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思考

時間:2022-11-21 10:41:56

導語:高職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思考

1阻礙培養高職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因素

1.1傳統教學方式。盡管教育改革已經實行很長時間了,但大部分地區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老師為主體,老師主導課堂,以教材為依據進行教學。老師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采用“一體式”的教學方式,如此一來,讓班上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不能滿足計算機基礎好的同學,又把計算機基礎差的學生擱置在一旁,這樣一來整個班級學習氛圍不足,直接導致班級整體學習效率低下,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計算機學習不能僅僅只依靠教材,依靠理論,它要將理論和實踐穿插起來進行。只依靠理論,學生缺乏實踐,操作技能不過關,也無法滿足計算機的基礎要求[1]。例如,0和1,在沒接觸計算機之前,我們對它的認識就僅僅停留在數字上,但它在計算機基礎知識里面屬于機器語言,而且代表的含義有所不同,0代表真,1代表假。所以,學習計算機必須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都忽視實踐教學,重視理論教學,導致教學效率低下。1.2傳統學習方式。老師給學生傳授的學習方式大都是記公式、背定理、做例題,忽視了高職學生發展狀況,高職學生是直接為就業所培養的,針對性較強,他們更注重的是實踐。況且,計算機這個行業,變化是非常快的,老師教學所用的教材根本不可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教材大都是三、四年前編寫的,是根據當時的發展狀況所編寫的,具有時效性,所以,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肯定不能在計算機行業長久的發展下去。學生應該是通過教材和老師的指導,進行思考和創新,學習的是一種能力,一種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一種將已知事物進行創新的能力,一種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式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計算機這個飛速發展的行業[2]。1.3教材落后。高職是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就業性極強,使用的教材也應該具有針對性,應該以實踐操作為主,因為他們出來大部分都是直接上崗,運用所學的技能就業。但大部分高職院校使用的教材和普通高中使用的教材基本相同,大多是以理論、概念、課后題的形式,沒有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真實狀況。大部分選擇走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學不懂或者對一些概念性知識厭煩,喜歡動手操作,培養實際操作性人才,解決國家各個崗位缺乏相應技工的要求,將龐大的人員負擔轉化為人才資源。所以,高職院校的教材應該具有針對性,盡可能多的減少概念文字,在教材中多注入一些操作性強的教學范例和習題。

2培養高職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舉措

2.1優化課程規劃,提高教師素養。針對高職學生的現狀對課程進行調整和重新編排。選擇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不能憑借自身的分數讀高中或者沒有能力考上高中,選擇這樣一種就業性強的道路,這是為了適應時展所誕生的,那么為了適應這種發展,也應該推出與之所對應的課程規劃表,不能使用傳統課程規劃進行新式教學。新課程規劃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考慮到高職學生的本身狀況和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應該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對課程進行規劃設計,以滿足高職教育的需要。例如,在每節課開始時,老師一般會說一段話來引出接下來要講解的知識點,但部分老師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欠缺不能很好地利用課前的這幾分鐘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老師可以嘗試將課前的引導由口述轉化為視頻,運用投影儀播放相應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3]。2.2摒棄傳統教學方式。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相應教材還未推出之前,院校可以成立相應的教學策略小組,對院校中的老師進行培訓,既然無法改變教材,那就轉變傳統觀念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計算機編程方面的知識時,老師不能像高中的教學一樣,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編程代碼,講解各個步驟的作用,這些編程所使用的代碼本身就繁瑣復雜,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可能又會淪為“走過程”式的教學。可以直接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親身體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動起來,體會其中的樂趣。一邊讓學生操作,一邊講解,如果編程出差錯,計算機會有相應提示,這時學生要舉手示意老師,讓老師協助解決,這樣也能提高教學效率,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對課堂氛圍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掌控課堂,不了解學生是否理解清楚所講內容,因為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是沒問題的,等到實際操作時漏洞百出,給學生挫敗感,老師也會抱怨之前的理論課是無效課,使得整體教學效率低下。因此,院校要對教學方式這方面予以重視,盡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適應時代的發展。2.3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要考慮到計算機行業的突變性。教材編寫不可能緊緊跟著計算機的發展,但基礎知識不會發生太大變化,計算機的發展一般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所以,老師要深刻意識到這一點,要給學生傳輸這樣一種觀念:教材只是學習的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依靠教材。要通過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聯想、發散、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4]。例如,C語言的基礎學習,其中的編程問題,程序千變萬化,靠記教材上的例子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緊緊改變一個小細節可能整個程序的運算結果和運算方式都會發生改變,再加上編程是為了解決問題,這些問題具有不確定性,所以,要培養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能力。可以將課后習題或者教材例題進行適度改動,要求學生寫出具體思路,盡最大能力編寫程序,在計算機上進行調試,記錄自己的錯誤和不理解的步驟,請教老師或者在網上查詢,這樣的話,時間一長,學生就會養成一種自主思考、勤于思考、樂于思考的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3結束語

高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技能操作性人才,針對性強,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行不通的。在這里我們對高職教育所暴露出來的不足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不足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從院校、老師、教材等方面著手,相關部門要積極行動起來,盡快落實,為高職教育掃清障礙,讓高職教育盡快發展,從而助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參考文獻:

[1]譚玉輝.論高職院校對藝術基礎能力的培養[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7,46(4):53-54+62.

[2]郎海艷.淺談計算機基礎能力在高職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注重改革的幾點問題[J].電腦迷,2017(11):110.

[3]冉崇善.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4(31):37-38.

[4]劉樹梅.高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7(12):61-62.

作者:尹魁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