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人才培養實踐綜述
時間:2022-06-19 04:18:00
導語:中職計算機人才培養實踐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職網絡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計算機網絡的普及性無須多說,網絡專業崗位分布的廣泛性眾所周知,社會上需要大量的網絡工作人員也是無容置疑的事實。為此,一些中職學校也開設計算機網絡專業,以“適應”社會的用人需求,但現實中有多少中職生能“適應”社會用人的需求,真的很難說,學生走向社會時理論水平欠缺,動手能力也不盡如人意,不能獨立開展工作,根本無法適應社會的用人需求。就本人所了解,中職網絡專業畢業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技能含量都不高,原因在于目前現有的培養模式很能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網絡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專業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專業定位不清
中職網絡專業到底在網絡技術領域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嚴格的科學論證,至今定位不夠清晰。學生步入社會,對網絡技術只知道大概,真正在實踐中又很難解決實際問題,很多中職學校未能制定切實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和目標,結果可想而知。
(二)課程設置問題
專業定位不清,課程設置當然也就是全面而非“具體”,很難充分把握“適用”人才的培養目標,對就業崗位定位以及課程內容的設計、對職業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培養重視不夠,導致學生視乎是全懂各方面的皮毛,但不能深入,再加上實驗、實訓設備投入不足,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時數嚴重不足,且缺乏適合中職網絡技術應用教學的有很強針對性的相關教材。
(三)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
“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是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職校現有的師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經過社會實踐的歷練,直接從高校畢業到中專任教的,實踐能力和經驗不足。教師不了解社會需求,如何實現培養的學生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雖說在教學中,也盡量通過案例教學,將一些網絡工程項目的施工和工作過程傳授給學生,但“說”和“做”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培養學生職業化、專業化的素養。
二、中職網絡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定位
根據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加大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力度,著重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產業工人,為此,筆者認為,要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網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應該將中職網絡專業的培養目標明確為:造就網絡工程、管理與維護的復合型人才,具體體現在網絡設備的安裝、配置、調試、網絡集成以及網絡技術管理支撐能力的培養,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為專業建設根本,構建和實施圍繞服務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術能力培養為主導,積極瞄準就業市場需求,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并指導教學、參與教學,教師團隊參與企業工程項目建設,學生企業實踐和頂崗實習相融合。
三、網絡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實踐
中職網絡技能人才是具備一定的網絡專業知識與較強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只有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訓體系,才能造就符合現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從而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一)專業定位能力化,課程設置模塊化。
本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按照培養目標定位對應的能力要求來確定設置對應的課程體系,按照實際崗位對網絡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需求,構建形成諸如網絡基礎、網絡管理、網絡系統集成、網絡安全等多門課程為一體的課程體系,以能力要求為核心,加強建設專業課程,來促進網絡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的較高水平的發展,以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強化技能要求,理論聯系實踐,通過對專業的知識結構、應用能力、素質需求等進行詳細分析論證,按職業崗位構建模塊化專業課程結構。(見下圖)
采用模塊化教學,使每一個教學模塊對接一個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技能、素質作為培養目標,以培養核心能力為主線,核心課程要圍繞目標設置,加強專業骨干課程建設,并要體現鮮明的中職特色,達到知識結構和技能培養的一致性,拉動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高水平建設。
(二)教學過程靈活化,能力培養自主化
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識體系分解,分解后按照要達到的目標將內容整合成幾個小模塊,小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內容分解成“網絡概論、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局域網與廣域網、網絡互連、運輸層與應用層”等五大部分,每個部分的內容優化整合成若干個模塊,并對每個模塊重構核心知識框架。設計多個實驗項目,結合能力目標分成幾類,每個實驗項目設置較詳細的背景描述和配套的思考題,在不同的環節中融入啟發式、互動式、案例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能理解實驗目的和實用價值,力求使學生理解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掌握組建局域網和接入internet的關鍵技術,初步具備局域網組網的技能,逐漸達到“組網”→“建網”→“管網”的教學目標,完成從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所需的實訓實驗。這樣可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從而為學生能勝任網絡的設備運行、安裝、調試和維護這些就業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組織溝通能力、網絡規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能解決問題又具備創新精神。
(三)教材自主化,創新化
教師須在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既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因此,教師要重新認識和理解教材,摒棄“教材即知識”的觀點,樹立“教材是范例”的教材觀,自主化編寫教材。針對中職學生除文化課基礎課的學習,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不到兩年,專業課和實踐課時間不足的學習特點,積極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編寫教材。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斷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教學空間。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綜合優化的過程;是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社會實踐相聯系的結晶;是教師智慧與學生創造力有機的融合;是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的認識深化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密切關注企業相關的用人需求,根據本學科相關的動態,有選擇性的編寫本教材的內容。
(四)突出學生學習的實戰化、趣味化
中職學校要加大實訓場所和設備的投入,盡量滿足課程的實際性需求,當然不是所有的中職學校都有條件開設專門的網絡實驗室,但教學過程中實踐部分必須實戰,可以創造性利用現有的設備進行教學。可將淘汰的計算機組建網絡實驗室,并配置二手路由器、交換機來完成局域網組建的實驗,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機房組建學校網吧,讓學生自主建立,自己維護管理,老師可以在網絡中制造各類“故障”,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既能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又能起到很好的實戰作用。如果實訓條件好,加大設備投入,讓學生參與校園網絡的建立,從網絡設計,到布線施工,安裝、檢測調試維護管理等一系的實戰中獲得收益,學生必定都有很大的收獲,這樣才能具有更強的實踐能力,走向社會才能更快地適應工作,適應社會的需求。實踐證明,生動、活躍的教學過程,可以分散難點,誘發學生在感情和行為上的參與意識,使其主觀上產生對新知識追求的動力。
(五)加大“雙師型”教師建設的力度,全面開展“務實”的校企合作方式
應該積極鼓勵教師利用假期時間,深入企業,參與企業的網絡工程建設和培訓,同時通過“務實”的校企合作方式,請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企業工程師參與教學體系的建設,共同編制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親自授課,開辦企業崗位“訂單”班,將課堂轉入企業一線,使學生更能感受社會的需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更能縮短就業適應磨的合期。
- 上一篇:區長在群眾工作會發言稿
- 下一篇:小議通信設備的應用及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