響很大。

1.3科學施肥

必須牢牢把握“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巧施花肥”的施肥原則,對油菜進行的合理的追肥,雖及時追施氮肥可以促進油菜進行營養生長,但同時會削弱其生殖生長。施肥時應該根據油菜幼苗的長勢來進行合理的調節,例如播種早、植株生長旺盛且已抽薹的油菜,一般不適合施肥;對于黃瘦的抽薹苗,則應及時重施氮肥,施肥后不僅可以預防或者減輕抽薹、開花,也有利于春后的生長發育。

1.4適時勻苗

當油菜長出2~3片真葉時要及時間苗,需將弱苗、病苗、小苗及雜苗等進行間除;生長至4~6片真葉時,進行田間定苗,要根據植株營養生長情況及植株分枝類型而確定株間距及留苗數量,確保油菜植株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成分和光照充足。其間、定苗應遵循“五去五留”的原則,即“去弱留壯,去小留大,去密留勻,去雜留純,去病留健”。1.5合理灌溉春油菜對水分的要求一般前期較少,中期多,后期少,根據油菜的需水要求,油菜苗期最好進行兩次以上的灌水。無論冬、春油菜,灌水一般都在間苗或定苗時進行。苗水水量不宜太大,以防水分過多對油菜根系發育不利。油菜從抽薹-盛花期需水量最大,一般此時灌水2~3次,應早灌,灌水量也比前期稍大。終花-成熟期,需水量相對較少,但研究表明,油菜生育后期充足的水分條件對產量增加的作用不容忽視。

2常見病蟲害分析

2.1地上蟲害

油菜常見的地上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甘藍夜蛾等。蚜蟲主要發生在開化結角期,以吸食汁液為害油菜,使受害油菜葉片卷曲、表面皺縮、顏色變黃,嚴重時,油菜整株萎縮,生長停滯,甚至枯萎死亡。菜青蟲一般是在苗期為害油菜,其幼蟲適合在25℃左右的環境生長,適宜濕度在75%左右。菜青蟲的幼蟲主要通過啃食葉片來獲取營養,啃食程度根據幼蟲的蟲齡不同而有差異,2齡幼蟲基本在葉片范圍內進行啃食,而3齡幼蟲則能將整株油菜葉都啃食完。油菜甘藍夜蛾也是通過幼蟲啃食產生危害,其具有群集性、暴食性與夜出性,剛孵化的幼蟲集中在葉背啃食葉肉,使葉片出現“小天窗”狀。隨著蟲齡增大,葉片會被吃成缺刻或者孔洞,還能夠遷移分散,4齡幼蟲白天潛伏在葉背、心葉或植株附近表土中,夜間出來取食。

2.2地下蟲害

油菜常見的地下蟲害主要有地老虎、金針蟲、蠐螬等。地老虎主要為害油菜幼苗,孵化后,幼蟲集中在幼苗的葉背、心葉、幼芽等部位取食,將葉片啃食成網孔狀或缺口狀。3齡幼蟲可將油菜近地面處的莖桿咬斷,從而導致缺苗斷壟;4齡后的幼蟲有較強的趨光性,夜晚出來取食,成蟲對黑光燈與糖醋酒等具有較強的趨性。金針蟲具有雜食性,主要咬食油菜的根、嫩莖及剛發芽的種子等,導致油菜植株枯萎死亡,出現缺苗斷壟,甚至全部毀種,被害處咬斷不完全,斷口呈撕裂狀。秸稈還田腐熟不良或者管理粗放等地塊是金針蟲的理想生活場所,金針蟲通過幼蟲或者成蟲在土中越冬,其活動容易受到溫度、濕度等影響,春季雨水多則危害加重。蠐螬也是通過幼蟲取食對油菜造成危害,啃食剛播種或剛萌芽的種子、嫩根等,將苗期油菜的根莖咬斷造成缺苗,在咬斷處具有整齊的切口。

