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基礎的應用

時間:2022-08-23 08:33:38

導語: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基礎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基礎的應用

一、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學生主動學習,能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能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學習不只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能搜尋到更廣泛的資源。例如在學習數據結構某一章節時,對于教師上課教習的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以選擇聽課堂錄音或者詢問老師,再者也可以選擇在網上尋找其他課堂資源的方式來完成難點的剖析。相較于單一的等待教師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有了更多的學習主動性。不再依賴于教師的講解。通過多樣的學習方式,多維度地了解知識的組成原理,有助于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知識的立體形象。

(二)將教學中的難點用現代化的手段解決

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存在難以直接用語言解釋的地方。如果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演示再加上教師的講解,會將復雜的知識點展現的十分淺顯易懂。在計算機網絡中,拓撲結構圖是繞不開的重點,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思科的軟件輔助,在多媒體設備中演示一幅完整的拓撲結構圖是如何呈現的。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就能對畫拓撲圖中的細節有所了解,當然如果能讓學生自己嘗試繪制拓撲圖會有更好的效果。教師合理的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不能一直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要緊跟時代潮流,有創新精神。

(三)活躍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往的課堂氛圍都是以教師為主,主要是在教師單方面的教授知識給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互動,課程氣氛十分沉悶,學生就難以對課堂感興趣,投入到課程的學習中去。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讓每個人都能投入到課堂中去。計算機的基礎課程實在是枯燥無味,如果不是興趣支撐很難在這一方面深入的研究下去。在計算機基礎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問或者采用讓學生搜集資料自行講解等方法,讓學生有意識的去學習這門課程,教師和學生之間也能有更多的互動,練習就更加密切了。在這種學習氛圍下,中職學生能更好的參與到學習當中來。

(四)對于學生素養的評價變得多元化

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下,對于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有了不同。以往的傳統教育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基于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但是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也應該基于信息評價。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多維度的評價學生:信息的搜尋能力,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的轉化能力。這些方面都是每個知識點轉化的必經之路。這些維度中學生都能有較好的評分意味著學生能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自主的將信息轉化為自身的積累。有助于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如何實現信息化教學

(一)教學平臺

搭建或者尋找一個能提供高效的學習的教學平臺,現如今教學平臺此起彼伏,參差不齊。教師尋找一個能夠滿足要求的教學平臺是很有必要的。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應該同時服務于教師和學生兩個部分。在教師層面,平臺應該提供一些基本的作業與批改、簽到、資源分享等應用部分。在學生層面應該有完備的作業提交體系,教學視頻的回顧,能夠真實使用的教學資源下載平臺,對教師的提問窗口等應用部分。教學平臺是建立起較適合學生之間聯系溝通的橋梁,一個完善的教學平臺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二)數字化資源

提到教學平臺就繞不開學習的資源,在信息化的時代,資源往往都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在海量的數字化資源中,又該如何尋找到適合的資源,又將成為一個難題。教師應該利用自身的知識儲備量,為學生挑選適合的數字化資源,避免學生在資源的選擇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學生也應該學會自行辨別資源的優劣,在基礎的挑選過后可以再由教師甄別,也能培養學生的資源選擇能力。通過理解吸收這些資源,學生能更清晰地明白知識點的結構,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所補充。

(三)教學結構

利用優秀的數字化資源可以對教學結構進行更改。在傳統的教學結構中,教師占據了100%的地位,在信息化的課堂教學中,要適當減少教師的比例,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部分,讓學生能參與到教學中來。適當地增加一部分額外資源的占比。有助于學生全面的了解知識的架構體系,并對教師上課中未涉及的部分有所補充。教學結構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能固執在一套教學體系當中。

三、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

(一)信息意識

教師要有意識地面對時代的變化,能正確認識到教學體系面臨的挑戰,并及時地調整教學結構。教師不能閉門造車,要對信息化的教學資源有吸納意識。在飛速發展的時代,僅憑教師育人很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需要更多層面的接收知識。擁有信息意識的教師能正確認識到信息化的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以彌補教師在某一領域的不足之處,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完成全面發展的要求。

(二)信息素養

教師要有分辨信息的素養。在信息化的時代有大量的資源涌入,學生的知識層次較為淺薄暫時沒有能力分辨信息的真偽與實用度。教師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幫助學生甄別信閱讀點息,避免學生因為接受錯誤的信息而釀成慘劇。例如在編譯原理中,教師可能對上下文了解的不夠深入,這時候教師可以尋找合適的資源,一方面學生完成了知識點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也完善了知識層面的不足之處。這些都是一舉兩得之舉。教師要有虛心求教的素養。從事計算機行業的大有人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要善于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求教。在他人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完善的方法,有助于教師自身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師遇到問題不能礙于面子選擇逃避,要迎難而上,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方式。教師要有專業素養。擁有專業能力的教師,才能準確地教授知識,才有分辨資源好惡的能力,才能在學生當中有信服力。專業素養應該不僅僅包括計算機的基本課程,教師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一直保持著高要求,才能有進步的空間,教師才能更高的豐富自己的內涵,從更高的層面去教導學生,也能使得知識變得淺顯易懂。

(三)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了對于信息的理會、獲得,如何利用信息以及化為己用。信息能力是綜合素質的體現。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對于教師也是較高的要求。具備信息能力的教師,能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中游刃有余。優異的信息能力意味著教師能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將這種能力教授給學生,意味著學生能在教師教授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擁有良好的信息能力的教師往往能反饋豐富的資源給學生,讓學生的學習不止于課堂。教師能給與學生更多的幫助,即使在不熟悉的領域也能對學生稍加指導,幫助學生度過困境。

(四)信息創造

教師在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之后,也應該有所反饋。將自己的所得所想作為數字化的資源分享在學生可以獲得的途徑。教師是信息化時代的受益者,也應該對信息化的時代做出貢獻。將自己熟悉的領域分享出去,吸納他人的精華,有助于共同進步。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很多細小的方面,教師不能一一深入研究,但是教師可以借鑒他人的研究,充實自己的知識。同樣的教師在某一細節深入探究過也可以與他人討論,豐滿自己的理論體系。創造信息并不是單方面的付出,也是方便他人指正,給自己的知識框架接收審閱的過程。通過他人對于信息的評價,教師也可以直觀的看出在那些方面可能存在著不足之處,也能在之后的學習中加以豐滿。

結語

在中職教育中,結合中職學生的知識層面,合理搭建一個信息化的教學課堂,能幫助中職學生提高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完善計算機知識體系框架構建。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中職學生成為掌握職業技能和職業基礎的學生。

作者:蔡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