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件維護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08 09:12:00
導語:計算機硬件維護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維護計算機的第一步先不要忙著打開機箱,首先得觀察
觀察主要包括:
1.計算機周圍的環境情況——計算機位置、電源、連接線、計算機外設、溫度與濕度等。
2.計算機表現出的故障現象、顯示器顯示的內容及其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計算機內外的物理情況——灰塵是否過多、線路板和元器件的顏色狀況、部件的形狀有無變形、指示燈的顯示狀態等。
4.計算機的軟硬件配置——安裝了哪些硬件,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哪種操作系統,安裝了哪些應用軟件;硬件的設置驅動程序的版本等。
二、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判斷故障產生原因
判斷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要先想好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即:故障是什么故障,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故障和應該如何處理。
2.對于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網上類似故障處理方案,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彎路。
3.在分析故障時,盡量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但對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應當先向有經驗的人尋求幫助,或在硬件論壇發帖提問。
三、堅持“先軟后硬”的原則
即在整個維護判斷的過程中,本著先判斷是否為軟件故障,在能正常開機的情況下可先重新安裝操作系統,當確認軟件環境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件方面著手檢查。
四、維護環境很重要
要保證你的維護環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即電源接地是否正常,工作電壓是否穩定,工作室的溫度濕度控制等。
五、對計算機故障要“先主后次”逐一排除
在觀察分析故障時,有時可能會遇到一臺故障機不止一個故障,(比如:系統啟動時會自動重啟,重啟后能進系統,進入系統后會有死機現象,顯示屏又出現無規則波紋),此時應該先從主要的故障開始維護,當修復主要故障后再維護次要故障,很多情況下可能在主要故障問題解決后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護了。以下為計算機維護的方法及心得: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護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于整個維護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周圍的環境;
2.硬件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軟件環境;
4.用戶操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護判斷的角度能使計算機開機或運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軟件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件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件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盤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
對于軟件最小環境,就“軟件”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保留著原先的軟件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軟件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件方面的問題。
2.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干凈的操作系統),然后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加載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干凈的操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件沖突或軟、硬件間的沖突問題。
3.在軟件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添加或更改適當的硬件。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于硬盤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件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驅或干脆用軟驅替換硬盤,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頻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件最小系統中加入聲卡;在判斷網絡問題時,就應在軟件最小系統中加入網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件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件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最小系統法與逐步添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件的故障,提高維護效率。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1.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添加一個部件/設備或軟件,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并定位故障部位。
2.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
3.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離法
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件或軟件屏蔽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沖突的硬件、軟件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
上提到的軟硬件屏蔽,對于軟件來說,即是停止其運行,或者是卸載;對于硬件來說,是在設備管理器中,禁用、卸載其驅動,或干脆將硬件從系統中去除。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護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
2.按先簡單后復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內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斷打印故障時,可先考慮打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打印機連線是否有故障,最后考慮打印機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3.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后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后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4.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配置、運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臺計算機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計算機在環境設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在上門服務過程中,升降溫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與維護間是不同的。在上門服務中的升溫法,可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設法降低計算機的通風能力,靠計算機自身的發熱來升溫;降溫的方法有:
1.一般選擇環境溫度較低的時段,如一清早或較晚的時間;
2.使計算機停機12~24小時以上等方法實現;
3.用電風扇對著故障機吹,以加快降溫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計算機中的某部件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通過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部件或設備的特定部件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部件的一種維護方法。
計算機日常清潔的注意點:
灰塵是計算機的殺手,日常生活中很多計算機故障是由于機器內灰塵較多引起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計算機的清潔除塵,防患于未燃。在進行除塵操作中,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1.注意風道的清潔
2.注意風扇的清潔。風扇的清潔過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塵后,能在風扇軸處,點一點兒鐘表油,加強潤滑。
3.注意接插頭、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潔。金手指的清潔,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頭、座、槽的金屬引腳上的氧化現象的去除: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屬片(如小一字改錐)在金屬引腳上輕輕刮擦。
4.注意大規模集成電路、元器件等引腳處的清潔。清潔時,應用小毛刷或吸塵器等除掉灰塵,同時要觀察引腳有無虛焊和潮濕的現象,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漏液現象。
5.注意使用的清潔工具。清潔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靜電的。如清潔用的小毛刷,應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屬工具進行清潔時,必須切斷電源,且對金屬工具進行泄放靜電的處理。
用于清潔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塵器、抹布、酒精(不可用來擦拭機箱、顯示器等的塑料外殼)。
6.對于比較潮濕的情況,應想辦法使其干燥后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電風扇、電吹風等,也可讓其自然風干。
7.液晶顯示器的清潔:擦拭液晶顯示器屏幕盡量不要使用酒精或其它化學溶劑,因為屏幕表面出廠時涂有一層保護膜,使用化學溶劑的話反而會造成損傷,所以建議用無塵布稍稍蘸一些清水擦拭。
參考文獻
[1]王紅明.計算機組裝維護完全手冊.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2]卓文.3天學會計算機維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
[3]熊巧玲.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技能實訓.兵器工業出版社,2005.
[4]陳艷靈等.計算機故障自維護.科學出版社,2004.
[5]導向科技.計算機常見故障排除精講1000例(第二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摘要】判斷計算機故障是維護的第一步;計算機維護靠的是正確有效的方法;對計算機硬件的日常清潔能夠減少故障的發生率。計算機維護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計算機維護技術是通過積累而成熟,通過分享而傳播。希望通過本文,能對從事計算機維護的工作者或于計算機維護不熟悉的廣大群眾有所幫助,使大家少走維護上的彎路。
【關鍵詞】故障判斷;維護方法;日常清潔
- 上一篇:煤礦勞模先進事跡材料
- 下一篇:煤礦機電維修工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