2.3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溫暖濕潤的條件下,菌核大量萌發并產生孢子囊,孢子囊隨風大量傳播,到油菜植株上進行侵染為害,尤其是油菜的莖部最容易受到侵害。在侵染早期,油菜植株上形成淺褐色的水漬狀病斑,而后往往發展成輪狀紋理長條斑形狀,如果濕度較大,油菜表面還有出現白色的菌絲體,受侵染的油菜莖稈內部通常會產生黑色的菌核,如鼠糞狀;油菜的莢果也會受到侵害,莢果通常褐色變白,其內部產生細小的菌核。

2.4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發生比較普遍,其貫穿于油菜苗期到開花結果期,通常在連日陰雨等濕度較大的條件下發生。發病癥狀為:葉片正面出現淺黃色或者灰白色、不規則形狀病斑,顏色介于黃綠之間,各個病斑之間向著相互連接的趨勢發展,葉片背部通常會產生白色霉層。油菜霜霉病能夠侵染油菜的葉片、莖稈、莢果等。油菜受到霜霉病菌的侵染后,在生長后期往往會出現結實不良,甚至不能正常結實的情況,從而影響油菜的產量與品質。

3油菜病蟲防治措施

3.1提高病蟲防治意識

當前,我國油菜種植及管理總體比較粗放,對于油菜病蟲害的防治意識不強。油菜是重大經濟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種植主體應該掌握苗情長勢、品種、病蟲害發生情況等,尤其對病蟲發生的田塊,需及時查清病蟲情況并采取可行的防治方法,確保油菜正常生長。

3.2蟲害類防治措施

危害油菜的害蟲種類很多,對油菜的產量與品質均造成嚴重的影響,油菜蟲害的防治需要根據蟲害的種類、發生規律、為害特點等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抓住防治關鍵時期開展防治,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確保油菜增產增收。(1)農業防治。選擇抗病毒、抗蚜的油菜優良品種;根據油菜生長情況及時進行間苗與定苗,降低蟲源基數,及時清除油菜田間的雜草與殘株落葉,并深耕耙地等;進行冬灌、秋翻殺滅蟲卵;培育壯苗,提高油菜植株的抗性;忌連作,適宜進行輪作倒茬等。(2)生物防治。保護天敵或者利用食蚜蠅、瓢蟲、蜘蛛等天敵防治或抑制油菜蟲害;應用金龜子綠僵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藥進行防治。此外,可以充分利用昆蟲的趨性開展防治,例如地老虎成蟲對黑光燈及糖醋液具有趨性,可通過安裝殺蟲燈及配制糖醋合劑來防治地老虎。(3)化學防治。對于蚜蟲的防治可以使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氧化樂果乳油等進行防治;菜青蟲、甘藍夜蛾等則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農藥開展防治;地下害蟲主要使用敵百蟲、地蟲殺星(辛硫磷)等農藥進行防治,根據實際種植情況及蟲害種類進行藥劑的合理配置,適當增加防治次數。

3.3病害類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首先是優良品種的選擇,選擇的種子應該不攜帶病菌;播種前用10%~15%食鹽水選種除去混在種子里病、秕粒或用50℃溫熱水浸種5min殺滅種子所帶病菌;合理輪作,油菜可以與馬鈴薯、豆類等作物進行輪作,從而提高油菜的抗病性;加強田間管理,將殘枝病葉及時摘除清理,減少傳染源;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避免施肥過多引起倒伏,加重病害的發生。(2)藥劑防治。菌核病可使用菌核凈、多菌靈、速克靈等藥劑進行防治,施藥次數在1~2次左右,病情嚴重或者陰雨較多則可多施幾次,菌核病最佳防治時期是油菜初花到盛花期,菌核病一般高發于油菜莖稈、枝叉部位,應保證這些部位噴藥均勻,確保防治效果。此外,田埂、地頭、路旁等區域也是病原菌的來源場所,也需進行適當噴霧,以降低菌核病的侵染來源。霜霉病可選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等進行噴灑防治,每7~10d噴灑1次。4結語油菜種植從播種、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各階段,都需要根據各階段的生長規律及病蟲害發生特點,采用適宜的種植手段和病蟲害防治方法,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為油菜提供良好生長環境,為實現優質高產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王建林.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3

[2]徐小偉.油菜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策略[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2):74-75,82.

作者:徐長虹 單位:日喀則市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